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联考化学试卷(含部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联考
化 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第二节。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Fe 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焓”是指( ) A .反应热的变化
B .物质所具有的内能
C .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 .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2.已知()()()()2442Zn s H SO aq ====ZnSO aq H g ++ 0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物质的量,又可表示分子个数
B .热化学方程式中H ∆的值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C .H ∆越大反应越易进行
D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C .化学反应速率为110.2mol L min --⋅⋅指反应经过1min 后,某物质的浓度是10.2mol L -⋅
D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能表示对应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 .()()()22H g Cl g ====2HCl g + 1184kJ mol H -∆=-⋅ B .()()()2222H g O g ====2H O l + 1571.6kJ mol H -∆=-⋅ C .()()()221
CO g O g ====CO g 2
+
1293kJ mol H -∆=-⋅
D .()()()()4222CH g 2O g ====CO g 2H O g ++ 1802.3kJ mol H -∆=-⋅
5.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410C H 放出热量为Q ,经测定完全吸收它生成的2CO 需要消耗
15mol L -⋅的KOH 溶液100 mL ,恰好生成正盐。

则燃烧1 mol 丁烷放出的热量为( )
A .4Q
B .5Q
C .8Q
D .16Q
6.对于化学反应()()()()2A g B g ====3C g 4D g ++,下列化学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3C v v =
B .()()1
B C 3v v =
C .()()C 4
D v v =
D .()()1
D A 2
v v =
7.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22NO g CO g CO g NO g ++ 0H ∆<,能使
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的措施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
B .减小生成物浓度
C .增大体系压强
D .升高体系温度
8.已知:()32NH H O aq ⋅与()24H SO aq 反应生成 1 mol 正盐时反应的
124.2kJ mol H -∆=-⋅;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157.3kJ mol H -∆=-⋅。

则32NH H 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
A .145.2kJ mol -+⋅
B .145.2kJ mol --⋅
C .169.4kJ mol --⋅
D .169.4kJ mol -+⋅
9.已知:()()()223N g 3F g ====2NF g +的1281kJ mol H -∆=-⋅。

其中断裂1mol 相关化学键所需能量数据如表所示,则x 的值为( )
A .471
B .138
C .157
D .756
10.将5.6 g 铁粉投入足量的1100mL 2mol L -⋅稀硫酸中,2min 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

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铁的反应速率110.5mol L min --=⋅⋅ B .硫酸的反应速率110.5mol L min --=⋅⋅
C .2min 末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110.5mol L min --=⋅⋅
D .氢气的反应速率110.5mol L min --=⋅⋅
11.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n(s ,白)()()()222HCl aq ====SnCl aq H g ++ 1H ∆; ②Sn(s ,灰)()()()222HCl aq ====SnCl aq H g ++ 2H ∆; ③Sn(s ,灰)
13.213.2><℃℃
Sn(s ,白) 1
3 2.1kJ mol 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H H ∆>∆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1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X g Y g Z g W s ++
0H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W ,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 增大
C .升高温度,Y 的百分含量减少
D .平衡后加入X ,上述反应的H ∆增大
13.钨丝灯管中的W 在使用过程中会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2I 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
()1400243000W s 2I g WI g +℃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时,4WI 的分解速率加快,W 和2I 的化合速率减慢
B .4WI 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 又沉积在灯丝上
C .灯管内的2I 可循环使用
D .利用该反应可以提纯W
14.以反应2224422==O 5H C O 2MnO 6H 10CO ==2Mn 8H -++
++↑++为例探究外界条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分别量取224H C O 溶液和酸性4KMnO 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mol L -⋅
① 0.10 2.0 0.010 4.0 25 ② 0.20 2.0 0.010 4.0 25 ③
0.20
2.0
0.010
4.0
50
A .实验①②③所加的224H C O 溶液均要过量
B .实验②和③是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 .测得实验①褪色时间为40 s ,则这段时间内()4
114KMnO 2.510
mol L s v ---=⨯⋅⋅
D .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很慢,过一会儿突然变快,可能是生成的2Mn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15.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32mol CH OCH g 和一定量()2H O g ,发生反应
()()()3323CH OCH g H O g 2CH OH g +,在下列两种不同温度下测得()3CH OH g 的
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表: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200℃ 0 0.50 0.72 0.75 0.75 0.75 T ℃
0.48
0.68
0.76
0.80
0.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下,40min 时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 .T ℃下,70min 时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
C .从表中可以得出200T >
D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该反应的限度越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物质转化关系能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与的能量存在如图1所示的相互关系。

①三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反应Ⅱ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x =__________。

③该图说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路径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正交硫和单斜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①等质量的正交硫和单斜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正交硫”或“单斜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者混合完全燃烧最终放出的热量为446.91 kJ ,同时生成296g SO ,
()()S ,s :S ,s n n ⎡⎤⎡⎤=⎣⎦⎣⎦正交单斜__________。

17.(13分)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2A g B g D g +在四种不
同条件下进行,B 、D 的起始浓度均为0。

反应物A 的浓度()1
mol L -⋅随反应时间()min 的
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在10~20min 内,用A 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11mol L min --⋅⋅。

(2)实验2中2c =__________,反应经20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

(3)设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1v ,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3v ,则3v __________(填“>”“<”或“=”,下同)1v ,且3c __________1.0。

(4)请根据以上实验指出要加快该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3种方法)。

18.(14分)用150mL 0.25mol L -⋅稀24H SO 溶液与150mL 0.55mol L NaOH -⋅溶液在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重要仪器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 为()4.18J /g ⋅℃,溶液的密度均为31g/cm ,
某学习小组三次实验测得温度平均升高3.4℃。

写出该反应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1
70mL 0.25mol L -⋅稀24H SO 溶液跟1
50mL 0.55mol L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用1
50mL 0.50mol L -⋅醋酸代替稀24H SO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无影响”)。

(4)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保证实验准确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a .为节省时间,只做一次实验 b .隔热层内填充物没有填满
c .记录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
d .用铜制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进行实验 19.(14分)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A 、B 、C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测得3min 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8.8 kJ 。

(1)若在体积为4 L 的恒容容器中进行该反应,0~3min 内用气体C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C v =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 随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乙判断,在3t 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①、②、③对应的平衡状态中,气体C 的体积分数最大的状态是是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3)一定温度下,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情况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 .()()A C v v =正逆
d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4)为研究上述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已装有相同固体催化剂的密闭容器:
在初始体积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中均按2 mol B 、1 mol A 投料,达平衡时,三个容器中气体B 的体积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联考·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表示反应热的变化、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B 项正确。

2.D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A 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H ∆的值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B 项错误;放热反应易发生,
H ∆越小反应越易进行,C 项错误;该反应放热,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D 项正确。

3.A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A 项正确;有些反应无明显的现象,
如酸碱中和反应,B 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为11
0.2mol L min --⋅⋅,是指反应经过1min 后,
某物质的浓度减少或增加1
0.2mol L -⋅,C 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D 项错误。

4.C 氢元素的指定产物为液态的水,A 项、D 项错误;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应为1mol ,B 项错误。

5.D 0.5 mol KOH 与2CO 恰好反应,生成正盐时,消耗的2CO 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即
1
mol 16
的410C H 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所以4101mol C H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Q ,D 项正确。

6.B 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
()()()()A :B :C :D 2:1:3:4v v v v =,B 项正确。

7.D 升温、加压、增大浓度、使用正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催化剂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D 项正确。

8.A 由题意知,生成1mol 正盐,同时生成22mol H O ,由此可得.稀氨水与稀硫酸的中和热1
12.1kJ mol
H -∆=-⋅;而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157.3kJ mol H -∆=-⋅,故21mol NH3H O ⋅电离时应吸收的热量为57.3kJ 12.1kJ 45.2kJ -=,A 项正确。

9.C 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反应()()()223N g 3F g ====2NF g +
()1194632836kJ mol 281kJ mol H x --∆=+-⨯⋅=-⋅,1157kJ mol x -=⋅,C 项正确。

10.B 一般情况下,固体或者纯液体的浓度为固定值,所以不用它们表示反应速率,A 项
错误;经分析,()1
1
24H SO 0.5mol L min v --=⋅⋅,B 项正确;在一个反应中,不同物质的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则
()114FeSO 0.5mol L min v --=⋅⋅,但是该反应速率是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不表示某
个时间点的瞬时速率,C 项错误;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讨论气体的反应速率,D 项错误。

11.D 分析可知,Sn(白)释放的热量多,则12H H ∆<∆,A 项错误;根据③,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B 项错误;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项错误;根据③当温度低于13.2℃时Sn(白)自动转化为Sn(灰),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变成粉末状,自行毁坏,D 项正确。

12.C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 的百分含量减少,C 项正确。

13.A 升高温度也能加快W 与2I 的化合速率,A 项错误;在高温下4WI 分解生成W 和2I ,生成的W 附着在未挥发的W 上,灯管内的2I 可循环使用,B 、C 两项均正确;在高温下4WI ,分解生成的W 附着在未挥发的W 上,则利用该反应可以提纯W ,D 项正确。

14.C 实验①②③均需要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时间来判断,需要保证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因此所加的224H C O 溶液均要过量,A 项正确:实验②和③只有反应温度不相同,B 项正确;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
()131
0.010mol L 0.004L 0.002L 0.004L 6.710mol L ---⋅⨯÷+≈⨯⋅,40s 内
()314114KMnO 6.710mol L 40s 1.710mol L s v -----≈⨯⋅÷≈⨯⋅⋅,C 项错误;实验①和②
起初反应很慢,反应生成的2+Mn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使反应速率突然增大,D 项正确。

15.D 200℃下,40~60min 内3CH OH 的物质的量分数发生变化,A 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在T ℃下,40~60min 内3CH OH 的变化量为0.08,可推测再改变0.04所需的时间应大于10min ,故平衡应在70min 后出现,B 项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时反应先达到平衡,说明200T <,C 项错误;根据表中()3CH OH g 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限度越小,D 项正确。

16.(1)①;吸热
②101 ③无关 (2)①单斜硫
②S(正交,s)====S(单斜,s) 1
0.33kJ mol H -∆=+⋅(或其他合理答案)
③2∶1(每空2分) 17.(1)0.013(2分)
(2)1.0;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各2分) (3)>;>(各2分)
(4)①增大反应物A 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使用催化剂(3分) 18.(1)温度计(2分) (
2

()()()()2424211
H SO aq NaOH aq ====Na SO aq H O l 22
++ 156.85kJ mol H -∆=-⋅(3分)
(3)不相等;相等;变小(各2分) (4)abd (3分)
19.(1)110.05mol L min --⋅⋅(2分);
()()()A g 2B g 2C g + 1
196kJ mol H -∆=-⋅(3分)
(2)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②(各2分) (3)ad (2分) (4)丙>甲>乙(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