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2022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A.B.C.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贫血,所以我们应该适量补铁
B.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C.用甲醛溶液浸泡鲜虾仁
D.用清洗过的霉变大豆榨豆浆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uSO4和NaOH B.NaOH和HCl
C.AgNO3和HCl D.Ca(OH)2和Na2CO3
4.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污染物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形成酸雨。

某发电厂处理CH+2NO=CO+X+2H O,则X的化学式是
NO2的反应原理为4222
A.NO B.N2C.CO D.NH4
5.C、CO2和CO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关于C、CO2和CO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完全相同
②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③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以用来炼铁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而亡
⑦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⑧通过化学反应,三者可以按照C→CO2−−→
←−−CO的方向转化
以上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⑥B.②⑤⑥⑧C.②④⑥⑦D.③④⑤⑦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区分的物质硝酸铵和磷矿粉氮气和二氧化碳硬水和蒸馏水羊毛线和腈纶线
方法一观察颜色通入石蕊溶液中品尝味道用手触摸
方法二加熟石灰研磨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加肥皂水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8.室温下,甲、乙、两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

升温到80°C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 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
C.小于t1°C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D.将t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甲=乙9.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B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常用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油污①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D
①可用水来区分NaCl和CaCO3固体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①可燃物燃烧必须与O2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A.A B.B C.C D.D
10.关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一定有单质
B.各元素存在形态一定发生变化
C.各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物和产物中至少有一种化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I、Ⅱ两类有氧气
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______.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______.
14.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设置隔离带,其原理是_____。

(2)铝的抗腐蚀性能好,因为_____。

(3)可以用_____判断当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5)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该物质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同学在进行“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升高,有大量气泡逸出。

经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该同学先从理论上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多种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他取了四根洁净的铝丝分别与不同试剂反应,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
试剂氯化铜溶液热水硫酸铜溶液饱和氯化钠热溶液
溶液酸碱性酸性中性酸性中性
现象
气泡较多,反应剧
烈只有在开始时有少量
气泡
气泡较多,但比氯化铜
溶液少
气泡比热水稍多,但比硫酸
铜溶液少
(1)请分析设置实验②③④各是为了验证何种猜想?
实验②_____;
实验③_____;
实验④_____。

(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生成氢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

16.现有A、B两种银白色的金属,某同学想要探究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设计实验)
取大小相同的两块金属,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操作与现象如表:
实验试管1 试管2
操作
现象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思考结论)
(1)通过上述实验,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_____B(填“>”或“<”)。

(2)假设金属B是铝,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故选B。

2、A
【解析】
A、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贫血,所以我们应该适量补铁,故选项正确;
B、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食盐可加速铁的生锈,故选项错误;
C、由于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浸泡虾仁,故选项错误;
D、霉变的大豆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症状,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A、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NaOH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Ca(OH)2和Na2C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但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反应前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现有1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应该还有2个氮原子,所以组成为N2,故选B。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领域解释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5、B
【解析】
①物质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决定,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成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①不正确;
②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有利于水的凝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②正确;
③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属于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似,③不正确;
④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④不正确;
⑤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以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⑤正确;
⑥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阻碍氧气的输送,造成缺氧中毒而亡,⑥正确;
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是酸引起的,⑦不正确;
⑧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⑧正确;
所以②⑤⑥⑧正确,故选B。

6、D
【解析】
A、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即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0,错误;
B、稀硫酸呈酸性,pH<7,加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呈中性或碱性,错误;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会无限制的增加,错误;
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以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点睛:同时存在碱和盐时,加入是酸先和碱反应再和盐反应;同时存在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时,酸先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7、A
【解析】
A、观察颜色,呈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可以鉴别;加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硬水和蒸馏水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错误;
D、羊毛线和腈纶线用手触摸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8、C
【解析】
A、甲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甲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
B、由题意可知,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故B不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小于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故C正确;
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成为t1℃时饱和溶液,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与t2℃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在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甲>乙。

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A
【解析】
A、①热水瓶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中含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选项A全部正确,符合题意;
B、①酒精溶液是由乙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乙醇由乙醇分子组成,水由水分子组成,说法正确;
②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①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说法正确;
②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①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说法正确;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0、D
【解析】
A、反应物中不一定有单质,如CO2与H2O反应,故A错误;
B、各元素存在形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故B错误;
C、各元素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如CO2与H2O反应,元素化合价均不变,故C错误;
D、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因此反应物和产物中至少有一种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单从定义上来做题有一定的难度,需从化合反应的几个反应类型为出发点来考虑,元素的存在形态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可能在初中阶段接触较少,不容易做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解析】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点睛】
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40 65.1g 16.0% 【解析】
(1)NaOH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6+1=40,故填:40;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0g+20.0g-4.9g=65.1g ,故填:65.1g ; (3)设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

4224
CuSO +2NaOH =Cu(16098x
4.OH)+N 9a g
SO ↓ 16098
=x 4.9g
x=8.0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0g
100%16.0%50.0g
⨯=。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0%。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甲烷燃烧供暖,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 【解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Δ
K 2MnO 4+MnO 2+O 2↑;
(2)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的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或都放出热量);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正:CH4燃烧,提供能量;反:铁生锈,浪费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14、清除可燃物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肥皂水压强11:40
【解析】
(1)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5)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详解】
(1)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设置隔离带,其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2)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内部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好,故填: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要检验该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故填:肥皂水;(4)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瓶内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填:压强;
(5)青蒿素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1×22):(16×5)=11:40;故填:11:40。

【点评】
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验证温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验证溶质种类对产生氢气的影响验证溶质的浓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更能促进铝和水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
(1)对比实验①②,实验②是为了验证温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对比实验①③是为了验证溶质种类对产生氢气的影响,得出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更能促进铝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对比实验①④是为了验证溶液的浓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生成氢气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更能促进铝和水反应产生氢气。

16、< 2Al+6HCl═2AlCl3+3H2↑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或污物,利于反应进行
【解析】
(1)试管1中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试管2中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B。

(2)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AlCl3)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3)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污物,用砂纸打磨金属片,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进行。

【点睛】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