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实施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实施成果
课题的提出】
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而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好书的滋养与熏陶。
但目前人们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
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
(3)阅读的内容过于片面。
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读物偏重于教育性、科普性、知识性,家长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安排孩子的阅读,学生受自身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选择有益的书籍。
相对而言,对文学作品的推荐显得比较薄弱。
(4)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保证。
受应试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教师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
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读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自主、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培育会学习、行为良好、爱好文雅、绿色环保的具有现代人文理念的人,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过程叙述】
一、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目、家长必读书目。
二.创设让人渴望的阅读环境,整合让人惊奇的阅读资源,开展让人神往的读书活动,探索一套能激发师生与家长阅读热情的可操作性策略。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的读书沙龙,营造开放、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
【研究成果展示】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魅力课堂
自从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
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
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言谈和习作中去,或说明事理,或抒情,为言谈和习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日益提高的阅读水平引领健康发展
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欢的书籍类型来阅读,增强了主观能动性,从被读书转化为主动选择书籍来读,
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读书热情
为了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诵读氛围,提高孩子们的读书乐趣,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诵读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跟读、听记、积累。
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四、轻松愉悦的阅读形式构建和谐家庭
阅读习惯演的培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而且众多的家长也积极地参与进来。
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读书,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而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
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使家庭充满温馨与和谐。
五、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经过为期一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
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外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