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检测鉴定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检测鉴定方案
**年**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验检测依据
三.检验检测项目
四.相关事项
五.检验报告
六.检验工作进度计划
七.检测人员
八.与相关单位的配合措施
九.项目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十.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十一.应急预案及实施
十二.环保措施
一、工程概况
砌体结构位于**市**区**路,建于**年左右,总建筑面积为**m2。
该建筑结构形式为地上6层(无地下室)砌体结构(局部框架),楼面板部分采用预制楼板,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板。
屋面板均为现浇混凝土板。
由于委托方未能提供本工程相关有效图纸资料,建筑物材料设计强度、基础埋深、基础尺寸等参数均不详。
为了解建筑现状,受**委托,我公司对砌体结构进行结构检测和综合安全性(含抗震)鉴定。
二、检验检测依据
2.1检测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
(2)《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
(3)《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DB11/637-2015);
(4)《房屋鉴定与结构检测操作规程》(DB11/T849-2011);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6)《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检测技术规程》(DB11/T365-2016);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2019);
(9)《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鉴定类;
(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1)《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DB11/637-2015);
(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2016年版);
(1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15)《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17)《火灾后工程结构鉴定标准》(T/CECS252-2019);
(18)其它标准规范、委托书、设计图纸、委托合同等。
2.2其他
1.设计图纸;
2.其他需要的检验检测规范;
3.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检测项目
3.1现场调查和有关资料调查
3.1.1资料调查
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
3.1.2现场调查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调查本工程的结构现状、环境条件、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和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
3.2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
采用回弹法时,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应具有代表性,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龄期不应超过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
单个构件的检测,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每一测区读取16个回弹值。
本次检测选取柱3×P的侧面。
回弹完毕,测量部少于构件测区数30%的碳化深度值,测试结果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用于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计算。
超声检测宜釆用对测。
超声测点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内,每一测区布置3个测点。
声时测量应精确至0.1μs,超声测距测量精确至1.0mm。
3.3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钻芯验证法)
混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第4.3.4条和附录A的第A.5.2条,对柱类构件钻取4个直径为75mm的芯样进行钻芯验证。
对板类构件钻取3个直径为75mm的芯样进行钻芯验证;对梁类构件钻取3个直径为75mm的芯样进行钻芯验证。
检测方法: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第3.3条,对构件钻取直径为75mm的芯样进行钻芯验证。
判定依据: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的有关规定进行单个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
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的第3.5.12条和第A.5.3条相关规定对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钻芯法验证。
检测结果: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均小于对应芯样的抗压强度值,可采用回弹法的检测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3.4砖抗压强度(回弹法)
抽样原则: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4.1.2条规定,结合现场情况,将整栋建筑共划分6个检测单元进行砌筑块材强度检测,将地上一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1;将地上二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2;将地上三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3;将地上四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4;将地上五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5;将地上六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6。
每个检测单元应随机选择10个测区,并在每个测区随机选择10块条面向外的砖作为10个测位。
检测方法:回弹法。
检测时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11)第14.1.2条进行现场检测,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4.4.2条计算单块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5.0.9条对检测单元进行强度等级推定。
判断依据: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5.0.9条对检测单元进行强度等级推定。
3.5砂浆抗压强度(回弹法)
抽样原则: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4.1.2条规定,结合现场情况,将整栋建筑共划分6个检测单元进行砌筑块材强度检测,将地上一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1;将地上二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
2;将地上三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3;将地上四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4;将地上五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5;将地
上六层墙体作为检测单元6。
每个检测单元应随机选择10个测区,并在每个测区随机选择10块条面向外的砖作为10个测位。
检测方法:回弹法。
检测时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11)第14.1.2条进行现场检测,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4.4.2条计算单块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5.0.9条对检测单元进行强度等级推定。
判断依据: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第15.0.9条对检测单元进行强度等级推定。
3.6钢筋保护层厚度
剔除墙面的抹灰层。
首先确定墙体横向分布和纵向钢筋的位置,钢筋位置确定后,检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根据设计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读取第一次检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应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一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当同一点读取的两次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
取两次检测值的较小值作为该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对每根钢筋,取所测3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值,精确至1mm。
3.7钢筋配置检测
抽样原则:依据《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DB11/637-2015)第3.2.5条和第7.2.8条规定,砌体结构无有效建设资料,房屋综合安全性鉴定类别属Ⅲ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砌体结构共划分为18个检测批进行钢筋配置检测。
检测方法:电磁感应法,依据《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
(JGJ/T152-2019)中的有关规定使用钢筋位置测定仪进行钢筋配置检测;剔
凿尺量法,
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中的有关规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筋直径。
3.8变形与损伤
3.8.1变形检测
现场使用全站仪对砌体结构整体倾斜进行了检测。
3.8.2损伤检测
经现场询问,砌体结构地上五层曾发生过火灾,火势主要沿吊顶蔓延,火灾具体发生时间、起火点、火势情况、灭火情况等不详,由现场损害程度判断起火点为地上五层(4~8)×(D~E)轴区域原吊顶内部。
检测内容:检查构件火灾后损伤情况。
抽样原则: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第3.3.11条进行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目测、尺量等方法检测构件损伤。
3.8.3其它损伤检测
检测内容:检查构件表面是否存在有裂缝、蜂窝、麻面、孔洞、夹渣、露筋等现象,检查承重墙体是否存在裂缝、环境侵蚀损伤、灾害损伤等。
抽样原则: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第3.3.11条进行全数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目测、尺量等方法检测构件损伤。
四、相关事项
为了顺利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请贵单位按以下要求做好准备和协调配合工作:
1、委派专人配合我方现场的检验检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为现场检测和我方人员出入工作场所提供方便;
2、提供相关技术资料(若有保存);
3、提供220V电源及水源;
4、配备1名现场工作人员协调我方进行现场检测工作。
五、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编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工程名称、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检验数据和结论等。
六、检验工作进度计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七、检测人员
现场检验/检测人员拟为2人。
八、与相关单位的配合措施
为了保证整个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单位采取以下措施与其它相关单位进行配合:
1)我单位保证与本工程其他项目实施单位实施无缝衔接。
在检测过程中,我单位可以根据其他相关单位进度随时进行检测,并可以根据委托单位要求,随时开展检测工作。
2)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主体结构存在异常或可能影响安全的其它情况,本单位保证在12小时内通知业主单位。
3)检测完毕,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需要进行补充检测,自接到通知起一周内赴现场进行补充检测。
九、项目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本项目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工程需要,检测人员定人、定岗,特殊情况请假者,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其他人员补充,保证出勤率100%,以资源的高投入保工期。
整个检测过程,实施合理的流水作业线,步步紧跟的方法进行交叉施工。
保证本工程的车辆使用和仪器使用。
人员安排以方案中总进度为基础,以关键工序为主导,实行长计划、短安排,通过每天工作进度计划的布置和实施,加强调度职能。
对各检测项目
总体考虑,以进行统一平衡调度。
每日每工作组的检测构件数量不低于我所规定最低工作量,未完成定额工作量必须加班完成。
每天现场工作完毕回单位对当日工作进行总结,对现场劳动力配置进行调整,保证现场进度符合项目进度计划的安排。
十、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为了确保本次检测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采取以下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1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安全施工总体监督,安全员作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保障,严格监督、控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
2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在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完善项目部安全文明生产保证体系,把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到各个现场检测人员,作到全员关心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3设立专职专责安检人员,履行专职专责安全检查岗位责任制:生产安全责任制、机械安全操作责任制、安全用电制度、安全防火制度;使所有现场检测人员明白应尽的安全职责,应负的安全责任。
保证施工现场在抓工期、质量工作的同时不忽视安全生产。
4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明确管理目标,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具体规定",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岗位安全管理责任。
5现场人员做到按规定戴好安全帽,拒绝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出入现场检测人员必须配带胸卡统一工作服。
6检测过程中,杜绝梯子或脚手架上的人员向下抛投物件。
7架子搭设和拆除按规范操作,登高爬梯时必须有专人扶梯。
8做好高空作业的保护工作,要求必须配带安全带。
9做好现场的防盗工作。
10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搞好现场卫生,禁止吸烟,严禁随地大小便;严
禁在工作现场吃饭。
11定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全员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人人有安全管理的责任感。
十一、应急预案及实施
检测过程中出现紧急事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向招标单位汇报,动用所有条件,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
如出现工伤事故,除汇报外,视情况是否联系急救中心,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急救措施,或者使用工作车辆直接送往就近医院急诊。
十二、环保措施
为保证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检测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保障检测现场附近工作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我单位制定本措施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检测期间对环境进行保护是我单位的自身职责。
我单位将根据公司管理标准、国家省市规定、业主要求,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定本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以细则的各项具体规定作为统一和规范全体施工人员的行为准则。
加强环保教育,把环保作为全体施工人员的上岗教育内容之一,提高环保意识。
我单位的环保目标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符合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有关环保要求。
确保污水排放控制达标率100%、施工扬尘控制达标率100%、施工噪声污染控制达标率100%、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达标率100%。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特制定以下措施:
1、强化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有关环保政策、知识,采用各种方式宣传环保法规,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职工的自觉行为。
强化环保管理。
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一定
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共同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各种渠道严格控制,明确文明施工重点。
切实贯彻环保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实际,及时提报有关环保设计,按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把施工生产的环保工作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并认真贯彻执行。
2、明确业主对检测阶段的环保要求,并与之建立信息交流,向其通报我单位对环境的承诺、环境表现及在检测过程中组织落实的情况。
3、噪音控制措施
检测时对作业区采取有效降噪措施。
对于无法设置隔音设备的作业项目,合理安排施工,避免机械施工过于集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安排噪音大的工序在中午。
4、振动控制措施
为尽量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前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产生的振动减小到最低幅度,符合《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GB10070-88)的要求。
不得影响周围建筑物安全,不得破坏有关单位精密仪器正常精度和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检测过程中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剔凿会产生少量的扬尘,检测中采取洒水降尘,以减少、控制空气污染。
6、地面水和泥浆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中产生的泥浆,通过泥浆处理池处理后的废渣,在场区晾晒后,运至指定弃土场填埋。
作到不乱溢、不乱遗。
外运时遵守西安市政府有关规定,夜间运输,一次不能装得太满,出大门前认真冲洗,并要加蓬布遮盖严防掉渣,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环境。
施工中的泥浆水按施工段集中收集,经沉淀处理,指标达标后排入城市雨水管道中。
运输车辆、混凝土输送泵的冲
洗污水、泥浆池污水,先排入沉淀池,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中。
所有废水、污水按经过批准的方法处理后排入排污系统,不得污染环境。
7、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要装袋定点放置,统一清理,放置地点听从招标单位指定的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
检测完毕以后组织车辆封闭运出场外,弃于指定的弃土场内。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