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纹样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服饰纹样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初探
任熠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蒙古纹饰,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纹饰已经有了独特的风格,表现形式是蒙古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于工笔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于分析内蒙古服饰纹样的主要特点,类型,以及其与工笔画的主要联系,赏析蒙古族服饰纹样在我国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蒙古族;服饰;纹样
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30.20210501
一、蒙古族服饰纹样的缘起与运用
民族元素一直以来都是艺术领域中的瑰宝,为我国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角度,而蒙古族作为北方的少数民族拥有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传统纹样作为蒙古族文化和历史变迁记录的一个形式载体,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呈现方式。
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让蒙古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总结概括了世间万物,并体现在他们的服饰纹样中。
比如说在靴子、长袍、腰带、以及首饰上。
他们常使用一些例如二龙戏珠、云纹、回纹、卷草纹等独特的纹样,展现其极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而这样的艺术手法不仅仅是蒙古族文化的精华还对我国工笔画人物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曾经被冠以“衣冠之国”的称号,足以看出中国的服饰发展之纯熟,同时服装不仅仅是蔽体的保暖物品还浓缩着深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服饰纹样别称服饰图案,通过人工制作,采用绣、绘、织、缝等方式制成的。
纹样且对衣物有装饰性效果都属于其范畴。
世间万物的形态、色彩、以及神韵都可以进行提炼加工成为中国的服饰纹样,从而形成华美精致的工艺品流通于市。
服装服饰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和表达效果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个是平面服饰,通过将各种装饰施加到平面物体而产生。
第二个是指拥有立体效果立体装饰纹饰。
虽然在一些平面纹饰上,服装的用料是平面化的但需要通过作者进行构思和设计使其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比如说颜色的搭配以及图案的整体性。
另外,一些立体面料会使整个装饰纹样呈现出立体浮雕的效果,如蝴蝶结、立体花等。
当然我国服装纹饰的艺术手法也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
首先,吉祥图案类是中国古代比较常用的装饰手法,它们往往以花鸟、人物或是走兽加以吉祥文字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比拟、双关、象征等手法有时会出现在民间谚语或神话故事中为的是表达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象类和抽象类的纹饰也经常出现在人民生活中,前者是对人物、静物、进行写实然后添加到服装中;后者是先提取素材的真实状态,然后注入主观的意识概括、使之在有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又充满了意识形态的表达。
在制作这种纹饰通常会使用异形化的花草走兽,最终以几何形状出现在服饰面料中,所以抽象类又被归为几何类。
总而言之,中国的纹饰种类各异,这些代表着内涵和形象的纹饰增添了服饰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注入了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
对于在服装上发挥装饰作用的纹饰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使服装的整体性提高,使其更加美观富有意韵。
蒙古族图案纹样的发展与其豪迈爽朗的性格息息相关,在蒙古族的语言中“赫乌嘎拉吉”是纹样的代表词语。
其实“嘎拉吉”在蒙语中是羊犄角的意思,而蒙古人则认为盘羊卷曲的犄角的形状很美观,于是便将类似于这种形状的纹饰统称为“乌嘎拉吉”,至于其他的纹样则统称为“贺”。
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是纹样创作的最大素材来源,内蒙古大草原上风景独特,植被繁茂,于是以植物为素材的图案较多,例如卷草纹、牡丹花纹、杏花纹等;同时对于视万物为灵的蒙古人民来说,动物也是他们创作的另一重要来源,像是牛鼻纹、虎纹等经常出现在蒙古族的服饰中。
蒙古族的纹饰无一不体现着其人民对于草原生活的热爱与崇敬之情,本文将选择几个常见纹饰进行分析与阐述。
卷草纹顾名思义是根据草原上的花草为蓝本勾勒出的曲折形状的纹样,其狭长的叶子蜷曲着。
整体观感充满了立体效果,有种风吹草低的感觉, 同时也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于草原上的植物的喜爱之情。
在蒙古族有一种名为“哈木尔”的纹饰图,它汉语中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鼻纹,其实鼻纹和汉族的祥云纹饰很接近,也代表着吉祥如意的寓意。
鼻纹的由来在蒙古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有一个牧民勤恳工作了许多年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蒙古毡房但是他绞尽脑汁也不知道用什么花纹来装饰自己的房子比较好,其中工匠给他提供的纹饰他都否决了,这时候,一头牛无意间用鼻子拱了蒙古包留下了一个印记,他意外地很觉得这
68
个图案很好看于是这个纹饰就开始流行起来。
“盘肠纹” 因为佛教中有一种理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寓意着事事顺利,此纹饰整体连环贯彻没有头尾,有一种连绵不绝的立体效果,这在古代暗示着长寿和连绵不断的吉祥意义,盘肠纹饰整体看起来和蛇纹相似。
而且联通的中国结标志也借鉴了“盘肠纹”。
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这些美丽的纹饰,并且它们常常会联合在一起使用增添衣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极易表现和运用在绘画中。
同时其平面化的特性也使其以重复的手法来凸显图案的变化。
二、蒙古族服饰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一)蒙古族图案纹样的运用
平面化和装饰化是蒙古族图案的最大特性之一,连续不断的重复花纹是其表现图案变化的重要手法蒙古族图案主要由两种主要结构相构成,一个是连续纹样另一个是适合纹样。
前者又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经常通过左右排列的方式刺绣在蒙古袍的花边上,四方则是指上下的连续排列,这种图案排列方式造成的视觉冲击力较大,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
对于适合纹样来说,它的设计难度较高,但也常常会出现在蒙古族的传统礼服上,主要是以圆形来呈现,它需要更大的面积去绘制,给人一种吉祥富贵的感受。
在画家白桦的作品《晨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蒙古族图案纹样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刻画,充分显示了蒙古族的服饰的独特魅力。
蒙古族图案往往注重色彩的协调以及秩序化的排列,对于布局上趋向于疏密、曲直的和谐结合,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展现出画面的美感。
蒙古图案无一处不遵循着形式美的原则,是对于草原人民生活的艺术化浓缩。
(二)蒙古族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光折射后眼脑结合的一种视觉效果,人类虽然能够识别二百多万种色彩但不是每一种都能被语言所表达出来,色彩几乎牢牢和我们的生活捆绑在一起,也可以说色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生机勃勃。
每一个民族的色彩认知都受到它们文化影响。
而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人口大户,而且在历史上是第一个建立起独立政权的民族,向汉族带来了五光十色的蒙元文化。
影响着蒙古族对于色彩的认知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性格。
其中宗教崇拜是影响着蒙古族色彩的象征性中的关键因素,每一个民族的精神精髓都在于其宗教信仰,而蒙古族主要是以原萨满教和藏传喇嘛教为主。
其中萨满教的观点是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的多神崇拜的宗教,所以其宗教图腾从动物到植物都涵盖在其中。
在蒙古族的萨满教中“长生天”是所有神灵中之最,也是蒙古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是依据水草来进行迁徙的,其生活环境常年围绕着蓝天、草原、牛羊。
因为天是蓝色的所以“长生天”在蒙古族中是以蓝色或青色来代表的,寓意着辽阔与永恒,所以在蒙古族的文化中蓝色是非常重要的颜色, 不仅人民身着蓝色的蒙古袍;蓝色装饰图案以及蓝色的哈达,蒙古族对于蓝色及长生天的崇拜是表达了对自己民族的未来的美好期望。
蓝色几乎是蒙古族的代表性色彩。
同时“苍狼白鹿”是蒙古族重要的宗教图腾,大多数蒙古人认为自己是苍狼白鹿的后裔,同时狼和白鹿也是萨满教重要的祭祀对象。
对于草原上的牧民来说,狼群是一种极富有灵性的生物,它们成群结对,团队协作去觅食,所以将它们作为图腾崇拜是必然结果。
藏青色系在蒙古族文化中代表了苍,也是蒙古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色彩。
在画家苏茹娅《夏至》中的蒙古族人物工笔画中的蒙古妇女群像也可以看出大都以青色为主要基调。
而白鹿的图腾崇拜让白色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中最受 尊敬的颜色,我们见到的哈达就是白色的,被蒙古人献给珍贵的客人。
因此,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的源流紧紧相依,这也是白色、青色被广泛应用到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去的原因。
三、总结
民族文化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遗产,对于我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道路来说,继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发扬光大是非常重要的,蒙古服饰独特的美感一直吸引着我,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任何的画卷都可以相媲美。
尤其是中国工笔画和蒙古服饰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在色彩方面其发展增加了视觉的冲击效果,启发了中国工笔画发展。
参考文献:
[1] 鞠广才.蒙古族服饰[J].《内蒙古电业》,2014(6 期):18-18
[2] 邱书芬.浅析蒙古族服饰中传统纹样的运用[J].内蒙古
艺术,2017(1):90-91.
[3] 白莹. 浅谈蒙古族题材工笔画[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2(5):181.
(作者简介:任熠,女,汉族,西华师范大学。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