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早读材料(第六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早读材料(第六周)
一、知识记忆
小说标题类题型
1.常见题型:理解标题意蕴题、分析标题作用题(标题的好处)
2.标题意蕴题
①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②分析标题的深层义(点手法)。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3.小说标题作用
(1)情节方面:①贯穿全文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概括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方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概括人物性格。
(3)环境方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主题方面:突出主题,含蓄或形象的揭示主旨,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方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6)艺术效果:标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例如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
二、成语积累
61.寥寥无几
形容稀少,没有几个。
“寥寥无几”侧重数量少。
62.鳞次栉比
形容房屋或者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次栉比”多搭配房屋、船只,形容其密集、整齐。
“鳞次栉比”侧重整齐、密集。
63.如履薄冰
意为像走在薄冰上,形容极为谨慎、小心的样子。
“如履薄冰”强调小心谨慎,为
中性词,可用于积极或消极语境中。
64.坐享其成
意为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坐享其成”侧重于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
人取得的成果。
65.并驾齐驱
比喻力量、地位、才能不分高下,齐头并进。
“并驾齐驱”侧重强调事物之间齐头
并进,一起发展。
66.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的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用法“不谋而合”侧重强调事前没
有商量,但所表达的观点、使用的方法或行动是一样的。
67.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知所措”侧重遇到问题时不知该怎么办。
68.裹足不前
把脚裹住不再前进。
多比喻有所顾虑而犹豫徘徊、不敢向前。
“裹足不前”侧重因
有所顾虑而停止前进。
69.集思广益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集思广益”侧重于集中群众的智慧,
而且广泛收集的是有益的意见。
70.坚持不懈
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坚持不懈”强调坚持到底,做事持之以恒。
71.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比喻美好的事物很多。
“琳琅满目”侧重强调美好的事物多,褒义词。
72.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侧重于某地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络绎不绝”多搭配行人、车辆等。
73.密不可分
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密不可分”侧重关系特别密切。
74.瞻前顾后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瞻前顾后”侧重犹豫不决或者考虑周密。
75.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置若罔闻”侧重强调不重视、不关心,多指对该去做的事情,不去管、不去做。
三、第三单元古诗文默写题背诵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易错字: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想象丰富,“卷起千堆雪”的其实是“惊涛拍岸”,写景化静为动的是“乱石穿空”。
2.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战场雄奇、险要、壮阔形势的名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叹,且使用比喻(明喻)承上启下的句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仅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周公瑾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
6.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句子: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羽扇纶巾”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想到当初周瑜建功立业时,“雄姿英发”的年少英俊形象,感慨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已老,而功业无成。
9.苏轼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0.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 直抒胸臆体现对比周瑜自己失落。
/表达词人旷达之情。
/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易错字:舞榭、封狼居胥、烽火、仓皇、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两句,从时代感和现实感的角度感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不禁发出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写斗转星移,沧桑屡变,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东吴和孙权)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两句写眼前景,这是刘裕当年住过的的地方。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豪迈英雄气概。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茶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
(抗金战火,弥漫扬州)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两句,回忆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所导致的惨痛失败,告诫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慎之又慎。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表现国土沦丧的哀痛。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耻辱随时间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忘的句子:“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以乐景写哀情)
10.《永遇乐·京…》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两句,既有抗金杀敌、为国效力的愿望,又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属:以用典手法表达感情的重点语句。
四、作文素材(“工匠精神”主题)
【名句素材】
1.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2.“工匠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3.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4.《尚书·大禹谟》节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 蒲松龄名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6. 孔子名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8.《卖油翁》中的经典描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9.《庄子·达生》中的经典表述:心无旁骛,制心一处。
10.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人物素材】
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好评如潮,带给了人们很多感动和启示。
修表师父修好一个文物表,需要200多天时间。
修瓷器师父给一个地方着色,可能要几万笔。
当他们看着一件文物在自己手上复活时,就能收获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让心浮气躁的现代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自1936年第一版问世至今仍长销不衰。
《辞海》成功的背后凝聚了“辞海人”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反复打磨、不断修订。
《辞海》编订时间最短的版本都经历了近20道工序和无数遍的校对。
如今,《辞海》已从纸质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但始终不变的,是“辞海”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火箭发动机焊接的中国第一人”高凤林、先后八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许振超等人,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制造”影响了世界。
4.“工贵其久,业贵其专。
”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
从“大国工匠”徐立平默默无闻“雕刻”火药30年,不断琢磨试验研制成了“立平刀”,突破精密机器之局限;到“天眼之父”南仁东24年只做一件事,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无不说明不专注无以攻坚克难,不专注无以固本开新。
5.胡双钱就是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
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
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
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6.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
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
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令人动容。
【优质标题】
《育匠心,铸匠魂》
《打磨工匠精神,绽放人生华彩》
《守一份匠心,照一方净土》
《持工匠之钥,开崛起之门》
《用青春汗水铸就工匠精神》
《重匠心强匠艺,共筑复兴中国》
《成为工匠,成就不凡》
《以工匠精神,交人生答卷》
《焠匠心之火,铸时代之刃》
【典型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被评为“企业工匠”的铆工刘师傅说:“什么是工匠精神?对于我来说,就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
材料二:
办企业的楼先生说,二十年前他们决定一辈子专注于生产某种塑料吸管,希望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第一,那时他们认为这就是工匠精神。
后来欧盟禁塑,塑料吸管不能用,他们开发了可降解吸管,一个月卖出去的可降解吸管比前面两年卖出去的塑料吸管还要多。
他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工匠精神。
材料三:
有人引用名言阐释工匠精神: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埋首工作,不知不觉中深耕于内心,陶冶人格,磨炼心性,提升灵魂。
——稻盛和夫《干法》以上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怎样理解工匠精神?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理解?请以“我看工匠精神”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分范文及点评】
焠匠心之火,铸时代之刃
——我看匠心精神
醉心于水墨丹青里的江山如碧,金丝锦绣下的繁花如缀,浴火新焠后的玉瓷青花,(开篇排比句不凡)这些无不凝聚成传统工匠精神的缩影,演变至今,底色未变,底蕴却更为丰富深厚——工匠精神从精妙绝伦的技艺体现应运而生,不仅转变为专注、创新精神的体现,还转变为修身格物之道。
(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题目中三则材料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慢”姿态、“慢”精神。
(观点句)企业工匠刘工说道:“工匠精神于我而言,就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材料句)此番之言,恰诠释出“慢”的内涵即是专注。
(分析句)君可见林鸣执着于一丝一毫的偏差铸就大桥奇迹;君可见冯海涛倾注心血探究《千里江山图》的秘密终揭历代画卷神秘面纱;君可见徐立平专注火药微整形突破精密机器之极限。
(材料句。
运用“君可见……君可见……君可见……”串联三个事例,形成排比,使句式整齐,结构浑然一体)纵观各行各业,所谓杰出之士或许不在于才能多出众,而在于其将精益求精之专注融入工作生活中,一心一意,方成硕果累累。
(分析句)
然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成不变的“慢姿态”终将被淘汰,创新精神的涌现便是一剂良药。
(观点句)从神秘故宫到掌上故宫的转变,是接地气的文化传承,更是高大上的科技创新;从塑料吸管到可降解的转变,是精益求精的企业工艺,更是焕发生机的技术创新。
(极简地概括材料,材料句融合分析句)创新是时代长盛不衰的奥秘,只有将匠心融于创新,国家发展的血脉才得以有新鲜血液不断涌入。
(比喻句形象生动)(分析句)焠匠心之火,以创新打磨,方铸时代利刃。
(总结句)
诚然,工匠精神的诠释不仅体现在专注和创新,还体现于乱花渐欲中独守芬芳,于污浊淤泥中濯而不妖。
(观点句)在这个甚嚣尘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贴上虚假纯手工标签,透支消费者信任的同时更亵渎了匠心,利欲熏心的商家和物欲横流的市场臭味相投形成一派浮夸世风。
(材料句)(反面论证)《干法》中提到:“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诚哉斯言,当匠心不再流浮于品质的保障,切实成为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时,匠心精神的诠释或许才算尽善尽美,不失本真。
(分析句)
工匠精神的传承,国家与个人需付出共同的努力。
(观点句)身为时代新一批接力起跑选手,我们不仅要接准这一棒,更应跑好这一棒,除了分秒必争,更应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执着于理想,专注于当下,而后应棒而接,迎风奔跑。
(联系当下青年。
多用短句,短促有力。
“跑好这一棒”“应棒而接”,巧妙!)国家则应切实保障政策落实,大力提倡踏实专注、积极创新、格物修身的工匠精神,逐步建立社会认同,鼓励支持新鲜血液积极涌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中国创造”的华丽变身。
(由个人层面扩大到国家层面,逻辑清晰。
“中国制造”“优质制造”“中国创造”总结得好!)
当时代的车轮与匠心之火共同撞击,终将迸发出更为灼热耀眼的火花。
(比喻句生动巧妙)
五、最新时评
1.朋友圈可预制,生活能吗?
王解语(西南大学)
提到“预制”一词,相信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预制菜”了。
近日,十一长假将近,“国庆还没到,朋友圈已经预制好了”“出去玩一次发一个月”“6小时1536张照片7天朋友圈
直接拿捏”等词条成为新的热点。
简而言之,“预制朋友圈”就是提前拍摄并准备好的朋友圈内容,分批次在特定时间发布。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预制朋友圈”这类现象出现的呢?在探讨“预制朋友圈”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触及当代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核心议题——真实性的丧失与自我呈现的标准化。
从个人层面来看,基于每个人对自身个性、生活状态展示的渴望与现实生活模式化、同质化之间的矛盾,“预制朋友圈”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压缩自己生活的体验感为代价,制造出大量自由随性的假象,满足了个体展示自己的需要。
其次,此类行为是出于“社会比较”心理,笔者认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即“想要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普及,朋友圈成为个人形象塑造、情感表达、观点输出的平台,并且当前人们普遍面临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重压,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创作高质量的朋友圈内容,“预制朋友圈”提供了一种所谓“便捷”的方式来分享生活点滴,减轻了个体在内容创作上的负担。
朋友圈本是我们记录生活、表达真实自我的渠道,如今“预制朋友圈”等不尽真实的内容逐渐占领我们的微信,侵占了我们向外输出自我、向内审视自我的通道。
一天时间,四五套衣服,不同的妆容,镜头前的光鲜亮丽,匆忙的“暴走式”拍摄,被贴上“一生只为出片”的标签。
这似乎说明——当代部分青年群体正追求着在他人眼中幸福的自己,而忽视了享受生活本身。
一日的奔波劳累只是为了朋友圈里那个光彩夺目的瞬间,却忽略了手机屏幕之后、修图的数据之下满眼疲惫、漫无目的的自己。
雨果曾写道“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气和水填满了天空和海洋,人们的心灵却是空落落的。
他人眼中的艳羡并不能真正充盈我们空虚的心灵,我们需要沉淀,真正走进生活,感受浩气磅礴的名山大川,感受厚重斑驳的城墙古镇,感受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将所见所闻内化为所感所悟,而非只是展现为浮于表面、模式化的“精致生活”。
在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寻找回归真诚与个性化表达的道路,重拾那份对真实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将生活精心烹饪,制作成一道道饱含热情与蓬勃生命力的珍馐佳肴。
2.2.隧道堵车现场秒变“演唱会”,青春与爱国奏响优美旋律
来源:红网作者:谭景浩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10月2日,在四川康定一条隧道里,原本让人烦心的堵车现场秒变“演唱会”,不期而遇的合唱给现场的每个人都留下了别样的旅途体验。
在演唱会现场,大家一起唱了《爱我中华》《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凤凰传奇的一些歌曲。
有参与者感叹到:“计划外的体验让人刻骨铭心,算是一场奇遇。
”(10月4日极目新闻)隧道“演唱会”的独特,在于其毫无预谋的相逢。
此次的演唱会并不是有人刻意为之,而是在等候的过程中,由几个人开始唱歌而慢慢形成的一股合力。
大家以“歌”会友,因“歌”而识,不少人在唱到忘情之处,还拿出了国旗来挥舞。
在现场视频中,大家围在一起,有人歌唱、有人打开闪光灯挥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展现出了青年人最具朝气和活力的一面。
隧道“演唱会”的成功,在于歌唱曲目的共鸣。
演唱会的核心在于歌曲,而这次毫无预谋的“演唱会”又怎么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从而形成了大合唱呢?关键在于,歌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从《爱我中华》到《我和我的祖国》,这些家喻户晓的歌曲早已是唱遍了大江南北,播撒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而现在,它们也正好成为了一条条丝线,将天南海北到康定旅游的朋友们的心连接在了一起。
堵车给予了“演唱会”时间,但歌曲才让“演唱会”得以成功举办。
隧道“演唱会”的精神,在于歌声中乐观的生活态度。
国庆出行,堵车不可避免。
“人从众”问题是每年国庆不可绕开的话题。
许多人心在远方,但却堵在路上,难免感到心烦意乱。
而歌声来将原本沉闷的等待时间变得有趣且充实,人们在一首首歌中熟悉彼此,既消解了因交通堵塞带来的焦虑情绪,又为自己独特的旅行增加了别样的一笔,正如当事游客感叹的一样:“在某个清晨或是午后,再回想起这一刻,我会热泪盈眶,我爱我的祖国,爱我自由热烈的二十岁。
”
堵车现场秒变“演唱会”,是青春与爱国的不期而遇。
青年人自发的参与到这场演唱会中,大家一起歌唱,表达对国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让烦躁无聊的堵车时光变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一次旅程,让幸福与爱在旅途中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