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单元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偷.为一切之计偷:苟且
B.次.为十卷次:编次
C.授之柄.而处其下柄:把柄
D.居民鲜.少鲜:少
【解析】柄:权柄。

【答案】 C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②伐去恶.木③然时无.贤愚④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哪里;②不好的。

③④均为“无论”。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其才力之放纵
..
B.余之同年
..友也
C.霁云慷慨
..语曰
D.遽喜谢氏之能类次
..也
【解析】A项,古义:奔放纵横/今义:纵容,不加约束。

B项,古义:科举考试中同科登第/今义:同一年。

C项,古义:情绪激昂/今义:大方。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门纳.巡②辄序.而藏之③出语已惊.其长老④正其误谬
..而疑其不可考者⑤宾主尽东南之美.⑥余既哭而铭.之⑦武夫前.呵⑧升高.而望远.
A.①③/②⑥/④⑤⑧/⑦
B.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C.①⑦⑧/②⑤⑥/③④
D.②③⑦/①⑤⑧/④⑥
【解析】①③使动用法/②⑥名词用作动词/④⑤⑧形容词用作名词/⑦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B.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将何言哉
【解析】D项,宾语前置;A、B、C三项均为定语后置。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
孙永,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

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

冲戒之曰:“洛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

”自是不复试。

冲卒,丧除,复列为孙,换试衔,擢.进士第,调襄城尉、宜城令,至太常博士。

御史中丞贾黯荐为御史,以母老不就。

韩琦读其诗,叹誉之,引为诸王府侍读。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

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
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

”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
..以塞责。

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

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

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吏亦如之。

神宗问:“此法既下,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

”议复肉刑,事下永。

永奏曰:“刻人肌肤,深害仁政,汉文帝所不忍,陛下忍之乎?”神宗曰:“事固未决,待卿始定耳。

”不果行。

入判将作,进端明殿学士。

病不能朝,神宗遣上医调视,六命近侍问安否,至虚枢密位以待。

辞去益力,提举崇福宫。

逾年,起知陈州,徙颍昌。

永裕起陵,许、汝当运粟数十万斛于陵下,调民牛数万,永请而免。

元祐元年,迁吏部,又属疾,改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未拜而卒,年六十八。

赠.银青光禄大夫,赙金帛二千,谥曰康简。

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范纯仁、苏颂皆称之为国器。

(节选自《宋史·孙永传》)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B.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
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C.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D.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解析】名词“事”作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B、C两项;“终身”作“无怨仇”的主语,故应排除D项。

【答案】 A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进士第”意为考中进士,其中的“擢”有提拔,拔选意,往往指提升官职。

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陟”“拜”“除”等词。

B.“则黥为卒”中的“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又称“墨刑”。

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适用于较轻的罪犯。

C.“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裨将,是将佐的通称。

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D.“赠银青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赠谥等。

【解析】“拜”和“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无提升之意。

【答案】 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永在西学进修学业,考试常常取得第一名,祖父告诫他要谦逊,他从此不再参加此类考试,直到祖父去世,服丧完毕,更换了考试名衔,考中进士。

B.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他反对王韶提出的攻取熙河的计策,后来因为新修的刘家堡失守被降为天章阁待制、知和州。

C.孙永不赞同黥面等肉刑,他认为刻坏人的肌肤,只会对仁政有很深的损害,汉文帝在位时都不忍心这样做,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D.孙永对朝政大事常持论公平,颇受神宗看重。

他病重不能上朝,神宗派遣最高明的医生前去调治,又六次命身边侍从去问安,并到枢密院虚席等待。

范存仁和苏颂都称赞他有治国之才。

【解析】 D “神宗到枢密院虚席等待”理解错误。

原文是“至虚枢密位以待”意思是空着枢密院的位子,等待他病好后任职。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

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落实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

【答案】(1)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所说的不能防守的情形。

归罪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对我来说能心安吗?(居,处在,1分;判断句,1分;尤,归罪,1分;句意2分)
(2)虽然有强盗罪行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还有很多人愿意当强盗,何况发配为奴隶呢?要使人畏惧法令却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也不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再犯法。

(犹,仍然,1分;革,革除,改变,1分;虽,即使,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孙永,字曼叔,世世代代都是赵地人,迁到长社居住。

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成为孤儿。

祖父孙冲任给事中,孙永被列为儿子这一辈分,受荫庇任将作监主簿,在西学修习课业时,考试常常取得第一名。

他的祖父孙冲告诫他说:“洛阳是个英才荟萃的地方,你年龄小,不应经常在他人之上。

”从此他不再参加考试。

祖父孙冲去世,服丧完毕,又列为孙辈,更换了考试名衔,考中进士,调任襄城尉、宜城令,官至太常博士。

御史中丞贾黯推荐他做御史,他以母亲年老为由没有去就任。

韩琦读了他的诗,赞叹称誉他,引荐他做了诸王府的侍读。

后来,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出任秦州知州。

王韶以平民的身份进入他的幕府,提出了攻取熙河的计策,孙永当面反驳他说:“如今边疆刚刚安静,无缘无故去骚扰,恐怕会生出难以预料的事端。

”恰好刚修筑的刘家堡失守,众人请求杀了偏将来推卸责任。

孙永说:“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上所说的不能够防守的情形。

责怪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过错,对我们来说能心安吗?”孙永最终因这件事被降为天章阁待制、和州知府。

当时仓法(关于管理粮仓的法令)很严厉周密,管粮仓的小官贪污一点钱就被黥刑贬为士兵,府吏也是如此。

神宗问道:“这法规制定下去之后,官吏们还有人敢做违法的事吗?”孙永回答说:“虽然有强盗罪行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还有很多人愿意当强盗,何况发配为奴隶呢?要使人畏惧法令却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也不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再犯法。

”朝廷又商议要使用肉刑,把这事交给孙永办理。

孙永上奏说:“刻坏人的肌肤,这是深深损害仁政,汉文帝都不忍心这样做,难道陛下您忍心这样做吗?”神宗说:“事情本来就还没有决定,只想等你来才决定。

”最终没有实行。

入朝任判将作,进升端明殿学士。

生病不能上朝,神宗派最好的医生前去调治,又六次下令身边侍从去问安,甚至空着枢密吏官位来等他。

孙永更力争辞去官职,但皇帝还是提拔他担任崇福宫。

过了一年,起任陈州知府,后调任颍昌知府。

建造永裕陵时,许、汝两地应当运送几十万斛粮食到陵下,征调数万百姓耕牛,因为孙永请求而被免去。

元祐元年,升任
吏部官员,由于又适逢生病,改任资政殿学士兼任侍读,后来又被提拔任中太一宫,还没任
职就死了,享年六十八岁。

被追赠为青光禄大夫,赐给金帛二千,谥号为康简。

孙永外表温和内心刚劲,常公平议论朝政大事,不弄虚作假,一些事有的违背常理,即使用权势来威逼他,他也不会屈从。

在做人做事中不曾把骄横、高傲表现在脸色和言辞上,与人交往中,终身都没有与人结怨。

范存仁、苏颂都称赞他有治国之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

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

高祖徽,周河内太守。

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

父咤,隋昌州长史。

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

隋大业中以常调①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

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

”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

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

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

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若大王守
籓端拱
..,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

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

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

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

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

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

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

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
..,许之,禄赐特依旧。

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

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

寻薨,年四十六。

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

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

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 【注】①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
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
【解析】“而美”的“而”表顺承关系,前面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梦见”指“梦中见到”为一个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答案】 D
11.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解析】“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答案】 C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杜如晦家世显赫,世代为官。

曾祖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曾任河内太守,祖父任温州刺史、工部尚书,父亲曾任昌州长史。

B.杜如晦聪慧明达,深受器重。

隋朝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另眼相看,说他是栋梁之材。

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在秦王府众人被外迁之际,奏请把他留下。

C.杜如晦功勋卓著,多次被封赏。

在跟随太宗征讨天下之际就被高祖封为建平县男,待太宗即位后,升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D.杜如晦生前辉煌,死后亦荣耀。

他死后,太宗很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

在第二年他的忌日当天,太宗还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

【解析】“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错,原文是房玄龄的陈述。

【答案】 B
13.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像画在画上(悬挂)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这样被重用。

(“画象于丹青者”,1分;“为冠首”,1分;“其见重如此”被动句1分,意思对1分;整句通顺1分。

)
(2)太宗十分担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问候,有名的医官和送上好药材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

(“忧”,1分;“存问”,1分;“名医上药”,1分;“相望于道”,1分;整句通顺,1分。

)
【参考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

曾祖父杜皎,北周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

高祖父杜徽,北周时任河内太守。

祖父杜果,北周时任温州刺史,进入隋朝,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加封为义兴公,《周书》上有他的传记。

父亲杜咤,隋朝时任昌州长史。

杜如晦年轻时聪慧明悟,喜欢谈论文、史。

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按常规参与官员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对他说:“你有应变的才华,必定会成为栋梁之材,希望你保持并崇尚美德。

如今想让你暂时屈身就任低级官吏,只是少些俸禄罢了。

”于是杜如晦被任命为滏阳县尉,不久他弃官归家。

太宗平定京城,引荐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又升迁他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当时亲王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调到外地做官的有很多人,太宗担心这件事。

记室房玄龄向太宗建议说:“秦王府中的属官离开的虽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珍惜。

只有杜如晦聪慧、明悟、多识、通达,是王佐之才。

如果大王您只是想保守籓王的爵位,恪守本分,留下杜如晦就没什么用;如果您想君临天下,统治四方,除此人就没人能帮助您。

”太宗十分惊讶地说:“你不说,我差点就失去了这个人!”于是奏请留下杜如晦为亲王府属官。

后来杜如晦跟从太宗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曾经在军营中参与谋划军机要务。

当时军队和国家有许多事,杜如晦分析、决断军国大事如流水一般,众人人被他深深地折服。

杜如晦多次升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后被高祖加封为建平县男,赏赐三百户封邑。

不久又以原官兼任文学馆学士。

天策将军府建成之后,太宗任命他为将军府从事中郎,把像画在画上(悬挂)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这样被器重。

隐太子李建成很忌恨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让我们惧怕的,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龄罢了。

”于是就在高祖面前诋毁他们,杜如晦和房玄龄一同被逐出亲王府。

后来他们又秘密地进入秦王府,出谋划策,等到太宗即位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一样,被提拔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迁为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赏赐实际封邑一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杜如晦以原官兼任检校侍中,暂代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事务,被誉为“称职”。

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掌管官员选举的事务,和房玄龄一同掌理朝政。

以至于台阁规模和典章人物,都是二人拟定的,在当时很被称誉,谈到
治国良相,房玄龄和杜如晦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当年冬天,杜如晦身患疾病,上奏请求辞去官职,太宗答应他的请求,但给他的俸禄和赏赐和原来一样。

太宗十分担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问候,有名的医官和送上好药材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问候,皇帝还亲自来到杜如晦的家里,扶着他流泪,并赏赐丝帛千段;趁他还没有去世,让他的儿子出来并任命官职,于是破格升迁他的儿子左千牛杜构为尚舍奉御。

不久,杜如晦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太宗哭得十分伤心,三日不上朝,追赠他为司空,改封他为莱国公,谥号“成”。

太宗吃到美味的瓜,想到杜如晦不能和自己一同吃而很伤心,吃了一半就停了下来,派使者将剩下的一半送到杜如晦灵前祭奠。

后来,太宗忽然梦见了杜如晦,宛如生前。

天亮后,把做梦的事告诉了房玄龄,言谈之间歔欷不已,并派人送御馔去祭奠。

第二年杜如晦忌日那天,太宗又派遣尚宫到杜如晦家慰问他的妻子儿女。

这种自始至终的恩遇,从来就没有过。

三、语言运用(17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线句子改成整句。

(6分)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去探寻余秋雨那敦煌的奥秘,三毛会与我一同在撒哈拉聆听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会在张爱玲那里体味得到。

【解析】改写这个句子可以采用“我会让×××带我去……”的句式。

【答案】我会让余秋雨带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我会让三毛带我去聆听撒哈拉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我会让张爱玲带我去体味旧上海旗袍的韵味。

15.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

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5分)
房前的那片翠竹,可能是受到了春雨的爱抚,高兴地伸展枝叶,摇曳在和煦的春风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取自然景物如花、鸟、虫、鱼、山水等,拟人手法要恰当,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答案】(示例)眼前的那只雏鹰,可能是受到了白云的鼓励,自信地展开双翅,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

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欢快地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16.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街区制”下定义,不超过40字。

(6分)
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
设围墙。

优点是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有利于提升公共综合质量和消除贫富差距;缺点是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加了老人和小孩的交通安全隐患,增大了居住区的近噪音干扰。

日前,中央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小区,引发热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在文段中找出适合做主干句的句子——街区制是什么,然后再分析其有哪些特点,把这些特点作为附加成分放进这个主干句。

【答案】街区制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建房子且不设围墙的利弊均有的一种城市建设的布局形式。

四、写作(50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

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

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
的关系思考,在三类、四类中打分。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