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手抄报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耳日手抄报设计
为重要。

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

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卫生部颁发的《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3月3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您注意爱耳保护。

节日历史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

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57万人。

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057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

679%。

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

为此,卫生部、中国残联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

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
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

如今第四届爱耳日即将到来,卫生部联合相关机构要求各省要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工作,及时将本地活动情况、感人事例、宣传报道材料、图片等收集整理,报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聋儿康复协调组;并将举行徒工多样的宣传活动。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爱耳日标语
1、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3、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4、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5、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6、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7、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8、防聋走进社区
9、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提高健康水平!
10、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爱耳日儿歌
《耳朵》
耳朵长在头两旁,
要听声音它帮忙。

不抠不掏保护好,
耳听八方能力强。

《保护耳朵》
小耳朵,要保护,
宝宝用它听声音。

放鞭炮。

声音大,
快用小手捂好它。

《小耳朵,听一听》
小耳朵,听一听,叮叮叮,啥声音?
宝宝弹钢琴,叮叮叮,叮叮叮;
小耳朵,听一听,咚咚咚,啥声音?
宝宝敲小鼓,咚咚咚,咚咚咚;
小耳朵,听一听,滴滴嗒,啥声音?
宝宝吹喇叭,滴滴嗒,滴滴嗒。

爱耳日作文
打开日历,发现今天是世界爱耳日,想说点什么。

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耳鸣发作的时候。

一方面可能是焦虑,对于工作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积累”,看到身边一同走过的朋友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内心里是很着急的,但是对于如何去突破,自己又很迷茫,这种焦虑和迷茫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精神压力;那时因为两个人不在一起,每天晚上只能打电话,常常是每天都要一个多小时,手机常打到发烫。

可能就是这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作用,去年这个季节的某一天早晨,突然发觉耳朵里满是水烧开的声音,连绵不绝,一刻也不停歇。

不管你在吃饭还是入睡前,不管是与朋友聊天还是看电视,不管是在安静的家里还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那种烧水的声音一直伴随着你。

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按摩穴位、击掌、放松……,统统都不管用,最后去了医院,看了几家医院,做了听力测试,医生的结论是:神经性耳鸣,要求休息,并开了药。

吃了一段时间,未见任何效果,五一的时候,母亲从家给我带了草药,也没起什么作用。

因为另外的原因辞职,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再后来,症状渐渐消失了。

在今天爱耳日的日子里,想起自己有耳疾的那段时光,很感概: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深刻地体会到耳朵不好的痛苦。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我们很难对耳朵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还有鼻子、牙齿、眼睛,其实仔细想来,我们能感知这个世界,五官功不可没。

保护耳朵,少用耳机,少打手机,能够不受根本不存在的声音的侵扰,静静地听一段音乐,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