关于第八识见分叠加而第八识相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识见分叠加⽽第⼋识相分问题
关于第⼋识见分叠加⽽第⼋识相分问题
1缘起
此因哈⾥师兄所问。
此问题,既是万法唯⼼宗旨中⽆形之⼼如何产⽣有形之物的关键,也是冯⼤师论众⽣世界问题的核⼼。
此见地冯⼤师认为起信论⼰论,只是隐⽽未发⽽已。
冯⼤师在佛教真⾯⽬中显发之。
2述要
2.1何为净光?
所谓净光,即万法唯⼼之妙境。
其现量境界,因观者深浅之不同,有三种:⼀是⾃据点内圆明境界;⼆是⾃他据点互放互射境界,三是惟⼀据点下种性主伴互融,据点间我⼊⼊我境界。
悟万法唯⼼之⾏者,见⾃⼼如⼀轮圆⽉,此圆明,其放⾄于⼤千世界,其缩也细于微尘。
放缩之间,⼀切万法皆在⾃⼼光内。
此⼀⼈⼀世界之赖耶缘起境界。
其⼼光者,即净光也。
此净光者,即境即⼼,是所知,亦是能知。
赖耶缘起⼀⼈⼀世界,⽽缘起之⼒,不离因缘所⽣法。
故⾃据点展开成⾃世界,端赖他⼼以为助缘,⽽⾃⼼亦他⼼之助缘。
详观其⾃他⼆⼼相互助缘⽽成⼀共业世界者,即万法唯⼼之第⼆种观点。
⾃据点放净光遍⼊⼀切他据点之中,此谓放射性;他据点放净光遍⼊我据点内,此谓吸收性。
他据点准此。
⼀放⼀吸,⾃与他⼼,遂形成⼀个相对公共的世界。
此谓世界海。
这⾥有⼀个问题,便是既然是⼀⼈⼀世界,⼜如何能够成为⼀个公共的世界呢?世界是⼀⼈⼀个,⽽⼼内相互交融⽽已。
⽽能如此者,其实本只有⼀道光,只有⼀个世界,只是因为看的视⾓不同,幻若有多⼈,似有多道净光⽽已。
其实本没有光,也没有所谓我放他吸。
所谓放与吸者,据点间我⼊⼊我者也。
⼀据点我⼊融归他点,若执据点为实有,便似乎是我⼼放了⼀道光于他⼼内,此所谓放射;⽽我据点⼊我,便似乎是他据点放了⼀道光于我⼼内,此所谓吸收。
此其实只不过是惟⼀据点⼼内种性,以某⼀种性为主,他种性为辅,⽽⽴极展开其性德⽽已。
冯法师之论净光者,即此种观点也。
依据点我⼊⼊我再过来看净光之放吸。
就惟⼀据点观之,所谓净光,其实只是不同的种性建⽴主伴互融⽽展开其内部性德之惟⼀过程⽽已。
所以说只有⼀道光,只有⼀个世界,这便是法界全体。
⽽观之若执某⼀据点之我⽽起⼀偏之见,遂有⾃他据点我⼊⼊我之说。
若不明据点是⼀即⼀切,互摄互融者。
便见⾃据点与他据点彼此放吸。
起信论所谓依⽆明业相⽽有能见相者,此⽆明业相即不知据点我⼊⼊我之义,⽽起有光之幻者也。
2.2叠加之原理
本是⼀⼈,因执据点⽽有⾃他据点之分;本是⼀道光,因执⾃他,⽽有放射与吸收之异。
第⼋识见分之能相互叠加者,发端于此。
就净光层⾯,⾃据点放光,其净光是第⼋识见分,有灵觉故;亦是第⼋识相分,是妙境故。
他据点之光射⼊我⼼,其净光者,是第⼋识相分,妙境故,亦是第⼋识见分,亦可看成是我⼼光之收回(⾃他之不同,只是⼀物之不同观法⽽已。
),故亦有灵觉之妙性故。
在此,第⼋识见分和第⼋识相分还未显分。
万法唯⼼之见,即物即⼼也。
⽽第⼋识见分叠加成第⼋识相分,主要分两步:
⼀是有⾃他之别,即依放射建⽴⾃他。
我放他收,他收我放。
从⽽将我放之净光与他放之净光区分开来。
依此遂萌见分与相分之分别,我净光偏于灵觉,他净光偏于妙境
⼆是⾃他净光错杂⽽有叠加之幻见。
我放的净光与他放的净光,本是同⼀道净光,是⼀念内之⽣住与异灭之不同,是我⼼光之放⼤与收缩之不同。
现在因建⽴了⾃他之别,有了我净光是灵觉,他净光是妙境的分殊。
⽽我净光本亦是妙境。
便有我妙境与他妙境之同异,同者交融,便成第⼋识见分叠加之见。
这种叠加是⼀种幻觉的产物,实则是将⼀念之前半刹那与后半刹那相互叠加起来。
故第⼋识相分虽说本是第⼋识见分,其灵觉因此⼤昧。
不得不展开⽽分五根,以详明之,此前五识境界。
相应对世界,即⼤千世界也。
2.3第⼋识相分之两种境界
这⾥应注意,叠加的关键是⾃净光与他净光同类相互交融。
这是净⾊根境界。
有⾃他净光错杂故,⾃他净光有同有异,从⽽叠加后境界缩⼩故,即成⼤千世界之范围矣。
对⽐⽽⾔,净光境界,第⼋识相分亦可看成是他众⽣第⼋识见分“叠加”⽽已。
此只是似乎⽽⼰,并⽆叠加,明他⼼光实为我⼼光故,⽆错杂故,范围未缩⼩故,妙境仍不失灵觉故。
净⾊根世界,因着叠加遂失⼀⼈⼀世界之境,⽽成众⽣共居⼀世界之境。
⽽净光世界,仍是⼀⼈⼀世界,⽽所谓公共者,⼼内之相互助缘也。
故净⾊根之执在外境⼼光,⽽净光之执在内⼼据点。
故第⼋识相分,就净光境界⽽⾔,即是⾃第⼋识见分,先放后收本⼀光也。
似有叠加⽽实⽆叠加,他⼼光即⾃⼼光故也,⼀⼈⼀世界故也,据点互放互射,只有⼀道光故也。
⽽就净⾊根境界⽽⾔,第⼋识相分是⾃净光与他净光别同异⽽叠加其所同者,这⾥有分别有错杂,对于净光,性内本具之灵觉⼤昧,⽽成⼼之对境。
⾄净⾊根,能知所知显分,⼼物⼆元对⽴。
万法唯⼼之见失,⽽物质之根,似客观性得以幻现。
3杂记
1)见种相种和觉分性分之关系。
这⾥要区别⼀个概念,⼀是见种和相种,并⾮见种惟觉分,相种为性分。
⽽是见种同具觉分和性分,相种亦同具觉分与性分,此⼀切种皆含七⼤义。
只是因能知所知⼆元对⽴后,⼀偏于觉分,⼀偏于性分⽽已。
故第⼋识相分虽偏于境,却仍为觉,从⽽成⽴前五识。
⽽第⼋识见分虽偏于觉,仍为境,故仍可以为第七识对境。
故以字母喻相分,以⼿电灯喻见分,此不宜。
相分是可以发光的字母,⽽见分是像个字母的灯。
有如此见,则近矣。
2)净光净⾊根之分⼆层与第⼋识见分相分之不相离性
净光是第⼋识见分,并⾮法界第三级就⽆第⼋识相分。
⽽净⾊根是第⼋识相分,并⾮法界第四级就⽆第⼋识相分。
第⼋识四分与法界五级相配,即就法界缘起之枢纽⽽观众⽣世界起源问题⽽⽴论,与唯识⼋识四分有所异。
也即法界五级,说是的各层世界⾊法,即对境之层⾯,⽽⽤第⼋识四分描述之。
这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第⼋识见分相分本不相离。
故七⼤缘起论有第⼋识总见分总相分与第⼋识相分第⼋识见分之说。
3)据点与第⼋识见分相分关系
据点与第⼋识见相⼆分关系。
有两类关系。
⼀类是法界五级⽽⾔,⼀类是第⼋识四分⽽⾔。
就法界五级⽽⾔,法界第四级净⾊根,第⼋识相分;法界第三级净光,第⼋识见分。
法界第⼆级种⼦,法界第⼆级据点;法界第⼀级真如。
法界第⼆级是实相与幻相的枢纽。
当其作为幻相之根源时,为种⼦,种⼦仍是⽣灭法,却有类似于本体之特性。
当其作为实相之⽴极⽽起妙⽤,据点。
所谓据点者,依某种性⽽⽴极。
依此极⽽建⽴主伴互融之种性结构。
故法界第⼆级是⽣灭与不⽣不灭之合和。
就现量境界⽽⾔,⼀⼈⼀世界内,⼀切⼼光、⼼光内境界,皆是第⼋识见分相分境界,将⼀切收为⾃⼼明点,或成⼀⽆差别之圆明,此⾃证分境界。
将此⼀切收归于⼀点,再向内⽽归于真如性海。
此据点境界。
据点是阴中那⼀点⾄阳;是阳中⼀点⾄阴。
阴阳之交界处,即是据点。
神学向幻相世界,是向外;向真如性海,是向内。
此向外向内的关键,便是打开据点。
依据点看真如性海,与依据点看幻相世界,⼤别。
此所以区别根本第⼋识与后得第⼋识。
七⼤缘起之四分,前三分属幻相世界,第四分属实相世界。
故九识皆有根本与后得义。
⽽⼋识之证⾃证分,即第九识者。
⼤⽇如来之惟⼀据点⼀体视⾓,与诸佛⽆量据点之个体性视⾓之不同⽽已。
就⼋识四分⽽已,种⼦与现⾏,第⼋识相分见分是现⾏,种⼦对应⾃证分。
⽽种⼦之于据点,类集合之于元素。
据点与第⼋识见分相分关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