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提问来改变低效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个提问来改变低效的学习方式
了解你之前的学习方式
我敢打赌,你现在看教科书的方式很可能是这样的:
1. 阅读课文,边读边记笔记。
如果是你的书,你可能用马克笔标记所有看上去重要的信息,并且在你觉得特别重要的信息下面画横线。
2. 重新阅读课文,看看你是否漏掉了任何信息。
3. 如果你讲究的话,你可能还会工整地将笔记重新抄一遍。
4. 在接下来的数周里,你会尽可能多次地反复阅读你的笔记。
随着考试的临近,你阅读笔记的频率会提高,你还会复述课文并且给自己做小测,以确保你已经将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背了下来。
这么做的人绝对不止你一个,这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方式。
而且,正如他们一样,当你在考试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对这种情况表示不理解,因为在你“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是在你考前一晚给自己做小测时,考试材料似乎没有那么难。
那么,为什么考试的难度比你预期的要高呢?为什么你不能获得更好的分数呢?
我知道,用同样的方式重复做同一件事,会比较惬意,但是,这种规格化的“阅读——标记——重读的学习方式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为什么呢?
1、这种方式是被动的。
尽管你觉得你忙着“学习”,忙着用你的眼睛反复一行行扫过文章内容,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做任何事情;可以说,你并没有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主动性跟看电视差不多。
你在学习的时候,觉得很难集中精神,是因为你没有动用你的大脑,针对材料进行主动的思考。
2、这种方式是无聊的。
阅读,读完又重新阅读,这在本质上是单调乏味的。
而且,如果你不断重复同一信息,很可能你不会理解这个信息,这个信息还可能变得没有意义。
3、这种方式是低效的。
这种规格化的学习方式,即“阅读——重读”的方式,其实对记忆信息来说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更别说去
理解这些信息了。
这种学习方式忽略了你大脑的运行方式。
4、这种方式起不到任何练习的意义。
如果你想要提高足球,那就练习足球;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钢琴演奏,那就练习钢琴演奏。
在你机械性地在教科书上做标记、不断重复阅读笔记的过程里,你并没有在练习理解文章,而是练习做标记及阅读。
不幸的是,考试中并不会考你这两项能力。
问题不在你身上,而在于你的方法。
现在你的挑战就是要找到一个学习方式,让你能够掌控你的学习过程,让你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提起兴趣,积极地去学习材料,真正的去理解材料。
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如果针对正在学习的材料,提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
慢慢地,通过信息的整理和再整理,以及在新材料与你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你将真正理解材料。
当学霸们在学习某一个科目的时候,不管有意无意,他们都会问
同样的十二个问题。
问题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在阅读之前,你必须知道为什么要阅读,这样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知道自己应该留心什么。
问题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在你看完标题但还没有开始阅读正文之前,作为热身,你应该花几分钟的时间快速写下关于对应话题所有你知道的事情。
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开始仔细阅读之前,你需要通过略读文章来知道文章的要点梗概。
问题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你可以尝试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作者接下来要讲些什么内容,让自己先他(或她)一步。
问题5:“专业问题”是什么?
每一个科目都会有一套自己的问题,必须牢记这些问题。
问题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当你在阅读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你能从材料中提炼出什么问题。
问题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你必须分辨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值得你把它们写进你的笔记里面,主要的判断依据是你的阅读目的(问题1)。
问题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在你选择、记录重要信息的过程中,你应该用你自己的话,尽可能简短地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问题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记完笔记之后,仔细看看你的笔记,看看文章是如何组织信息的,同时,也想想你是否能够创造合理的新信息组或者信息关联。
问题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再一次通读笔记,你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将尽可能多地将信息转化成符号或者图表。
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现在你已经对文章的信息进行了处理,而且也开始理解这些信息,
你需要一些技巧来帮助你,确保你能够记住考试所需要的信息。
问题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当你阅读笔记时,你应该看看新信息怎样才能够与你已经知道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是只关于这个话题,而是关于其他所有方面。
我想先讲讲对于该整个过程,我观察到的一些普遍的情况:
● 根据你的目的,有一些问题可能比其他问题重要。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正在上的那门课的成绩是根据你的论文的完成情况,而不是你的考试结果来打分的,问题11 (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就没那么重要了。
● 不管你是从教科书或者其他阅读材料中学习,还是在教室里通过老师学习,这十二个问题都能发挥作用。
● 问问题的顺序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问题其实是有重合的,有些问题你可以一起提出来,还有些问题你会不止一次问到。
● 准备一些草稿纸。
你的大脑信息处理能力其实是有限的,所以
你需要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可能你会因为这十二个问题而备感压力。
对你来说,似乎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新的,与你一直以来所受到的教育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你难以想象自己能够慢慢地接受这些信息。
在很多课堂里,老师们会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但困难的往往是如何问对问题——在问问题的过程中,你会针对材料进行大量的思考。
学霸们的学习是自主的,他们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当学霸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他们会保持自身与材料之间的圣诞,不断问问题及寻找答案。
所以他们不仅是在阅读文章,还将自己与文章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