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
治理国家要顺 其自然,无为 而治。百姓无 拘无说 者治罪,看 今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 ) 提 出 者董仲舒 :
2)内容: 排斥和抑制其它学说,把儒家学
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3)目的:
1.主张者:主父偃 2.内容: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 位外,还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 封给其他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 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 3.作用: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笔记: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得以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材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 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汉武帝应该怎么办?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
用儒家思想来教化 百姓,百姓就会安 分守己,天下可以 太平。儒家思想治 国,既体现皇上的 仁慈,又教化了百 姓。
2017/12/1
2017/12/1
当时,私人铸币未完全禁止,盐铁经营 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这些富商控制 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他们唯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西汉初年朝廷曾向他们借钱 平反叛乱,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 肯借贷。
2017/12/1
该如何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
掌握经济命脉:盐铁官营、收归铸币权
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 2)儒学教育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笔记:
VS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
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秦始皇 汉武帝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 固中央集权。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
中央集权。
采用法家思想,对思 方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 方式 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 正统,促进大一统局 坏。 面的形成和巩固。
2017/12/1
2017/12/1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格局
第12课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材 料 西 汉 初 期 的 管 理 制 度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西汉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 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 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吏,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 自征租赋,自铸钱币, 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 自集军队。 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 4)意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正统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 期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一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汉书·董仲舒传》
2.察举制与儒学教育
1)察举制:改革选拔官员,采用举贤良
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 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 祖刘邦首开先河。而后察举开始有了科目,武 推行儒家教育;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 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 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地方的权势逐渐超于中央
一、“推恩令”的实施
(一)汉景帝“削藩”
“削之亦反,不削 那就削藩吧! 亦反。削之,其反之, 祸小;不削之,其反 迟,祸大。
晁 错
汉 景 帝
利权黜了景 。,了七帝 降王国依 低国之靠 诸官乱周 侯制,亚 王及乘夫 的其机平 权职损定
周亚夫
(二)颁布“推恩令”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汉武帝
“推恩令”
2017/12/1
(三)强化集权的举措
1.强化监察制度:设立司隶校尉、刺史
全国划为13个 2.削弱相权:以“中朝”制约“外朝” 监察区域,称为 “十三州部”设 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 “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提拔身边的侍从、宦官参与 刺史 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 3.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加强封建君主权利
2017/12/1
谋划军国大事、发布诏令,成为实际掌权的“中朝”; 豪富,刺史的官品很低, 丞相为首的“外朝”沦为执行政务的行政机构。 但是权利较大
材料:新粮压着陈粮,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 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到无法计算。 ----《译汉书》
“文景之治”经济的发展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