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市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2016- 2017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答
案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对的得 3 分,答错或不答一律得0 分.
1.使分式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为()
A. x≠ 1 B.x ≠﹣ 1 C.x≠0 D.x≠± 1
2.点 P(﹣ 1,4)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P′的坐标是()
A.(﹣ 1,﹣ 4)B.(﹣ 1,4)C.( 1,﹣ 4)D.( 1,4)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A.一般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菱形
4.若点 P(m﹣ 1, 3)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1B.m< 1C.m≥﹣ 1D.m≤ 1
5.近视眼镜的度数s(度)是镜片焦距d(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大致图象是()
A.B.C.D.
6.某工程队铺设一条 480 米的景观路,开工后,由于引进先进设备,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 50%,结果提前 4 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铺设 x 米,根据
题意可列方程为()
A.B.
C.D.
7.如图,点 O 是矩形 ABCD 的中心, E 是 AB 上的点,沿 CE 折叠后,点 B 恰好与点 O 重合,若 BC=,则折痕CE的长为()
A. 2 B.C.D.3
二、填空(每小 4 分,共 40 分)在答卡上相目的答区域内作答.
8.算:=.
9.已知函数 y= x+3,当 x=,函数0.
10.某种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00085cm,个数据用科学数法表示
cm.
11.某中学生物趣小了本地区几棵古的生年代,数据如下
(位:年): 200, 240,220,200, 210.数据的中位数是.
12.已知 a+ =3, a2+的是.
13.将直向下平移3个位,得到直.
14.如,平行四形ABCD 的周 40,△ BOC 的周比△ AOB 的周多
10, AB.
15.点 A (x1,y1), B(x2, y2)是反比例函数的象上两点,若0<x1<x2, y1、 y2的大小关系是.
16.已知本 x 1,x2,x3,x4 的平均数是,方差是S
2,本 x
1 3,x
2 3,
+ +
3 3,x
4 3的平均数是;方差是.x ++
17.如,在函数
1、P
2、P3⋯、 n、P n+1,点P1 的横的象上有点 P P
坐2,且后面每个点的横坐与它前面相点的横坐的差都是2,点
P1、 P2、P3⋯、P n、 P n+1分作 x 、 y 的垂段,构成若干个矩形,如所
示,将中阴影部分的面从左至右依次S1、S2、S3⋯、 S n, S1=,S n=.(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 9 小,共 89 分)在答卡上相目的答区域内作答.
18.算:(π )0+()﹣1× |3| .
19.先化,再求:,其中x=2.
20.如,已知 AB ∥DE,AB=DE , AF=DC ,求:四形BCEF 是平行四形.
21.某学校拔数学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中学生数学,了多次
,其中甲乙两位同学成秀,他在六次前中的成(位:
分)如下表所示.
甲80 75 90 64 88 95
乙84 80 88 76 79 85
如果根据六次成拔其中一人参加比,你哪一位比合适?什
么?
22.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60°,AB=4 , O 为对角线 BD 的中点,过 O 点作 OE⊥AB ,垂足为 E.
(1)求∠ ABD 的度数;
(2)求线段 BE 的长.
23.黄商超市用2500 元购进某种品牌苹果进行试销,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超市
又调拨 6000 元资金购进该品牌苹果,但这次进货价比上次每千克少0.5 元,购进苹果的数量是上次的 3 倍.
(1)试销时该品牌苹果的进货价是每千克多少元?
(2)如果超市按每千克 4 元的定价出售,当售出大部分后,余下 600 千克按五折出售完,那么超市在这两次苹果销售中共获利多少元?
24.如图,△ ABC 中,点 O 是边 AC 上一个动点,过 O 作直线 MN ∥BC.设 MN 交∠ ACB 的平分线于点 E,交∠ 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F.
(1)求证: OE=OF;
(2)若 CE=12,CF=5,求 OC 的长;
( 3)当点 O 在边 AC 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2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过点A作AB ⊥x 轴于点 B,连结 AO .
(1)求 k 的值;
(2)如图,若直线 y=ax+b 经过点 A ,与 x 轴相交于点 C,且满足 S△ABC =2S△
AOC.求:
①直线 y=ax+b 的表达式;
②记直线y=ax+b 与双曲线y=(k<0)的另一交点为D(n,﹣ 1),试求△
AOD 的面积 S△AOD以及使得不等式ax+b>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 AB 边在x 轴上,
AB=3, AD=2 ,经过点 C 的直线 y=x﹣2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E、 F.
( 1)求:①点 D 的坐标;
②经过点 D,且与直线 FC 平行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直线 y=x﹣2 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 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
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点 M ,使得以点 M 、 D、C、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
2016-2017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对的得 3 分,答错或不答一律得 0 分.
1.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为()
A. x≠ 1B.x ≠﹣ 1 C.x≠0D.x≠± 1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解答】解:∵分式有意义,
∴x+1≠0.
解得: x≠﹣ 1.
故选: B.
2.点 P(﹣ 1,4)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P′的坐标是()
A.(﹣ 1,﹣ 4)B.(﹣ 1,4)C.( 1,﹣ 4)D.( 1,4)【考点】关于 x 轴、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规律就可以判断.
【解答】解:点 P(﹣ 1,4)关于 x 轴对称点的坐标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
相反数,因而点 P′的坐标是(﹣ 1,﹣ 4).故应选 A.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A.一般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菱形
【考点】矩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 C 正确.
【解答】解:因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所以 C 正确,
故选 C.
4.若点 P(m﹣ 1, 3)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1B.m< 1C.m≥﹣ 1D.m≤ 1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点 P(m﹣1,3)在第二象限,
∴m﹣1<0,
∴m<1.
故选 B.
5.近视眼镜的度数s(度)是镜片焦距d(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大致图象是()
A.B.C.D.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排除 A 、 B 选项,再根据s、 d 均为正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近视眼镜的度数s(度)是镜片焦距d(米)的反比例函数,
∴A、B 不符合题意.
又∵ s、 d 均为大于 0 的数,
∴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
限.故选 C.
6.某工程队铺设一条480 米的景观路,开工后,由于引进先进设备,工作效率
比原计划提高50%,结果提前 4 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 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B.
C.D.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关键描述语是:“提前了 4 天完成任务”;等量关系为:原计划用时
﹣实际用时 =4,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解答】解:原计划用时,而实际工作效率提高后,
所用时间为.
方程应该表示为:.
故选 C.
7.如图,点 O 是矩形 ABCD 的中心, E 是 AB 上的点,沿 CE 折叠后,点 B 恰好与点 O 重合,若 BC=,则折痕CE的长为()
A. 2 B.C.D.3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
【分析】由点 O 是矩形 ABCD 的中心, E 是 AB 上的点沿 CE 折叠后,点 B 恰好与点 O 重合,可求得∠ BAC=30°,继而可得∠ BCE=30°,继而求得折痕 CE 的长.
【解答】解:∵点 O 是矩形 ABCD 的中心, E 是 AB 上的点沿 CE 折叠后,点
B 恰好与点 O 重合,
∴AC=2OC=2BC ,∠ B=90°,∠ ACE= ∠BCE,
∴ sin∠BAC=,
∴∠ BAC=30°,
∴∠ ACB=90° ﹣∠ BAC=60°,
∴∠ BCE=30°,
∴ CE=.
故选 A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8.计算:= 1.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分析】因为分式的分母相同,所以只要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即可.
【解答】解:=.故答案为1.
9.已知函数 y=﹣ x+3,当 x= 3时,函数值为0.
【考点】函数值.
【分析】令 y=0 得到关于 x 的方程,从而可求得x 的值.
【解答】解:当 y=0 时,﹣ x+3=0,
解得: x=3.
故答案为: 3.
10.某种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00085cm,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5 ×10﹣6 cm.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 1 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
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 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 0.0000085=8.5×10﹣6.
故答案为: 8.5× 10﹣6.
11.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本地区几棵古树的生长年代,记录数据如下
(单位:年): 200, 240,220,200, 2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10.【考点】中位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找出最中间的数即
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00, 200, 210,220,240,
最中间的数是 21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10;
故答案为: 210.
2 的值是7 .
12.已知 a =3 ,则 a +
+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把已知条件两边平方,然后整理即可求解.完全平方公式:(a± b)2=a2±2ab+b2.
【解答】解:∵a =3,+
∴a2 +2+ =9,
∴a2 + =9﹣ 2=7.
故答案为: 7.
13.将直线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线y= x﹣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平移时 k 的值不变,只有 b 发生变化.
【解答】解:原直线的 k=,b=0;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了新直线,
那么新直线的 k=,b=0﹣3=﹣3.
∴新直线的解析式为y=x ﹣3.
故答案为: y= x﹣3
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 40,△ BOC 的周长比△ AOB 的周长多10,则 AB 为5.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长的和为20,进而得出邻边之差为10,即可得出 AB 的长.
【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 40,
∴ AB+BC=20①,
由题意可得出: AO=CO,
∵△ BOC 的周长比△ AOB 的周长多 10,
∴ BC﹣ AB=10 ②,
∴由①②可得: BC=15,则 AB=5 .
故答案为: 5.
15.点 A (x1,y1), B(x2, y2)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点,若0<x1<x2,则 y1、 y2的大小关系是y1> y2>0.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再根据0< x1 < x2判断两点是否在函数图象的同一个分支上,再由函数的增减性即可解答.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中,k=1>0,∴此函数的象在一、三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0<x1< x2,∴ A 、B 两点均在第三象限,
∵ x1<x 2,∴ y1>y2>0.
16.已知本 x 1,x2,x3,x4 的平均数是,方差是S2,本x1 3,x 2 3,
++
x3+3,x 4+3 的平均数是+3 ;方差是s2 .【考点】方差;算平均数.
【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公式行算.
【解答】解:平均数= (x1 3 x2 3 x3 3 x4 3)= 3,+ + + + + + + +
2 33)2 (x 33)2 ⋯(x 33) 2 方差 s′
] = [ (x 1+ + 2+ + + 4+
=s2,
故答案:+ 3,s2.
17.如,在函数的象上有点
1、P
2、P3⋯、P n、P n+1,点P1 的横P
坐 2,且后面每个点的横坐与它前面相点的横坐的差都是2,点1、P2、P3⋯、P n、P n+1 分作x、y的垂段,构成若干个矩形,如所
P
示,将中阴影部分的面从左至右依次S1、 S2、 S3⋯、 S n, S1
= 4 , S n=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 k 的几何意.
【分析】求出 P1、P2、P3、P4 ⋯
的坐,从而可算出
S1、2、3、4⋯

S S S
高,而求出 S1、S2、S3、S4⋯,从而得出 S n的.【解答】解:当 x=2 , P1的坐 4,
当x=4 , P2的坐 2,
当x=6 , P3的坐,
当x=8 , P4的坐 1,
当x=10 , P5的坐:,

S1×()
=4=2[ ] ;
=2 4 2
S2=2×(2)=2×=2
] ;
[
S3=2×(1)=2×=2
] ;
[

Sn=2[ ] = ;
故答案: 4;.
三、解答( 9 小,共 89 分)在答卡上相目的答区域内作答.
0﹣1
18.算:(π ) +()× |3| .
【分析】原式利用零指数、整数指数法,算平方根定,以及的代数意化,算即可得到果.
【解答】解:原式 =1+3 2× 3=1+3 6= 2.
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
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 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 =÷=?=,
当 x=﹣ 2 时,原式 =﹣.
20.如图,已知 AB ∥DE,AB=DE , AF=DC ,求证:四边形 BCEF 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可连接 AE 、 DB 、 BE, BE 交 AD 于点 O,由线段之间的关系可得OF=OC, OB=OE,可证明其为平行四边形.
【解答】证明:连接 AE 、DB 、 BE, BE 交 AD 于点 O,
∵AB DE,
∴四边形 ABDE 是平行四边形,
∴OB=OE,
OA=OD ,∵
AF=DC,
∴OF=OC,
∴四边形 BCEF 是平行四边形.
15 / 24
21.某学校为选拔数学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中学生数学竞赛,组织了多次测试,其中甲乙两位同学成绩较为优秀,他们在六次赛前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如下表所示.
甲80 75 90 64 88 95
乙84 80 88 76 79 85
如果根据这六次成绩选拔其中一人参加比赛,你认为哪一位比较合适?为什么?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
【分析】直接求出甲、乙的平均成绩和方差,进而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 ( 80 75 90 64 88 95)=82(分),
+ + + + +
=(84+80+88+76+79+85)=82(分),
=[ ( 80﹣ 82)2+( 75﹣ 82)2+( 90﹣ 82)2+( 64﹣ 82)2+(88﹣ 82)2+ (95﹣82)2]
=107,
=[ ( 84﹣ 82)2+( 80﹣ 82)2+( 88﹣ 82)2+( 76﹣ 82)2+(79﹣ 82)2+ (85﹣82)2]
=16,
∵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
∴乙参加比赛比较合适.
22.如图,在菱形ABCD 中,∠ A=60°,AB=4 , O 为对角线 BD 的中点,过O 点作 OE⊥AB ,垂足为 E.
(1)求∠ ABD 的度数;
(2)求线段 BE 的长.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又∠ A=60°,得到△ 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D 是 60°;
(2)先求出 OB 的长和∠ BOE 的度数,再根据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一半即可求出.
【解答】解:( 1)在菱形 ABCD 中, AB=AD ,∠
A=60°,∴△ ABD 为等边三角形,
∴∠ ABD=60°;
(2)由( 1)可知 BD=AB=4 ,
又∵ O 为 BD 的中点,
∴OB=2,
又∵ OE⊥AB ,及∠ ABD=60°,
∴∠ BOE=30°,
∴BE=1.
23.黄商超市用2500 元购进某种品牌苹果进行试销,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超市
又调拨 6000 元资金购进该品牌苹果,但这次进货价比上次每千克少0.5 元,购进苹果的数量是上次的 3 倍.
(1)试销时该品牌苹果的进货价是每千克多少元?
(2)如果超市按每千克 4 元的定价出售,当售出大部分后,余下 600 千克按五
折出售完,那么超市在这两次苹果销售中共获利多少元?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 1)设试销时苹果价格为 x 元/千克,根据这次进货价比上次每千克少
0.5 元,购进苹果的数量是上次的 3 倍,可列方程求解.
( 2)求出两次的购进克数,根据利润=售价﹣进价,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 1 )设试销时苹果价格为 x元/千克,则

经检验 x=2.5 是方程的解;
( 2)第一次购进水果千克,第二次购进水果3000千克,
获利为3400×4 600×4×0.5﹣=6300(元).+
24.如图,△ ABC 中,点 O 是边 AC 上一个动点,过 O 作直线 MN ∥BC.设 MN 交∠ ACB 的平分线于点 E,交∠ 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F.
( 1)求证: OE=OF;
( 2)若 CE=12,CF=5,求 OC 的长;
( 3)当点 O 在边 AC 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考点】矩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1=∠2,∠ 3=∠4,进而得出答案;
( 2)根据已知得出∠2+∠ 4=∠5+∠ 6=90°,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的长,即可得出 CO 的长;
(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1)证明:∵ MN 交∠ ACB 的平分线于点 E,交∠ 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F,
∴∠ 2=∠ 5,∠ 4=∠ 6,
∵MN ∥BC,
∴∠ 1=∠ 5,∠ 3=∠ 6,
∴∠ 1=∠ 2,∠ 3=∠ 4,
∴EO=CO,FO=CO,
∴OE=OF;
(2)解:∵∠ 2=∠ 5,∠ 4=∠ 6,
∴∠ 2+∠ 4=∠5+∠6=90°,
∵ CE=12, CF=5,
∴ EF==13,
∴OC= EF=6.5;
( 3)解:当点 O 在边 AC 上运动到 AC 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
证明:当 O 为 AC 的中点时, AO=CO ,
∵EO=FO,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 ECF=90°,
∴平行四边形 AECF 是矩形.
2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过点A作AB ⊥x 轴于点 B,连结 AO .
( 1)求 k 的值;
( 2)如图,若直线y=ax+b 经过点 A ,与 x 轴相交于点C,且满足S△ABC =2S△
AOC.求:
①直线 y=ax+b 的表达式;
②记直线y=ax+b 与双曲线y=(k<0)的另一交点为D(n,﹣ 1),试求△
AOD 的面积 S△AOD以及使得不等式ax+b>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 1)由点 A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 k 值;
( 2)①根据 S△ABC =2S△AOC可得出 OB=OC,再由点 A 的坐标即可得出点B、 C 的坐标,结合点 A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 AC 的表达式;②根
据点 D 的纵坐标即可求出点 D 的坐标,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 AOD 的
面积,再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结合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的
解.
【解答】解:( 1)∵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 A (﹣,2),
∴k=﹣×2=﹣2 .
( 2)①∵ S△ABC=2S△AOC,
∴BC=2OC,
∴OB=OC.
∵点 A (﹣,2),
∴点 B(﹣,0),点C(,0).
将点 A (﹣
, 2)、 C ( ,0)代入 y=ax+b 中,
得:
,解得: ,
∴直线 AC 的表达式为 y=﹣
x+1.
②连接 OD ,如图所示.
∵点 D (n ,﹣ 1),
∴ n=﹣2 ÷(﹣ 1)=2 .
△ AOD
= OC?(y A ﹣ y B )= ×
×[ 2﹣(﹣ 1) = .
S
]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当 x <﹣
或 0<x <2
时,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方,
∴不等式 ax b > 的解为 x <﹣
或 0<x < 2 .
+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矩形 ABCD 的 AB 边在 x 轴上,
AB=3, AD=2 ,经过点 C 的直线 y=x ﹣2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E 、 F .
( 1)求:①点 D 的坐标;
②经过点 D ,且与直线 FC 平行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 2)直线 y=x ﹣2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 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
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点 M ,使得以点 M 、 D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①设点 C 的坐标为( m, 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代入直线解析式求解即可得到m 的值,再根据矩形的长求出OA,然后写出点 D 的坐标即可;
②根据互相平行的直线的解析式的k 值相等设出直线解析式为y=x+b,然后把点 D 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解即可;
(2)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 E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CEB=∠ ECB=4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DCE=∠ CEB=45°,然后判断出△ PDC 只能是以 P、 D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分①∠
D=90°时,根据点P 的横坐标与点 D 的横坐标相等,利用直线解析式求解即可;②∠ DPC=90°时,作 DC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 y=x﹣ 2 的交点即为点 P2,求出点 P 的横坐标,再代入直线解析式计算即可得解;
( 3)根据平行四边形平行且对边相等,分 DE、CE 是对角线时,点 M 在 x 轴上,求出 OM 的长度,然后写出点 M 的坐标, CD 是对角线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的坐标,再求出点 E 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即为点 M .【解答】解:( 1)①设点 C 的坐标为( m, 2),
∵点 C 在直线 y=x﹣2 上,
∴2=m﹣2,
∴m=4,
即点 C 的坐标为( 4,2),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B=CD=3 , AD=BC=2 ,
∴点 D 的坐标为( 1,2);
②设经过点 D 且与 FC 平行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y=x+b,
将 D(1,2)代入 y=x+b,得 b=1,
∴经过点 D 且与 FC 平行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y=x+1;
( 2)存在.
∵△ E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CEB=∠ ECB=45°,
又∵ DC∥AB ,
∴∠ DCE=∠ CEB=45°,
∴△ PDC 只能是以 P、D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①当∠ D=90°时,延长 DA 与直线 y=x﹣2 交于点 P1,
∵点 D 的坐标为( 1,2),
∴点 P1的横坐标为 1,
把x=1 代入 y=x﹣ 2 得, y=﹣ 1,
∴点 P1( 1,﹣ 1);
②当∠ DPC=90°时,作 DC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 y=x﹣2 的交点即为点 P2,所以,点 P2的横坐标为=,
把x= 代入 y=x﹣ 2 得, y= ,
所以,点 P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 1,﹣ 1)或(,);
(3)当 y=0 时, x﹣2=0,
解得 x=2,
∴ OE=2,
∵以点 M 、D、C、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 DE 是对角线,则 EM=CD=3 ,
∴OM=EM ﹣ OE=3﹣2=1,
此时,点 M 的坐标为(﹣ 1,0),
若 CE 是对角线,则 EM=CD=3 ,
OM=OE +EM=2+3=5,
此时,点 M 的坐标为( 5,0),
若 CD 是对角线,则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坐标为(,2),设点 M 的坐标为( x,y),
则= ,=2,
解得 x=3, y=4,
此时,点 M 的坐标为( 3,4),
综上所述,点 M 的坐标为(﹣ 1, 0),( 5,0)(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