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日之间,未来不一定是胜与败的关系,像法德那样就历史问题实现和解,带领亚洲打造一个“亚盟”,那才是真正的幸事。

B . 汉字不仅是一套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

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汉字之美变得黯淡,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现象。

C . 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是中国田径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刘翔迅速成为世界顶级田径明星,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幸福,田管中心还是只能眼看着悲剧在2008年“鸟巢”发生,然后不断反复。

D . 不久前,奥巴马宣布将对叙动武,从军事力量对比看,叙利亚显然不是对手,这将是一次“以卵击石”的碰撞。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我们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我们更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责任。

B . 证监会正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住房公积金投资运营方案,目前,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C . 昨天,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市政府召开,出差在外的模范司机王大新和中学优秀教师李正没有到会。

D . 外国人在中国的犯罪率逐年攀升,如果在华“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不加以有效控制,势必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地坛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所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她不张扬已有过的繁华,任凭人们从记忆中洗去那些于今看来似乎多余的影像。

①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热闹场景而今云散烟消
②以至荒芜冷落如同野地,忍受着被人遗忘后的孤独和寂寥
③过去每年夏至便是她的沸腾之期
④曾经的圣地却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园”
⑤她以静物的身份聆听了死神的宣示,又以思想者的姿态进入了无余之涅槃
⑥或许可以说,地坛也经历了一番生死的轮回,而且最终大彻大悟
A . ⑤①③②④⑥
B . ③①⑤⑥②④
C . ③①④②⑥⑤
D . ⑥③①④②⑤
4. (2分) (2017高一下·泉港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5. (2分)(2017·常州模拟) 如图是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徽标,下列对图案及创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徽标把公民道德首写汉字“公”演变成“人”形和“心”形。

“人”寓意公民,是根本;“心”寓意良知、道德,是核心。

B . 徽标中白色镂空图样象汉字“久”字,表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坚持。

C . 徽标采用圆角方形,似传统印章,显示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D . 徽标立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主,人心为公,天下为公,提倡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6高二上·黄陵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

或云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①,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②,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晋书·陶渊明传》)
【注】①秫:高粱,可酿酒。

粳:谷米。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博学,善文属:写
B . 公田悉令吏种秫悉:都
C .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会:会面
D . 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要:邀请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陶渊明“率性而为”的一组是()
①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②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③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⑤每往,必酣饮致醉。

⑥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A . ①③④
B . ③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

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 . 陶渊明不愿做官回家亲自耕作,劳累得了疾病,檀道济前来拜访送给他一些粮食和肉,他也只好接受并挥手让他离开。

C . 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 . 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②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三、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2017·涞水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
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
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
A .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咏竹》)
B .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唐•刘禹锡《潇湘神》)
C .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宋•陆游《东湖新竹》)
D .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明•朱元璋《雪竹》)
E .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竹》)
(3)
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
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
(杜牧《阿房宫赋》)的文眼是:________。

(5)
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

(屈原《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一)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西莫·邦滕佩利
我曾在塞尔彭蒂街×号三楼的一户人家里做过钢琴教员。

三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凭窗向上望去,目光正好和四楼窗前一位金发女郎的两只蔚蓝色眼睛对视。

以后上课的日子里,这种四目相互顾盼的情景又出现过几次。

后来我得知四楼住着一户有钱人。

我的守护神使我预见到自己将成为一个生活舒适、幸福的丈夫;经过一段神速的、传奇式的爱情浪漫史后,与那位金发蓝眼女郎结为夫妇。

我等待,希望有机会和她相遇。

在爱情之月的初旬,我和她终于相遇了。

那天,我到主顾家去,刚登上一段台阶,突然,在我身后,下面作响,或许是一种心声在作怪,我回过头去。

是她,她正在上楼梯。

我放慢了脚步。

我的脚每登上一级台阶,心就怦怦跳上十下。

猛地,我像触了电似的,闪电穿过我的全身,打在了我的鞋上。

我想撇下故事暂且不表。

我曾经拜读过美国所有诸如某某大王之类的亿万富翁的发迹史:在他们刚刚起步开始自己的生涯时,都是穿“一双破鞋”到达某座城市的。

事情就是这样,即使什么人故意把鞋子弄破也无济于事,这是有经验的人告诉我的。

鞋可以破在前面,也可以破在后面;而破在后面,那就顶顶糟糕了,因为观察到你鞋后面破的人,你自己是看不见他们的,你甚至可以想像你后面跟着一群数不清的人在讥笑你。

另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当你上楼时,在你背后的人最容易观察到你的破鞋。

但是有一点是确凿的,那就是我的一双鞋是破的,并且是破在了后面。

正当我和她初次交谈的神圣时刻即将来临,我的心几百倍地跳动时,我蓦地想起这档事儿。

紧接着,另一个闪念提示我要赶快摆脱这一困境,不然它一下子就会毁了我的现在和将来,误了我的爱情和幸福。

但是,我又不能加快步伐,她会怎么看待我的出人意外的逃离呢?于是,我掏出一支香烟,止住脚步,靠墙而立,开始摸索口袋,好像在寻找火柴。

我估计这番动作可以给予她时间,让她打我面前经过,使我有机会向她投去决定性的伟大一瞥,而我的鞋后跟又能紧紧贴着墙,避开她那蔚蓝色的眼睛。

但是,她见我停下来,似乎有点踌躇不决;没错,她怕我使用暴力去亲近她。

怎样才能叫她明白我不至于如此不慎和下流,而是情愿小心翼翼地、毕恭毕敬地跟在她后面?不,她不懂这一切。

我站在墙边,在口袋里摸索着,寻找火柴。

她呐,在距离我二十级台阶上也停了下来。

最后,姑娘只好鼓起勇气,应付想像中的危险,重又开始上楼。

她愈向我走近,我愈急切地望着她,她的脸蛋儿就愈加绯红。

她登上我所站的台阶,身子竟然簌簌发抖,像是要昏厥过去的样子。

难道在楼梯上爱我竟爱到如此地步了吗?不过,她很快就神智清醒了,强打起精神,明显地加快了步伐,向上跑去。

我手里拿着熄灭了的香烟,几乎是立刻就跟在她后面继续上楼。

我用爱怜的目光望着她那婀娜多姿的身躯,从一头金发开始,顺势看到她那百合花般洁白的脖颈,往下是细弱的肩膀,慢慢落到她那轻柔的衬裙,又卑微地向下看到她那小巧的双脚……天上的云,苍穹上的星啊!那对小巧的脚上穿着一双破鞋,一双破在后面的鞋!她自己明白这点。

是的,她明白,所以仓惶逃去。

可以肯定,她并不是四楼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只不过是魔鬼创造出来的美女,安排了一个粗俗的插曲,来考验我的德行。

我憎恨自己,厌恶这个世界。

于是,我转身向后,下楼,狼狈逃去。

从此,我和家庭钢琴老师这个职业绝了缘,也无心再去追逐有钱人家的女子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鞋”为中心,情节曲折起伏,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作者通过鞋来隐喻人身上的缺点,讽刺人们对缺点的不敢正视。

B . 小说第四段运用了插叙的表现手法,引出对“鞋”特别之处的介绍,既照应了标题,又使得小说情节发展更加合情合理。

C . 在楼梯上,金发女郎越向“我”靠近的时候,脸蛋儿就愈加绯红,这是她在“我”急切地注视下产生的正常的少女心理反应。

D . 倒数第二段中“天上的云,苍穹上的星啊!”语言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看到牛郎穿的也是破鞋后的失望。

(2)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破鞋”于“我”而言,有何特别的意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二) (共1题;共4分)
10. (4分)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
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

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

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 . 中国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C .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罗丹也崇奉自然。

D .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享乐思想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老子提出朴素观,主张“道法自然”,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 . 朴素观虽然首创于道家学派,但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并与节俭观相结合。

C . 法国雕塑家罗丹受道家朴素观影响,也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

D .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二下·江苏月考) 根据以下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7-3、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8-1、
8-2、
8-3、
8-4、
8-5、
五、现代文阅读(一)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六、现代文阅读(二) (共1题;共4分)
10-1、
10-2、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