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4学教育
欣赏一首诗词作品,首先要弄懂它的文字意思。
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并
不是学生在阅读欣赏时的难题。
诗词
的欣赏过程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者之情相会的过程,而诗人之情的表现主要借助于物象的描绘表达出来,于是,欣赏过程也就是读者根据诗歌的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时通过想象来补充作品简省的内容,使作者的情感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中描绘的情景进行想象学生默读作品并对作品所呈现的景象进行独立的联想和想象。
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与想象。
在学生叙述自己的感受时,要求他们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具体描述,描述出一个具体的场景,将自己心里的感觉描述成一个画面,或是用形象化的比喻说出自己的感觉,而不是泛泛地抽象地概括。
以此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描述力。
诗人的情感隐藏在诗歌表面的意象中,这些意象有的是自然界的景象,有的是人世间的事象。
对于以描写自然界景象为主的诗歌,在欣赏时就要紧扣诗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还原。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景的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创造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
对于长江景、赤壁矶,每个人都会根据文字描述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印象和感受,但如何把自己的联想和苏轼词中所描绘的景象统一起来昵?这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作品中景物的特征作更加具体细致的想象,提醒他们这三句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赤壁的景色的。
句中的“乱”“惊”“千堆”等形容词,注意它们赋予了景物什么感
情特征。
此外还应注意诗中“穿”“拍”“卷”等动词,这些动词又赋予了景物什么样的行为特征。
仔细体会这些景
物所具有的特点在阅读时所产生的
心理感觉。
这样,一步步使学生的联
想逐渐与诗中所呈现出来的雄奇壮
阔景象接近起来,一点点体会作品所
呈现之景象与诗人内心之情感相交
融的密切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
准确捕捉诗中的关键词语所赋予景
物的种种特征,而且要由景物所具有
的种种特征触发联想并仔细品味它
们在人的心里所唤起的种种感觉以
及感觉的强与弱,然后再由自己的感
觉去遇合诗人的感觉。
二.自由讨论,启发想象
在阅读欣赏诗歌时,探求作者的
原意是第一要义。
但探求的结果却并
不一定是统一的。
诗歌既有它立意的
确定性,又有它含义的丰富性。
这主
要是因为欣赏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
动性,不同的欣赏者,因为阅历、学
识、观点、兴趣等方面的不同,欣赏时
心境、处境以及对诗歌欣赏的角度的
不同,都会产生感受上的种种差异。
另外,从诗歌的艺术特点出发来看,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
种反映,这种反映是理性思维和感性
思维的瞬间统一,是诗人内在情感和
外在物象的天然融合。
它具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同时又以直观的形象呈现
在读者眼前。
由于诗歌意象的直观性
和形象性,给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思维
空间,因此在阅读欣赏时往往会出现
意象的多义,因此也促成了对同一首
作品的不同理解。
尤其是那些情景妙
合无垠、意境浑融的作品,欣赏的空
间就更为宽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写了傍晚落日时分山林的幽静。
诗人摄取的是大自然刹那间的一个特写镜头:一缕返照的夕阳照射在山林中的青苔上,用以客观真实地再现山林的空静。
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是诗人当时与环境猝然而合的空静的心境,这种心境的表达完全是直观的、形象化的。
由于诗人没有以理性的思索将这种感觉明确化,所以也就没有为人们欣赏的思路指明一定的方向。
人们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自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或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
当然,感受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不能完全脱离作品的整体意境,这是由作品的内在意蕴所决定的。
三.对典型意象进行解释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古诗词中的一些意象具有了某种特殊的、较为固定的含义。
对这些意象就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进行想象和理解,而应融进历史文化的因素。
比如,通常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就不仅仅是指一棵柳树,而含有“送别”之意。
这是因为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影响到诗文创作,就使得“柳”这一名词产生了一种物质属性之外的文化意味。
例如,相传为李白所作《忆秦娥·箫声咽》词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语,以年年如故的灞陵柳色概括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离别感伤之情。
读者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是不能明了这些意象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味的,当然也就影响到对诗歌情意的深刻理解。
张红梅,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讲师。
张红梅
诗词赏析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诗词的欣赏过程是一个读者之情与作者之情相会的过程,而诗人之情的表现主要借助于物象的描绘表达出来,于是,欣赏过程也就是读者根据诗歌的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时通过想象来补充作品简省的内容,使作者的情感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诗词赏析想象
06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