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传说五羊传说金羊石广州“五羊”的祖先传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羊传说-五羊传说金羊石广州
“五羊”的祖先传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五谷”、黍、稻、麦、菽习称五谷。

)为主。

这些粮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首先开始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的发明。

因而,广府先人通过以“羊”为符号,以祭谷神的方式,祈求广府城厢大地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谷神的传说
谷神就是崇祀植物谷子,属自然神。

后来民间奉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为谷神。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
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

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周人姓姬,故称谷神姬真人。

据考古专家发现,百越先民首创水稻种植技术。

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肯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却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并从印度传入我国。

但是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和西南地区大量野生稻的存在,使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最典型的稻作文化遗址。

它表明距今七千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原始稻作文化。

种稻食鱼、习水便舟、住干栏房等正是后世百越族系的主要文化特征。

因此,创造河姆渡稻作文化的无疑是百越族系的先民。

另据媒体2016年5月11日公布,广东英德狮石山牛栏洞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地,这一发现意味着将岭南稻耕文明的起源时间推至世界
稻耕文明之源头。

由此,从时空视野上又将各种有关“羊”“洋”“阳”“谷穗”的传说从缥缈中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

“金羊石”的民间传说
花都梯面镇联民村附近的“羊石顶”上有一座“金羊石”。

据当地很多老人说,这块“金羊石”是广州“五羊”的祖先。

当地村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广州北部山区花都梯面高百丈山有位仙人化名杨石,在羊石岭养了一大群羊,平时下山救济山民,为百姓医病。

据说百姓大凡有些灾病,在家求求杨石仙师就好。

后来杨石仙师不知去了何处云游,留下一大群羊在家。

由于羊群日益增多,羊族长决定分出一部分羊去其他地方安家。

一部分羊留在梯面联民村后山,另一部分羊到五联村后山牛乸印发展。

这样,羊群虽然相隔两处,但也能遥遥相对。

日子就这样一代代过得平安富足。

忽然一天,从化方向来了两对老虎。

它们在牛乸印附近为非作歹,吞食
牛羊,羊群的数量日益下降。

这样,羊族长就带着12只羊下山去了。

五羊传说他们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白云山南蛇坑,五仙桥遇见了送稻穗去楚庭(今广州)解救饥民的五仙。

闻讯赶来的杨石仙师也正好赶到。

杨石仙师热情地说:“仙师不辞劳苦南下救民,我也奉送五只羊,让五位仙人骑羊南下楚庭吧。

”五仙问公羊从哪来,有多少只。

羊族长说来自梯面,来时12只,现在只有5只了。

五仙笑了笑,说“天意”。

五仙就乘了五只羊离开白云山,经麓湖坡(今麓湖公园)进入黄花岗,不觉到了观音山(今越秀山)脚下,五羊于是在此地停驻落户。

五仙送了谷穗后返回天庭,五只羊就留在了楚庭,百姓因为有了谷穗种稻解饥,心生感激,便把楚庭叫做“五羊城”“穗城”。

杨石仙师送走五仙后,也回到了天庭。

走前点化了剩下的羊只,只见一道金光,在原居住的两住处出现了两块巨石,一块就是母羊所在地(最初的羊家)联民村后山的白楣石,像一座石
屋,有门有楣,正面向西方,似乎母羊正在倚门等待群羊回家;一块就是公羊所在地五联村后山的牛乸印石。

日子一长,五羊思念家乡,回梯面高百丈羊石岭旧屋寻根,结果再也找不到父母和兄弟姐妹了,伤心欲绝的五羊便在巨石附近化作了石羊,后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金羊石”。

据查,清代《花县志·金石志》中的《重修晴峦古庙碑记》中也记载了“五羊化石”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附近修建了一个水库,原名就叫“羊石水库”,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当地百姓也称为“仙湖”。

◆花都梯面镇金羊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