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2020届高考地理对接高考知识巡查卷(三)大气运动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气运动
在福建闽南传统建筑中,“冷巷”有两种,一种是室内连接各房间的通道,此巷道长期不受太阳辐射,廊道与天井相连,空气流通顺畅,生活余热少,称为“室内冷巷”,甲图为室内冷巷平面图、另一种是外墙与周围墙之间或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此巷高而窄,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晒时间短,通风顺畅,温度较低,称为“露天冷巷”(乙图)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从而达到通风效果,称为冷巷效应。
据材料完成1-2题。
1.乙图中室外冷巷最存利于通风的走向可能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从大气运动的角度推测,甲图中室内冷巷在通风中起到动力作用的是( )
A.天井
B.祖厅
C.房间
D.巷廊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4.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
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如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全年温和湿润,光热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复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7.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某年11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读图完成8-10题。
8.与甲地相比,乙地( )
A.降水较少
B.气压较高
C.对流较弱
D.风力较大
9.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
B.暴风骤雨,洪涝灾害严重
C.烈日炎炎,茶树大量枯萎
D.秋高气爽,树叶逐渐凋落
10.此时,地球上与丙地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是( )
A.等于1/4
B.小于1/4
C.大于3/4
D.小于3/4
下图是2016年4月11日8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2.该日( )
A.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大
B.乙、丁两地吹偏南风
C.丙地比丁地风力强度大
D.甲、乙两地大风降温
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现代气象研究将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如图为锋面气旋发展4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为云区,实线为等压线。
据此完成13-15题。
13.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 )
A.I→II→III→IV
B.IV→II→I→III
C.II→IV→I→III
D.IV→II→III→I
14.锋面气旋发展过程中,暧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的是( )
A.I
B.II
C.III
D.IV
15.锋面气旋天气在我国北方春季活跃,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水文
C.植被
D.气温
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4月5日下午,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
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左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
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
据此完成16-17题。
16.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7.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往往是使用收集的大量数据(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和气压等),结合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天气变化。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2019年冬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区的气流运动状况。
(2)分析图中东北部低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3)预报日本北海道西部未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我国北方即将遭受的气象灾害及此季节多发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 2.A
解析:1.由于福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为了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冷巷的走向应与盛行风向一致,所以位为西北一东南,故选D。
2.由材料可知,廊道与天井相连,空气流通顺畅,二者空气发生流通。
是由于天井受到太阳辐射,温度较高,然后天井与廊道发生热力环流,进行热量交换,只有天井位于室外,起到使空气流动的作用,故选A。
答案:3.B; 4.C; 5.D
解析:3.读图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所以该题选B。
4.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故①正确;3月-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
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故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故④对,所以该题选C。
5.读图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故AB错误;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故C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该题选D。
答案:6.B; 7.A
解析:6.读图分析,四地均在变欧大陆的西风带内,①地7月气温距平低,1月气温距平高,说明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距平都是正值,说明降水丰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故A项错误;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故B项正确;③地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冬季温和湿润,雨热不同期, 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C项错误;④地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不适合农北发展,故D项错误。
7.结合前面分析,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②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③是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业热带常绿硬叶林;④是溫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植被是荒漠植被。
故A项正确。
答案:8.D; 9.A; 10.C
解析:8.根据图示气压值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锋面气旋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A错误。
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气压更低,B错误。
乙地气流上升,对流较甲地强,C错误。
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乙地风力比甲大,D正确。
9.从图得知,虚线范围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等压线密集,大风天气多,此时地表干燥,易起沙出现沙尘暴,故最可能是黄沙满天飞,A正确。
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此时前方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大量降水,不可能出现洪灾,B错误。
根据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壤区,排除C。
从材料得知,图为4月份天气图,秋高气爽与题不符,D错误。
10.根据丙的经度计算,丙位于东八区,丙地此时为北京时间4月6日18时。
通过区时计算得知,西五区为4月6日0时,即与丙同一天的区域面积比例为20/24,大于3/4,C正确。
答案:11.B; 12.A
解析:11.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天气系统的判定。
结合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典型的锋面气旋系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中,锋面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移动,向东伸出的一支低压槽一般形成暖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发生降水必须在低压槽附近,且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由图可知该降水区域位于丙低压中心的右侧,该天气系统是暖锋。
故B正确,ACD错误。
12.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等压线图的特点及应用。
A. 甲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及保温作用均差,昼夜温差大;丙地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云层厚,昼夜温差小,故A正确。
B.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结合所学地转偏向力知识可知,乙地风向应为东
北风,丁地应为偏南风,故B错误。
C. 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水平风力较小;而丁地气流由于要向低压中心辐合,风力较丙地大,故C错误。
D. 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无大风,故D错误。
答案:13.B;14.C; 15.D
解析:13.根据图中冷暖锋的位置可知,冷锋移动速度快,暖锋移动速度慢,由此可知图中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IV→Ⅱ→Ⅱ→Ⅲ。
故选B。
14.根据题干“暖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暖
气团如下图绘制所示:,根据图可判断图为正确答案。
故选C。
15.我国北方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时,中低纬地区升温快,高纬地区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空气频频
相遇,致使锋面气旋天气活跃。
故选D。
答案:16.A; 17.D
解析:16.本题考查锋面气旋判读。
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正值春季,受冷锋活动影响,冷锋降水在锋后,此时降雪,北京可能位于图中的甲处.A正确;乙处在
冷锋锋前.以暗天为主,B错误;丙处是高压中心,以晴天为主,C错误;丁处位于暖锋锋前,以连续性降雨为主,D错误。
故选A。
17.本题考査影响积雪融化的因素。
每个雪堆都位于方砖的正中央,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
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触化较慢,①正确;地砖上降落积雪厚度相同,②错误;积雪融化慢是土温比砖面温度低造成的,③错误;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④正确。
故选D。
18、答案:(1)水平方向: 近地面气流顺时针辐散。
垂直方向: 中心气流下沉。
(2)温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暖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在太平洋上保留而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3)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可能出现大风、暴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4)气象灾害: 冷空气将东移南下,形成寒潮。
多发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我国北方地区距亚洲高压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解析:(1)本题需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方面分析:水平方向上,结合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看出近地面气流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不断下沉。
(2)本题首先从极锋入手,分析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进一步得出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残留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的结论。
(3)日本北海道西部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即将经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
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气压升高,而且冷空气经过日本海增湿,遇到北海道岛地形抬升,可能出现暴雪天气;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4)据图可知,受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冷空气将会东移南下,在我国北方形成寒潮天气。
我国北方冬季寒潮多发的原因首先考虑我国北方距亚洲高压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近;其次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
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