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自助游攻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儋州自助游攻略
儋州自助游攻略
儋州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

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

境内有10个国营农场和中外闻名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那大镇。

这里的人民爱好古典诗词,吟诗作联成为社会时尚,素有“诗乡歌海”之称。

必去之景点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离现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是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

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

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

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

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角角相错,翘起呈欲飞之势。

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

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东坡笠屐图》。

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行幽静肃穆。

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院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松涛水库
松涛水库全水面面积130平方公里,始建于1958年,费时10年建成,是中国最大的土坝工程之一。

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

它把南渡江上游两岸1400平方公里地区的雨水蓄存起来,通过各级渠道联结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组成统一的灌溉系统,松涛水库浇灌着海南岛西部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儋州石花水洞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八一农场的英岛山下,为海南难得的特色地质景观。

石花水洞1998年,八一农场进行石灰石采掘时,在英岛山意外发现了一个石花溶洞。

次年,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专家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十分罕见的石花溶洞,形成于140万年以前,并当即建议将其命名为
“石花水洞”。

它由洞内景区、石林景区、热带百果园观光景区组成。

三大景区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集科学考察、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景观。

洞内造型奇特、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或悬挂洞顶,或拔地而起,美不胜收。

尤其是洞内发育生长的“一石二花”——卷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体花均为国宝级珍品。

必吃之美食
洛基粽子
北方的粽为圆锥形,多用苇叶包得小巧玲珑,内装糯米,有花样的再在粽中加上赤豆、红枣、火腿等,多以甜味为主。

海南的粽则与内地不同,多用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在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腊肉、红烧鸡翅等,多以咸味为主。

海南粽中以儋州洛基镇的粽子最为出名,洛基的粽子除以上几种辅料外有的有加入咸鱼肉。

剥开热乎乎的洛基粽子,闻到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就让人胃口大开了,再有肉、蛋、鱼更是美味可口,真是胃口大开。

后来又在洛基粽的基础上精心选料、精细加工出“那大粽”。

“那大粽” 香味独特、形靓色雅、肉质不腻、香软松化、味道浓郁、清香甘醇。

长坡米烂
长坡米烂是儋州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

“米烂”的制作方法:先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用漏斗漏进沸腾的开水里,霎时变成一条条柔软雪白的米丝,然后,捞上来放在冷水里,再捞上来,一层层叠放在竹篮里,吃时配上牛肉丝、干虾米、猪肉丝、炒花生米、炸蒜头油等混合捞在一起,味道特别香美可口。

光村沙虫
沙虫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貌似蚯蚓,也称海蚯蚓。

在儋州盛产沙虫,但唯有光村镇海边浅海生长的沙虫品质最优。

光村沙虫个肥味美,其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是滋补的营养食品。

沙虫可清蒸、鲜炒,也可新鲜下汤,沙虫汤味道鲜美,肉质爽脆。

沙虫也可晒干加工,沙虫干是送礼上品。

必品之文化
古迹
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

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

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

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

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儋州民风淳厚粗犷,古风犹存。

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在拥有“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基础之上,在2013年10月份又获得“中国书法之乡”。

儋州调声
儋州人喜爱唱歌。

有一首民歌唱道:“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多似百花开。

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

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利用山歌和调声等体裁编写《抗日状》等,产生过宣传鼓动的巨大效果。

如今,每年正月十六、八月十五,儋州中北部地区的男女青年,穿着统一的服装,汇集山坡或沙滩,举行赛歌会。

他们对歌调声,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赞美。

儋州调声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而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解放后,一批批音乐工作者前来儋州采风,陶醉在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

2006年,海南省儋州市申报的“儋州调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