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约翰·道兰德琉特琴歌曲《流吧我的眼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行歌词内容
韵脚韵律形式
5Down vain lights shine you no more,-ore c 6No nights are dark enough for those
-ose d 7That in despair their last fortunes deplore,-ore c 8Light doth but shame disclose.
-ose d 9Never may my woes be relieved, since pity is fled,
-ed e 10and tears, and sighs, and groans my weary days, of all joys have deprived.
-ived e 11From the highest spire of contentment, my fortune is thrown,
-own f 12and fear, and grief, and pain for my deserts, are my hopes since hope is gone.
-one f 13Hark you shadows that in darkness dwell,-ell g 14learn to contemn light,-ight h 15Happy, happy they that in hell -ell g 16
feel not the world's despite.
-ite
h
来源,只能在黑暗中不断经历悲伤和折磨,犹如沉入了最深的梦中。

灵魂在这里无助地寻找着幸福、寻求着世俗的快乐,但它这样做只会得到更多的束缚。

最后它明白,它在这世间的经历就是地狱。

在这种地方,即使光芒出现,它也只能揭露耻辱(这种哲学中以一只靠自己的幼鸟为生的黑鸟来象征的一种原始的羞耻),只有完全拥抱黑暗,拒绝一切希望,灵魂才能从无知的沉睡中醒来⑪。

从安东尼·罗莱论文中提到的赫尔墨斯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起源故事中,可以看出,它认识世界的出发点是意识的,认为人是带有着原罪的,要在无尽的轮回中不断经受折磨,直到最后不再反抗。

接下来我将结合歌词进行分析。


流吧我的眼泪,从你的源头落下,让我永远被放逐吧,让我在黑夜的黑鸟唱着她悲伤的耻辱之歌的地方孤独地生活吧。

微弱而徒劳的光亮,再也不能照射到你,
对于那些绝望的人来说,没有哪个夜晚是足够黑暗的,光明只会揭露耻辱。

我的悲哀永远不会停止,
自从我失去了怜悯之心,眼泪、叹息、呻吟和欢乐一起都从我疲惫的日子中消失了。

从满足的最高塔尖上,我的命运被抛下,
恐惧、悲伤、疼痛和我应得的报应却成了我的希望,
表格中,1、3行的韵脚发音为[ɪŋz],2、4行的韵脚发音为[ɔːn];5、7行的韵脚发音为[ɔː(r)],6、8行的韵脚发音为[ʊz];13、15行的韵脚发音为[el],14、16行的韵脚发音为[ɪt]。

这总共十二行的韵脚都十分规整,笔者在表格中将其归纳为abab,cdcd,ghgh 的韵律形式。

但是第9、10行,第11、12行的韵脚却并不完全相同,第9行的韵脚发音为[ed],第10行的韵脚发音为[ɪvd];第11行的韵脚发音为[ʊn],第12行的韵脚发音为[ɒn]。

但因为他们的发声位置相似,发出的声音也相似,则可以称为是“押近韵”,这种押韵也可以用同样的字母(eeff)表示相差不多的发音。

由于英语歌词韵式常见abab、aabb 和aabccb 三种韵式⑧。

所以笔者认为,歌词中,1-4行、5-8行、13-16行都可以归纳为abab 式的结构,9-12行可以归纳为aabb 式的结构,所以,《流吧我的眼泪》采用的是abab 和aabb 相结合的韵律形式。

(二)歌词的内涵
有关这首歌歌词的研究不多,在安东尼·罗莱(An -thony Rooley)的论文中提到,这首歌的歌词内容可能是受到了赫尔墨斯主义哲学的影响⑨,在这种哲学中,他们的主要观念是“修炼灵魂以超越命运所统治的地域,
直到与神合一”⑩。

这种哲学理论来自一个故事背景——
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人后来爱上了上帝。

但神是不允许被人类爱上的,于是他被撕裂成了肉体和灵魂,发出了可怕的哭喊和呻吟。

他的肉体从天堂掉到地上,与大自然交配,并永远被囚禁在了地面。

灵魂被困在了肉体中,它没有曾经的记忆,不知道自己的
谱例1:原始乐谱(部分)⑮
(一)情绪的渲染
旋律对于音乐来说,最为突出的作用就是对情绪的渲染。

举例来说,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在73小节的小字二组E上(参见谱例2),这个音是全曲的最高音,对应着歌词的情绪达到最高点。

歌词中唱到“欢乐、欢乐的人在地狱中”,是灵魂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地折磨以后,终于在这一点上,以近似呐喊般的语气,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悲伤情绪。

从前面所讲的故事内容中来看,这里是灵魂终于领悟到了“只有拥抱黑暗,灵魂才能苏醒”这个道理。

在这之前,他经历过的诸多心境,像是“眼泪、叹息、呻吟和欢乐一起都从我疲惫的日子中消失了”“恐惧、悲伤、疼痛和我应得的报应却成了我的希望”等,都是在压抑着这种悲伤情绪,小心翼翼地在情绪爆发的边缘试
探。

39—41小节连续做了三个小节的上行三度模进,不断推进激动的情绪,听起来即将要进入到高潮,在42—43小节推进到乐曲的第二高音D,先是情绪激动地唱到“我疲惫的日子”,然后立刻消沉,对“GBCD”这组音做了一个下行四度的模进,重复了一遍这句话,把即将要释放的情感又收了回来(参见谱例3a、3b)。

谱例2:《流吧我的眼泪》第69—73小节⑯
谱例3a:《流吧我的眼泪》第38—42小节谱例3b:《流吧我的眼泪》第43—45小节
最后,这句话停在了a小调的属和弦上,旋律音停在了一个极不稳定的升七级音#G上(参见谱例4)。

音乐进行到这里,道兰德仍然选择继续压抑即将爆发的情感,并且把这种不稳定的、压抑的、令人难受的情感延长(第47—48小节),一直延长到下一句的开始(参见谱例5第65小节)。

歌词“听,你的影子住在黑暗中,学会了蔑视光明”一句都围绕着#G上下徘徊(第65—71小节),不停地在这个极不和谐的区间游走,这是对上一句情感的极度延长。

从歌词含义上来讲,此处是灵魂终于要醒悟的“黎明前的黑暗”时期。

最终,醒悟的灵魂以全曲的最高音E,带动所有绝望的情绪和前面许久没有释放出的憋屈,在这一点上终于爆发出来,明白了世界的道理。

(二)画面的描绘
除了对情绪的渲染外,道兰德还在音乐的进行中做了许多对于画面的描绘。

比如对于“流吧我的眼泪,从你的源头落下”中眼泪如何流淌的描述;对于“从满足的最高塔尖上,我的命运被抛下”中地掉落、天堂与人
谱例4:《流吧我的眼泪》第46—48小节谱例5:《流吧我的眼泪》第65—68小节
谱例6:《流吧我的眼泪》第1—4小节
间。

歌曲是从a小调开始的,在唱到“从满足的最高塔尖上”时转为C大调(参见谱例7)。

“从满足的最高塔尖上”即是在天堂中使用C大调,其他在人间的时候使用的是a小调。

道兰德用大调和小调色彩的对比来体现天堂和人间场景的对比。

“被抛下”这一画面的内涵很深刻。

首先,从旋律
谱例7:《流吧我的眼泪》第49—54小节
的进行方面,C到E的下行进行不是顺势下行的,而是“忽上忽下”的。

这就可以看出,这种掉落并不是物体的下落,只有情感方面的东西才会这样掉落,所以这里也是紧扣歌词“好运被抛下”的体现。

其次,道兰德使用的是六度的下行进行,这个进行是在一个完整的诗句配乐中,音域上跨度最大的(其他的一般都是三度、四度的跨度)。

笔者认为这个六度的距离在神智学(Theosophy,赫尔墨斯主义哲学的分支)中有非常明确的对应,他们把自然界分为七层,最高的一层(阿地层,adi)即为天堂,第六层(阿奴帕层,Anupadaka)是个人人格无法思考、认识、理解的地方⑰,而这就是“灵魂”所处的那种受尽折磨但不明白原因的地方。

所以笔者认为,从天堂掉下的这六层的距离,刚好对应了旋律中六度下行的进行。

结 语
综上所述,《流吧我的眼泪》的歌词是道兰德创作的一首带有韵律的诗,它的内容围绕着赫尔墨斯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起源故事展开,内涵十分深刻。

另外,引言中提到格拉顿·弗勒德先生的观点:道兰德的琉特琴歌曲《流吧我的眼泪》是先谱曲后作词的,具体原因是,他认为道兰德早在1590年间就已经公开表演过琉特琴器乐曲《流吧我的眼泪》,但是琉特琴歌曲《流吧我的眼泪》发表于1600年,所以这首歌曲应是先谱曲后填词的⑱。

事实上,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顺序这一论题,多年来有不少学者为此争论不休。

因为一方面,器乐曲《流吧我的眼泪》的创作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目前所能支撑先谱后词理论的都是带有一定推测性质的历史还原,所以这块“史实”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况且,即使是真实的,那个年代的许多作品,也都是作曲家写出很久以后才与其他作品一起编订成册出版的,这不能证明器乐曲就是早于歌曲的。

另一方面,笔者第二部分的分析已经说明,作品中的歌词与音乐结合的非常紧密。

通过这种紧密的结合方式,笔者个人更倾向于这首歌曲是先作词后谱曲的。


注释:
① Holman, Peter, and Paul O’Dette. "Dowland, John"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accessed January 20, 2001.
② 陈凌.约翰·道兰德.琉特琴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D].天津音乐学院,2014.
③ W. H. Grattan Flood. New Light on Late Tudor Composers: XXV. John Dowland. The Musical Times. 1927, 68(1012):504-505.
④ Anthony Rooley.New Light on John Dowland’s Songs of Darkness. Early Music, 1983,11(1): 6-21.
⑤ Kirsten Gibson.John Dowland and The Elizabethan Courtier Poets. Early Music, 2013, 41(2):239-253.
⑥ Diana Poulton.John Dowland.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
⑦ Kirsten Gibson.John Dowland and The Elizabethan Courtier Poets. Early Music, 2013, 41(2):240.
(下转第3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