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南黑猪和湘中黑牛产业发展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南黑猪和湘中黑牛
产业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娄底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12.23
•【字号】娄政发[2010]17号
•【施行日期】2010.12.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
正文
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南黑猪和湘中黑牛产业发
展的意见
(娄政发〔2010〕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湖南黑猪是我省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明显地域优势与典型地方特色的新型母系猪,其生产性能与肉品质量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
湘中黑牛是我市经过近10年努力,利用安格斯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的优质肉牛,具有广泛的地域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近年来,我市湖南黑猪、湘中黑牛产业(以下简称“两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品牌价值开始显现,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但是,其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之中,产业的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
大力发展“两黑”产业对于促进我市养殖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两黑”产业发展,使之由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两黑”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一个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兴起需要较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培育一个新的品种并开发为特色商品则需要付出更加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各级各部门要打破地域观念和部门观念,形成共识与合力,充分把握国家重点扶持畜牧业这一难得的机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将“两黑”产业发展作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
二、明晰思路,明确目标,抓好“两黑”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1. “两黑”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产业化经营。
政府引导着力于加强两大产业的繁育体系建设,抓好品种选育与推广,搞好疫病防控。
市场运作是指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行组织生产,自行开拓市场。
项目扶持要从过去扶持企业和个体为主转变为扶持产业和群体为主。
产业化经营上,既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又要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
2. “两黑”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以先进的科学手段为先导;以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优质品牌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为依托;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载体,集中科研力量与财力,逐步建立起科研、育种、生产、屠宰加工与销售、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与技术服务各环节既分工明细,又有机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构建起现代养殖产业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实现“两黑”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两黑”产业发展的近期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出栏湖南黑猪100万头,实现产值20亿元;全市发展湘中黑牛小规模养殖户2万户,出栏湘中黑牛 8万头,发展肉牛育肥大户100户,年育肥能力达到5万头。
3. 湖南黑猪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繁育体系建设。
2010-2011年,在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娄星区建立湖南黑猪原种猪扩繁场8个,配套建设供精站5个和人工授精站200个。
到2015年,扩繁场要达到年提供
生产母猪5万头的生产规模,确保生产发展的种源需求。
二是扩大商品猪生产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转产,到2013年和2015年,全市分别发展60个和20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商品猪场。
三是全力抓好屠宰加工和市场开发。
龙头企业是湖南黑猪屠宰加工与市场开发的主体,要采取订单生产等形式迅速建立起商品猪生产基地,完善加工销售体系,积极开拓销售市场,迅速扩大湖南黑猪的品牌影响力。
湘中黑牛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广“小规模、大群体”和“五个一”(一栋栏、一群牛、一片草、一个青贮池、一个沼气灶)的养殖模式,到2015年发展2万个存栏3-5头能繁母牛的小规模养殖户,湘中黑牛基础母牛存栏扩大到8万头以上。
二是加大基础母牛保护力度。
要在3-5年内,采取适当补贴等方式重点保护基础母牛。
三是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在市本级、新化县、双峰县建立液氮供应站,全市建立和完善高标准肉牛冷配站200个,培训冷配员400人,年冷配能力达到10万胎次。
四是抓好集中育肥,培育高档肥牛。
鼓励和引导具备肉牛养殖自然、经济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展肉牛集中育肥,发挥规模养殖示范作用。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湘中黑牛科研机构,在湘中黑牛选育的同时,开展高档肥牛繁育和饲养科研试验,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肥牛新品种。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进“两黑”产业健康发展
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两黑”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将“两黑”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2. 整合生产资源。
积极支持天华牧业、天源高科、庆阳牧业等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尽快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两黑”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带动农民增收。
3. 加大扶持力度。
从2011年起,市生猪发展基金、草食动物发展基金拨款分别增加到2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重点支持“两黑”产业发展。
各县市区要根据“两黑”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连续5年,每年分别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两黑”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产业发展。
从2011年起,新建或改扩建的湖南黑猪扩繁场全部纳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湖南黑猪商品猪养殖场优先纳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湖南黑猪推广纳入畜禽良种补贴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0%用于湖南黑猪扩繁场建设及湖南黑猪商品猪生产。
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
以县市区为单元进一步整合扶贫资金、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整理项目、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等项目资金,在这些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上向“两黑”产业倾斜。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项目应对“两黑”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扶贫资金、支农资金项目优先用于“两黑”产业发展,将“两黑”产业发展项目列入扶贫产业开发的主体项目;国土整理项目要调整项目支持方向,向湘中黑牛牧草开发项目倾斜;农村能源项目要优先支持“两黑”产业养殖户沼气池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有关涉农项目要重点支持“两黑”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要对“两黑”产业养殖用地与牧草开发提供政策与项目支持;将“两黑”产业养殖户及养殖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培训计划。
4. 拓展融资渠道。
要充分利用银行贷款筹资,鼓励境内资本,并吸引境外资金,实现“两黑”产业投资多元化,化解资金难题。
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信贷机制,向养殖户提供小额联户担保贷款。
各保险公司要参照能繁母猪保险的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方案,将湖南黑猪能繁母猪、湘中黑牛能繁母牛、育肥牛全部纳入保险。
农业发展银行要给予贷款支持。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