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word版)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高中2010级(新)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2题,共52分。

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
13. 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⑴结合材料兑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伏越性? (8分)材料二:梭伦颁布的措施,既规定了政治方面的也规定了经济方面的调整。

前者包括:①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即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②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③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经济改革对贫苦农民最有利,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限制任何个人可以拥有的土地数量。

——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梭伦时代中等阶级及以上的公民可以参与哪些政治活动?梭伦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材料三:中西先哲简表
(3)据材料三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主张及共同关注的问题。

(4分)
材料四: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
(4)归纳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简要评述此观点。

(6分)
14. 近几百年来,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全图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局部内容为南京市民在街上看戏的场面
问题:(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城市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城市发生的变化有哪些?原因何在?(6分)
材料三:1949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
备注:城市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范恒山陶良虎主编《中国城市化进程》等资料编制
(3) 据材料三,说明从1949年至1%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材料四: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体制上的分权,更加释放了长期积累的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我国城市化水平实现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2003年
爆发的非碘(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危机使中央认识到“以物为本”发展观引导下的城市化道路的弊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在此影响下,2003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1.15%上升至35.3%,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由6.49平方米上
升至8力8平方米。

到2007年,全国卫生系统人员570万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

——摘编自范恒山陶良虎主编《中国城市化进程》
(4)结合材料四,说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原因。

在非碘前后,我国城市化管理理念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5)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城市化发展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