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省厦门一中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地
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部分,满分51分)
说明:本试卷共分I、II两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I卷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请把I卷的选择题答案用2B的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18年度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估。
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1.读上图,前30名城市中,拥有个数为1的省级行政区正确的是( ) A.川、云、徽 B.湘、鄂、粤
C.浙、闽、鄂 D.云、湘、冀
网上流行这样一首歌,歌词的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笑了……。
2.关于歌词中的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草原面积大,有斑点状荒漠化圈现象C.河流补给高山冰川融水为主 D.属于东部季风区
读图,完成3 ~ 5题。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65m D.90m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6~7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7.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8.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
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9.读下图,图示岛屿的
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11.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
12.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13.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只要控制超载现象,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
14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读下表(某区域2000—2018年湿地的转化单位:km2 ),完成15~16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5.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16与2000年相比,2018年该区域
A。
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7~18题。
17.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注重生态保护
C.农业结构复杂
D.经历了移民开垦
18.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实施了退耕还林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大力发展畜牧业
19.该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缩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下图示意我国某水库库区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
读图完成20~21题。
2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库中心区域蓄水后降水量增加
B .水库中心区域蓄水后降水量减少
C .水库蓄水后北岸降水较多
D .水库蓄水后南岸降水较少
21. 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B .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C .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D 22. A.B.C.D.23.是(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③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C.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18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5.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
A .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 .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图例 1973—1990年) 1990—2002年)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10000
20000
30000
变化面积(公顷)
27.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 .洪水泛滥
B .坡地开发
C .交通线增多
D .荒漠化范围扩大 2018年10月1日,《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件》正式施行。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
阅读资料回答28~30题:
28.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9.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 .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 .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 .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30.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植被自然恢复
②工程固沙,如设置草方格沙障
③化学固沙,如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 ④旱地节水,如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地土地基本状况图,分析完成31~32题。
31.该地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3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人,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18~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回答33~34题:
33.湿润系数可能指 (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34.分析材料中内容,题中的生物
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环境污染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土壤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⑤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第Ⅱ卷(综合题部分,满分49分)
说明:本卷共分I、II两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Ⅱ卷为综合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直接在答卷上作答。
35.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
(2)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分)
(3)材料二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人为原因。
(4分)
(4)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就在新疆,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地区也是保障我国石油进口重要区域,与非洲相比,我国从中亚进口石油具有哪些优势?(2分)
(5)除进口石油外,我国还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3分)
(6)根据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建设新疆能源基地的?(3分)
36.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比较图中M、N两条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至少回答4点)。
(4分)
(2)分析图中M、N两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其原因。
(4分)
⑶分别说出甲图M河和乙图N河航运价值低的主要原因(2分)
(4) 萨赫勒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__。
乙图N河流流域则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
境恶化(2分)
⑸分析甲图中A处水修建利工程后,大坝上
游库区、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发生了哪些变
化? (4分)
37.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
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
化。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四、中美两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变化
(1)读材料一,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4分)
(2)简述1990年以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3)读材料二所示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3分)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国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其原因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2分)
⑸请描述中国与美国自然资源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规律。
(3分)
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文科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5DBCCB; 6-10ACDBD; 11-15BBCBB; 16-20CDBDB;
21-25BDDDB; 26-30BDBBD; 31-34BBBD
35.(17分)(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2分)
(2)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水源(3分)
(3)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1分),地下水位下降(1分)。
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
(1分)
原因是上游地区过度开垦(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增加(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不合理活动产生的结果)。
(1分)
(4)距离中亚比非洲近;可通过西气东输西伸管道输送,更安全、更可靠;我国与中亚各国关系友善。
(答出两点即可) (2分)
(5)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循环经济;②实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量,节约能源,减少浪费;③大力开发我国水能和核电、风电等新能源;④加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能源生产量。
(3分)
(6)①新疆石油天然气煤储量丰富,能源开采量大;②发展铁路运输和西气东输管道运输便利,提高能源外运能力;③大力建设新疆能源化工产业;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分)36.(16分)
(1) M河自南向北流,N河自西向东流;M河长度大于N河;M河支流比N河少;M河流域面积比N河小;(每点1分,共4分)
(2) M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N河径流量全年比较平稳。
(2分) 因为M河水量主要来自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N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径流量稳定。
(2分)
(3) 径流量相对较小 (1分) 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货运量少(1分)
(4) 土地荒(沙)漠化(1分) 过度砍伐热带雨林(1分)
⑸上游库区水位上升或水量增大(1分);流速缓慢(1分),含沙量减少(1分)。
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小(1分)(汛期水量变小,枯水期水量变大),含沙量变小(1分) (共4分)
37(16分)(1)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2分)
自然原因: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分)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4分)
(3)减少了运输压力(1分);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1分);形成了能源利用的多样化,提高资源利用率(1分);增加了就业机会(1分);减轻了输入地的环境压力(1分)等。
(每点1分,共3分)
⑷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1分)生产技术(1分)
⑸美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呈下降趋势,中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在1993年前呈上升趋势,1993年之后呈下降趋势。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