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
习
【摘要】在实施核心素养下的课改活动中,课程构架从传统的授教式变为以幼儿自主式学习形式。
在学龄前幼儿具象思维占主导的情况下,如何在�W龄前幼儿中实施自主式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利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问题让幼儿参与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与自主性学习的关系、问题的来源、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的评价四个方面,浅谈幼儿在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
中国论文网/3/view-13034922.htm
【关键词】问题导向;自主性;学
习
一、问题与自主性学习
1.问题
问题,“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
在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里,疑惑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就是本文讨论的所有“问题”。
2.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
3.自主性学习与问题的关系
问题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的“目标性”方向,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是自主性学习的具体内容。
如果没有问题,自主性学习就不再“自主”,所以“问题”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性引导方向。
二、问题的来源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必然会产生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来源于以下三种形式:
1.以兴趣为突破口
兴趣,是幼儿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比如,在一次自主阅读活动时,一幼儿选择了“海豚”书籍来翻阅,这就是他的兴趣,那我们就可以将他对海豚的兴趣推动他去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进而发展到海豚的朋友认识到其他海洋生物。
这就是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的学习变成一场“有趣”的解决问题的形式.
2.以过程性问题为延伸方向
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次终结,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就是学习的“助推器”,实现不断学习。
比如,在小班的种植活动中,看到了蚂蚁很疑惑蚂蚁的具体样子和走路的模式。
于是班级开展了蚂蚁
的样子,蚂蚁和西瓜等绘本活动。
但在绘本活动时,又会有幼儿提出“为什么蚂蚁要搬家”,“蚂蚁要搬到哪里去”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这就为我们的后续学习延伸出了一个方向.
3.以问题解决方式为升华
在解决问题后,解决方式的评价对幼儿的逻辑思考和思维方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解决方式的评价也衍射出新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我们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呢?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吗?”这些问题在幼儿升华思维方式时,具有引导和指导性的意义。
三、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扫除障碍,将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当学习者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时,会回忆出先前已掌握的一些规则来试图解决问题。
如果仅运用先前习得的规则就可解决问题,则这种活动不是问题解决,而是规则的运用。
当运用
先前的规则不能解决问题时,学习者必须将若干规则联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此时学习者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而且学会了某些新的东西。
学龄前幼儿,思维发展有局限,逻辑思维和推理以及迁移能力很薄弱。
解决问题还只能停留在有限的生活经验里,基于幼儿可能获得或通过努力能获得的生活经验上,有以下四种方法解决问题:
1.运用自身经验解决问题
尽管幼儿没有经验,但是他们善于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
他们既是问题的解决者又是问题的生成者:幼儿试图解决呈现给他们的问题,也在寻找新的挑战。
他们不但要面对失败,而且通过对先前成功的建构,精心推敲以及改进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他们持之以恒,因为成功及理解是自我激发的。
2.发挥同伴经验解决问题
有时候,班级内不是每个孩子对待问题都有经验,可以发挥同伴中个别幼
儿的生活经验,合作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说,在种植活动中,有的幼儿能认识到树叶的形状不同,但有的幼儿就不具备这个经验,这种差异就能演变成具有经验的幼儿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
3.寻求书籍和网络的固有经验解决问题
书籍和网络是先前的固有经验,如果幼儿遇到不能发挥自己和同伴的能力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寻求网络和书籍上的固有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这个办法不仅让幼儿真实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还拓展了幼儿学习方式。
4.发挥亲子协作解决问题
当幼儿不能通过自己和同伴解决问题,那么家长的帮助就变得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孩子感受、观察以及一起查阅资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习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增进对父母的情感依恋。
四、问题的评价
问题的评价,是基于幼儿对生成问
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的过程性评价。
它是幼儿继续探究问题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经验总结。
那么,如何客观科学的做好问题评价,有以下两种方式:
1.自我评价
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就必须让它们对自我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往往片面但是主观意识强,幼儿的自我反思体现更能说明习得的已有经验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同伴评价
同伴是基于幼儿的视角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一是能让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二是能发挥整体评价的作用。
这种形式不仅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还能发挥同伴间思维的碰撞。
幼儿能在评价中找到不足和亮点,通过这些不足和亮点来改变第二次的解决问题方式的思考。
用问题去引导幼儿习得经验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所有学习活动中最原始的心理活动。
把握好问题,抓住幼儿的“问题”
点,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有趣又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