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尿便障碍难题骶神经调控疗法应运而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尿便障碍难题骶神经调控疗法
应运而生
提到脊柱裂,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其实,它是指胚胎在发育时期出现的一种骨性缺损,往往由于致畸因素导致三胚层发育不全。

而我们所说的脊柱裂通常又分为显性脊柱裂和隐性脊柱裂,划分依据要看是否有脊膜、脊髓或神经膨出而形成囊性表现。

一般情况下,随着膨出的内容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等。

在这其中,大约80~90%的显性脊柱裂发生在腰骶部,而这个部位由于神经膨出、疝出所造成的损伤,会引起大小便的功能异常。

小便功能异常一般表现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等,大便功能异常多表现为大便干燥、大便失禁等。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系列症状,目前临床也有很多适应性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可以通过行为训练、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疗法康复训练、自家清洁间歇导尿等方式改善症状。

其中,涉及到膀胱逼尿肌以及尿道括约肌的不同状态,可以采取M受体阻断剂/激动剂、α受体阻滞剂等类药物进行控制,但也有文献显示:大约有50%以上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而在2年内停止服用药物。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在短期内选择接受膀胱内肉毒素注射疗法。

除了上述这些保守的治疗方法,外科领域在治疗由神经损伤引发的神经源性膀胱方面也有不少传统疗法,比如留置性导
尿、间断性夹闭训练膀胱等;其中比较严重的病人还可以采取膀胱自体扩大术、膀胱造瘘等手术治疗。

不可否认的是,脊柱裂引发的尿便障碍在临床上始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那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治疗神经损伤引发的神经源性膀胱方面都出现了哪些疗法的革新呢?
针对这个问题,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脊髓脊柱外科主任崔志强教授提到:“治疗脊柱裂引发的排尿、排便障碍,是脊柱裂系统化治疗的重要一环。

伴随着神经外科对电(脉冲)驱动人体器官的科研热潮,产生了骶神经调节疗法。

它是用介入的手段把微弱的电流施加于特定的骶神经,通过刺激和抑制神经传导通路以及干预骶神经的反射弧,进而影响由骶神经支配的膀胱、尿道、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等器官,达到治疗目的的创新疗法。

考虑到神经源性膀胱的机理复杂,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节约治疗费用,目前骶神经调控手术分二期实施。

一期仅植入电极,然后在1~2周测试有效的情况下,才进行二期刺激器的植入。


据了解,骶神经调控疗法在设备植入人体时使用的是穿刺和小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损伤其它神经结构和组织,而电刺激本身不会对骶神经丛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术后通过调整调控器的各种参数,实现对尿便症状的精准化治疗。

当然,该疗法目前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身高发育未完善的儿童以及完全截瘫的病人须谨慎选择手术。

此外,记者从崔志强教授处获悉,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脊髓脊柱外科也正在开展骶神经调控治疗脊柱裂尿便障碍的公益活动,该活动将面向全国招募5名患者进行免费骶神经调控疗法的一期植入手术,届时有意愿的患者可以来院咨询就诊。

我们也期待这项创新疗法能够造福更多患者,帮助他们早日摆脱由脊柱裂引起的尿便功能障碍,拥抱灿烂美好的新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作为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

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