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提供了社会保障
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失业 者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 2
建立了政府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各种监管机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 领域进行全面监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限制了企业垄断
通过实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法律,限制了 企业垄断行为,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
要点一
总结词
关注民生和福利制度建设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应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经济大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生活困顿,罗斯福新 政推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 行最低工资制度、提供失业保险等,有效地保障了弱势群 体的基本生活。这些政策不仅缓解了社会矛盾,也为经济 的复苏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应该借鉴这些经验,建立健 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与原因
股市崩盘与银行倒闭
股市崩盘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大幅崩盘, 投资者信心丧失,大量抛售股票,导 致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由于股市崩盘和恐慌性挤兑,大量银 行倒闭,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工业生产下降
工业生产大幅下滑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大 幅下降,许多工厂被迫关闭或减产。
原因分析
金融市场失控
政府监管不力
20世纪20年代的金融市场投机过度, 导致股市崩盘和银行倒闭。
当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 管机制,导致金融市场失控和泡沫的 形成。
生产与消费失衡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与消费之间 的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 一。生产过剩而消费不足,导致产能 过剩和需求不足。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演示文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演示文稿

探究题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创新题)(2010· 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游行示威的汽车工人们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 的方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 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重难点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 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 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 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 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德意日等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而美 国则开始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 府政策的调整,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新 经济出现。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①自由放任 ②罗斯福 ③金本位制 ④证券业 ⑤农业调整署 ⑥行政手段 ⑦全国工业复兴法 ⑧企业关系 ⑨劳资关系 ⑩以工代赈 11全面干预 12局部调整 13法西斯 14国家干 预经济 ☆高考资源库☆ 领域:金融领域。 措施: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 券业。 结果: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差别:在国家干预的力度上有所不同。 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减退。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3 月 下旬 刊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 信 息
切教 育 活 动 的顺 利 进 行 , 除 了 必 须要 有 好 的 内容 、 好的教材、 好 的教师等外部条件之 外, 还 必 须有 最 重 要 的 一 条 , 就 是 学生 愿意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学 习主动性 、 自觉性呢? 首先 , 要使学生树立 良好 的 学 习动 机 。学 习动机 是 直接 推 动 人 们进 行 学 习和创 造 的 内部动 力 。 对 小学 生 来说 . 只有 对 学 习 内容 产 生 了浓厚 的兴 趣 . 具 有 一 定 的 热情 。 并 且 注意 力 集 中时 , 才有 可 能使 思 维 活 跃 起 来, 进 入 学 习和 创 造 的 过 程 中 。学 习动机 中 最现 实、 最 活跃 的部 分 就是 认 识 兴趣 。 因此 , 教 师要 从 学生 入 学 开 始 就 让 学 生 明确 自 己的 事 情 要 自己做 , 而且 教 师 每做 一 件 事 , 都 不要 忘 记 让 学 生 出主 意 、 想办法 , 这样, 久 而 久之 , 就 会 培 养起 学 生 自觉 思考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习惯 , 建 立起 学 习的 主动 性 。其 次 , 要教 会 学 生如何学 习, 对 于 小 学 生 来说 , 教 给 他们 知识 固 然重 要 , 但 更重 要 的 是 教 会他 们如 何 学 习 。随 着 教 学改 革 的 深入 开展 , 越 来越 多的 教 师 认 识 到 :我 们 不 仅 要 让 学生 学 会 ,而 且要 让 学 生 ” 学 会” 。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教 是 为 了 不教 的 目的 。 为此 , 我们在 培养 学 生 自学 能 力 的过 程 中 。 坚持 ” 教、 扶、 放、 学、 悟、 创” 六字程序。” 教、 扶、 放” 是教 师培 养 学 生 自学 能 力的 三 个 步 骤 , ” 学、 悟、 创” 是 学 生 形 成 自学 能 力 的过 程 。 以识 字 教 学课 为例 , 我 们 为 学 生编 排 了四步 自学程序 : ( 1 ) 依靠拼音 , 读准 字音 ; ( 2 ) 依 靠熟字 , 分 析 字形; ( 3 ) 读 字读句 , 了解意思 ; ( 4 ) 根据 字形特点 , 思 考 方 式 方 法 。此 程 序 的 前 三 点 , 体 现 了学 习方 法 的指 导 , 即根 据 汉 字 音、 形、 义三 位 一 体 的 特 点 进 行 自学 : 程序 的第四点 , 则是 对 学 生 创 造 精 神 的培 养 , 通 过 一 个 阶 段 的 教 学 实验 , 收 到 了 良好 的 教 学效 果 。 二、 语 言 是 培 养创 造 性 思 维 的基 石 思 维和 语 言 是 不 可 分 开 的 .只 有 让 儿 童 的 词 汇 日益丰 富 , 语 法 日益 准 确 , 语 言 表 达 日益 完 整 流 畅 , 才 能 保 证 其 思 维 日益 完整 。 而对 于科 学创 造 来 说 . 运 用语 言的 能 力 则 显得 更 为重 要 。 因 为创 造 思 维 既 有发 散 又 有 集 中 , 如 果 没有 良好 的语 言发 展 条 件, 思 维 缺 乏连 贯 性 , 也 就很 难 理 清 问题 脉 络 , 并 通 过 语 言 表 述 出 来。可 见 , 借 助语 言 的 良好 发展 , 人 们 的 创 造 思 维 所发 挥 的 作 用 才会 更 大 。近年 来 , 我 们 在 小 学语 文课 教 学 整体 改革 实验 中, 主 要 是 通 过 口语 训 练 来 培 养 学 生的 创 造 性 思 维 。 第一 . 口语 训 练 中培 养 变换 思 路 的 能 力 。在 口语 训 练 教 学

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

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

背景 性质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经济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改革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根本目 的
为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方式 侧重点 作用
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放松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对经济的干预
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代替 以工业为核心,实行《全国
余粮收集制
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时间: 1929—1933年
(2)地点: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2、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集体爆发经济大危机? 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
下生面产是资一料个在严寒资的本冬家天的,掌衣握着之单中薄的,美为了追 求国更采多煤的工人利的益女,儿他和们她盲母目亲地的一扩段大对生话产:,造成 生女产儿的:“妈妈过,剩这”么,冷危的机天就,出为什现么。我们家
前 后 对 比, 结 论?
新政后:1936年工 业产值相当于1929 年的92.9%,国民 收入增加近300亿 美元,失业人数 1937年比1933年减
少了1200万;
取得很好效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探究: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2.“新政”会不会把美国变成社会主义 国家? 3.“新政”能消除经济危机吗?如何 评价?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 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 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 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 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 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 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 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 袋咖啡。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历史】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空前的灾难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

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1、背景:(1)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年就凭美国总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 薄弱。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也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 的结果。同时,日本发展经济有着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 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 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 世界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大打贸易战,对日 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了日本经济。资本家为转嫁危机 ,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 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 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勾结
讨好军队
欺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政治 国会纵火案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经济 文化
洲 战
一党专政

德国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只是依靠美英 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 展。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 此起彼伏,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 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 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工农运动 1929-1933
矛盾激化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7、罗斯福在新政中首先整顿银行,主要是由( A.银行恢复后可以为恢复整个经济提供资金 D.恢复银行可以使股价上升 )
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 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运用。”由 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 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B.用计划经济解决市场经济问题 C.用旧的民主制度来解决经济危机 D.沿用旧的资本主义制度
3、效果
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作用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 政策法规的依据。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5、意义 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 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 机的痼疾。
罗斯福新政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 1、目的 调整,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和指导,以 消除经济危机。
特点
2、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 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 产过剩。
纳斯 达克 指数 攀升 引起 投资 者欢 呼
在纽 约举 行的 国家 复兴 总署 成立 庆祝 大会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 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经济危机的爆发 时间:1929年——1933年 地点:在美国首先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 个资本主义国家。 导火线:纽约股票交易。
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大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第4课_经济大危机[1]

第4课_经济大危机[1]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 (3)开始的标志: 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具 体 表 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特 点 ①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 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 减了2/3。
学习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③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⑤要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什么措施?
罗斯福新政 效果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 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 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C
B
D
)。
C
5.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限制工作日时数
C.规定工资标准 D.整顿银行
A
)。
6.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
A.国家干预和指导工业 C.国家控制和调节金融 7.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
B
)。
B.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 D.国家扩大对外贸易
答: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但 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所以不改变资本主 义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新政”在很多方面产生了 积极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深远影响)。
特色:
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并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堂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堂笔记整理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时间、原因、特点和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这一考点要求非常明确,两种教材叙述内容基本相似。

注意归纳要点记史实:(1)爆发的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③具体原因(加剧因素):自由放任政策、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刺激等。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盘。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4)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危机;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引发世界形势紧张。

复习时还要注意到命题可能会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来命题。

如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等。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和特点。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

首先要记住史实:(1)背景: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主要措施:整顿金融和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恢复农业生产;通过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稳定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4)影响: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简明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简明课件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 (最早入手、最能树立政府诚信形象) ②整顿农业。 ③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工业复兴法》 (蓝鹰标志:象征振兴精神和爱国主义行为) 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 费能力。(“以工代赈”)
图片译文——我们合法经营,获取蓝鹰标志, 象征我们的通力合作,团结一心。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意义)
罗斯福新政 学苏联 ①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 的办法 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根本目的) (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范例) 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原因:新政 没有全面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第4课知识归纳
P020.思考题

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 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产品不可能分 配 给劳动人民。 ②产品的过剩也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 劳动者的需求。 ③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 时,尽力压低工人的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 买能力低下。
答: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者的处境, 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 主义制度。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大量的工人失业问 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 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P021.思考题

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
答:美国政府通过这些限制生产和破坏农产品的 极端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不可控制的局面, 对农业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得利最多的 是大农场主和种植园主。但是,这种削弱和破坏 生产力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忍 饥挨饿时,美国政府却采取毁灭粮食和牲畜的办 法来保证利润,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 …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 …
破坏性大
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重的是谁? 在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下,资本家做 何反映呢?为什么?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导入
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美国汽车贱价销售
1929年10月,由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开始的经济危机,像恶魔一般袭击了世界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美国陷入了“大萧条”“大恐怖”的危机之中,工厂倒闭,农户破产,经济一片混乱, 到处是失业和饥饿。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就任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走向复苏。
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
3、危机的影响
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4、各国的措施
美国-施行新政 德日-走向了法西斯道路,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20世界20年代末纽约儿歌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扩大政权,管制证券
整顿银行和金融业
主要目的何在?
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
情境二: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 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 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1、20年代美国的繁荣景象
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 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 长2%,而工厂生产率增长55%……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指20世纪30年代初至中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次危机源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的经济危机,随后波及全球,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贫困和贸易萎缩。

在这一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挽救经济。

下面将分别介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政策失误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股市崩盘引发金融危机,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信贷紧缩,企业破产数量激增。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困境,各国相互征收高关税,导致国际贸易减少,经济循环放缓。

此外,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存在失误,比如紧缩政策导致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罗斯福上任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扭转局势,这就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基于一项核心原则,即政府应该扮演更大的角色来解决经济危机。

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劳工保护、农业调整和公共工程项目等。

首先,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旨在修复破产银行、恢复信用和稳定金融市场。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政策是成立了美联储,以监管和规范银行业。

此外,罗斯福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供紧急贷款,帮助贫困地区和企业度过难关。

其次,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劳工保护政策,旨在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条件,以缓解失业问题。

这些政策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作时间限制、工会保护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福利待遇,减轻了他们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压力。

此外,罗斯福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旨在改善农民的收入和地位。

他实施了农业调整法,以减少农产品供应,提高价格。

此外,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援助计划,如向农民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农民渡过了经济危机。

最后,罗斯福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史料及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史料及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争逐股票利润的情况在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确实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里。

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

国民收入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整个20年代,占美国总人口5%的大富翁攫取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

1929年时,大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 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20年代,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机而不是投资。

操纵股市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抬高股价而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有一家证券公司,即美国与国际证券公司,用每股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让这种股票上市,在此期间,这家证券公司故意在股市上抢购自己的股票,哄抬股价,最后以52美元的高价抛出,大赚一笔。

有些银行家为股票的利润所吸引,他们常常不顾风险,利用储户的存款炒股,谋取厚利。

当时,纽约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许多外国人把数亿美元投到这里进行炒股。

因此,当1929年10月,股市崩溃时,一些银行在股市投下的巨额资金失去,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老百姓也大多认为股票投机能赚大钱,这是因为那些在幕后操纵股市的大投机商告诉他们,任何人只要每星期节省几美元,购买股票就可以有发大财的机会。

这些加入股市的平民百姓,他们在股市兴旺时用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购买股票。

通常,他们在花100美元购买的股票涨到值1 000美元时,并不急于抛出,还等着再涨。

但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1 000元储蓄了,因而可以分期付款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如汽车、家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作讨论,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自主阅读有关课文内容(2分钟)→A/B小组合作学习(3分钟)→展示点评(2分钟)。
五、学生自主质疑提问1分钟,小组互助完成。
六、教师点拨、激励、讲解约2分钟。
检查预习效果,熟悉教材内容,“经济大危机”概况。
PPT展示“罗斯福新政”
合作互助学习,解
决重难点知识点,加深理Fra bibliotek能力。完成练习1(练习册单项选择题):自主做题(2分钟)→A/B小组合作学习(1分钟)→展示点评(1分钟)。
【综合发展】20分钟
二、合作讨论,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自主阅读有关课文内容(2分钟)→A/B小组合作学习(3分钟)→展示点评(2分钟)。
三、合作讨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自主阅读有关课文内容(2分钟)→A/B小组合作学习(2分钟)→展示点评(1分钟)。
3、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科班长总结、反馈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导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历史编制人:韦平克审核:主任评价:组长评价:
第一标:设置目标
用时:2分钟。同学读标、老师释标、,并提出相关学习要求。
【课堂目标】(2分钟)
1、自主学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时间、地点、特点、影响
2、合作讨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影响、意义。(重难点)
【使用说明】
教材、练习册
第二标:达成目标
用时:33分钟。请结合导框里的提示进行自主快乐的梳理记忆、综合升华,A|B对教,小组群教,问题集合,展示点评,老师点拨激励。
【基础达标】13分钟
一、自主快速阅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导学.自学”部分内容。自主完成(5分钟)→A/B小组合作学习(2分钟)→展示点评(1分钟)。
第三标:反馈目标
用时:5分钟,自主作答,分层达标,A|B对批,小组长签批,老师(班长)抽批。
【当堂检测】(4分钟)
练习册“二材料说析”
自主做题(1分钟)→互批互改(1分钟)→A/B小组合作学习(1分钟)→展示点评(1分钟)。
【反思升华】(1分钟)
1、本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
2、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