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
应用
张斌杰;周丽娜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给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创面磨痂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创面磨痂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创面积液程度、黏连程度、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9d、27 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5 d、21 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创面积液程度和黏连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6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 d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的创面瘢痕生长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可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口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面分泌物和创面瘢痕的生长.%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gel combined with wound crusting on deep second degree burns.Methods: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ep second degree bur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n=43)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43).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the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gel and wound crusting,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Vaseline oil gauze and wound crusting.The wound healing rate,wound fluid level,adhesion degree and
pain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ound healing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day 9 and day 27 after operation (P>0.05).The wound healing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on day 15 and day 21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wound healing time,pain score,postoperative wound fluid level and adhesion degre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wound secre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on day 6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on postoperative day 15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wound scars growth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No local or systemic allerg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note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gel combined with wound crusting could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wound healing,improve healing quality,relieve pain and reduce the wound scars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deep second degree burns.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3
【总页数】5页(P323-327)
【关键词】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创面磨痂术;深Ⅱ度烧伤
【作者】张斌杰;周丽娜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四病区,延安 716000;陕西省延安市人民
医院骨科四病区,延安 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5
深Ⅱ度烧伤损伤较深,属于重度烧伤,创面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感染性休克等并
发症,不仅加深创面,影响创面愈合,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
因此,创面修复是
烧伤后治疗的关键性过程,磨痂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之一,可根本性去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的毒素吸收,降低患者感染、SIRS、休克的发生率[2]。
磨痂术后创面使用传统的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存在保湿性差、防黏连性差等弊端,而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具有保湿、减少色素沉着和瘢痕生长等优点[3]。
本研
究旨在观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20~60岁;(2)经四度五分法[4]确诊为深Ⅱ度烧伤,且在24 h内入院就诊者;(3)烧伤总面积11%~30%;(4)未
接受过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5)无严重感染、先天性疾病或休克表现,可耐受手
术治疗;(6)无手术禁忌证;(7)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传染性疾病者;(4)严重呼吸功能衰竭者;(5)
患有放射性皮炎者;(6)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研究组男31例,女12例,平均(37.46±5.28)岁;火烧伤28例,热水烧伤9例,化学烧伤6例;
烧伤总面积11%~20% 28例,21%~30% 1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
平均(36.85±5.21)岁;火烧伤26例,热水烧伤12例,化学烧伤5例;烧伤总面
积11%~20% 30例,21%~30% 13例。
两组性别、烧伤总面积、烧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取得本院医
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补液、抗炎、抗休克、创面清创消
毒(碘伏灭菌注射用水)等综合治疗,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术前检查,在伤后3 d均接受创面磨痂术。
手术方法:术前2 h静脉注射止血药和抗生素,
患者入手术室后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常规术区2%高效碘液消毒、铺巾,根据患者烧伤部位选择合适的磨头,安装在磨痂仪上,磨头转速调整为1 500~4 000
r/min,启动磨痂仪,开始有序的创面摩擦,反复打磨,由浅及深,直至坏死组织、痂皮被磨除,创面充血、泛红,呈现均匀、密集的小点状渗血点,用5%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磨痂创面,清洗掉坏死组织,创面用阿米卡星盐水湿敷5 min。
敷料使用:对照组患者创面覆盖多层凡士林油纱布,用无菌纱布包扎(压力适中);研究组使用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均匀涂抹在凡士林油纱布上,厚度约0.5 cm,覆盖于创面,而后同样进行无菌纱布包扎,
定期用热风吹干外层敷料。
所有患者术后服用抗生素3 d,每3 d更换一次外层敷料,创面有积液者可行剪孔以引流,直至创面愈合。
1.3 观察指标 (1)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9 d、15 d、21 d、27 d创面愈合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
(2)创面积液程度、黏连
程度和疼痛评分:术后3 d第1次换药时,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积液程度、黏连程
度,积液程度[5]分为轻、中和重度,黏连程度分为Ⅰ级(无黏连或轻微黏连)和Ⅱ级(中度黏连或以上);采用疼痛强度量表(NRS)[6]对两组创面进行疼痛评分,1~3
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需用药物缓解),7~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疼痛评分取前3次换药疼痛评分的平均值。
(3)创面分泌
物细菌阳性率:分别在术后3 d、6 d、15 d换药时取创面分泌物,经严格的细菌培养鉴定,检出细菌者为阳性,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是阳性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4)SIRS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3 d、6 d、15 d的SIRS发生率,连续3 d体温≤35.5℃或≥39℃、心率≥120次/min、呼吸频率≥28次/min、外周血WBC≤4 000个/mL或≥12 000个/mL,有以上3项或以上症状者即可确诊为SIRS[7]。
(5)术后3个月创面瘢痕生长评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8]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即观察瘢痕的色素性、高度、硬度、血管性及自觉
症状,并参照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打分,将各指标得分相加,即得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
(6)术后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术后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9 d、27 d创面
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5 d、21 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研究组术后18 d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术后18 d创面液化物较多,见图1。
2.2 两组术后3 d创面积液程度、黏连程度和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术后3 d创面
积液程度和黏连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组别n愈合率,n(%)术后
9d术后15d术后21d术后27d愈合时间/d,x±s研究组
4330(6977)40(9070)43(10000)43(10000)1802±447对照组
4326(6047)32(7442)37(8605)43(10000)2463±521t/χ2082546645-
631P>005<005<005>005<005
a~c:研究组;d~f:对照组;a、d:入院时;b、e:治疗时;c、e:术后18 d。
图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创面情况表2 两组术后3 d创面积液程度、黏连程度和疼
痛评分比较组别n积液程度,n(%)轻度中度重度黏连程度,n(Ⅰ级/Ⅱ级)疼痛评
分(分,x±s)研究组4325(5814)12(2791)6(1395)35/8292±083对照组
438(1860)25(5814)10(2326)20/23437±095χ2/Z/t10691134754P<005<005
<005
2.3 两组术后3 d、6 d、15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两组术后3 d、15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6 d创面分泌物
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SIRS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3 d、6 d的SIRS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5 d的SIR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4。
2.5 两组术后3个月创面瘢痕生长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研究组SI为(5.82±1.9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1±2.27)分(P<0.05)。
2.6 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
良反应。
表3 两组术后3 d、6 d、15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比较 [n(%)]
组别n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术后3d术后6d术后15d研究组
4343(100)13(3023)4(930)对照组4343(100)25(5814)9(2093)χ2-
679227P>005<005>005
表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SIRS发生率比较[n(%)]组别nSIRS发生率术后3d术后6d 术后15d研究组4335(8140)22(5116)3(698)对照组
4338(8837)26(6046)10(2326)χ2082075444P>005<005>005
3 讨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及真皮层,任何影响细胞增殖、炎性反应、细胞外基质重建、创面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组织修复,因此,患者创面愈合难度较大[9]。
烧伤后,坏死的真皮胶原纤维肿胀、融合,痂下组织水肿、充血,出现“白细胞浸润带”,易引发细菌感染,临床中常使用磨痂、切痂术以清除不健康组织[10]。
创面对湿度、温度、pH值等均有要求,需依靠创面覆盖材料来维持良好的局部微环境,传统凡士林油纱布无保湿、止血作用,延迟创面愈合,黏连严重,换药时易牵拉创面,较疼痛,且隔菌效果差,效果不尽如人意[11]。
如何有效发挥各种外用药的效果,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减少患者换药疼痛并促进创面愈合,是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
有研究表明,湿性环境更有助于伤口愈合,湿性敷料具有止血、保湿的作用,可保护新生组织,减少创面黏连,减轻患者换药时的创面疼痛,减少积液和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12]。
电动磨痂术可有效去除创面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和SIRS的发生,同时术中还保留了健康组织,为创面再生修复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13]。
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型敷料,凝胶型敷料可提供良好的湿性环境,促进创面自身水溶性清创,可松弛创面腐肉,吸收渗出物,减少积液;无黏性,减少敷料与创面的黏连,减少换药时对创面皮肤的伤害;加快清除创面不健康组织,减少毒素吸收;微酸、低氧环境可抑制细菌繁殖,促进血管新生,
加快创面愈合;增强多种细胞释放各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增强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缩短疗程[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5 d、21 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3 d创面积液程度和黏连程度均显著
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有助于患者创面愈合,
主要与其凝胶性质有关。
研究组术后6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丙二醇是凝胶敷料的成分之一,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可有效减少创
面细菌数量[16]。
深Ⅱ度烧伤后,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被激活,生成和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于伤后3 d达到峰值,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或SIRS,使
创面加深,延迟创面愈合,导致瘢痕增生,研究组术后15 d SIRS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说明创面的愈合能降低SIRS的发生率[17]。
此外,术后3个月,研究组创面瘢痕生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凝胶的主要原料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Ⅱ、Ⅲ型,能将创面真皮层因烧伤或感染而断裂的胶原纤维重新连接起来,补充其缺失的Ⅲ型胶原蛋白,提高创面细胞活性,促进创面整体细胞再生能力,同时能促进患者自身胶原成纤维干细胞的分泌,从而填补细胞间质空隙,使细胞间支撑结构变强,淡化、填补瘢痕,减少创面瘢痕增生[18]。
综上所述,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可有效改善深Ⅱ度烧伤患者预后,减少创面积液、创面黏连和细菌数量,减少创面炎症反应和SIRS的发生,加快创面愈合,并抑制创面瘢痕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徐红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4):636-640.
[2] 赵锋,钞东明,谌煜,等.人工皮膜联合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6):115-117.
[3] 刘宏业,郭书萍,白莉.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功能敷料对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0):1458-1460.
[4]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烧伤深度估计[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2):120-121.
[5] 於国军,王光军,张大维,等.烧伤后瘢痕修复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自体岛状皮瓣移植存活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0):3276-3280.
[6] 张川江,王娟.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4):317-320.
[7] 暨清霞.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44-145.
[8] 黎君君,黎洪棉,邓洪辉,等.自体PRF析出液联合壳聚糖凝胶治疗儿童面部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5):785-787.
[9] 周春兰,刘桂蓉,李岚岚,等.心理护理对Ⅱ-Ⅲ度烧伤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3):572-574.
[10] 于庆平,李航,于海霞,等.磨削痂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3):142-145.
[11] 范荣辉,朱秀梅.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影响创面修复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1):1827-1829.
[12] 王彤华,周雄丽,谢利勤,等.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5):2210-2212.
[13] 贾宇博,党连强.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101-101.
[14] 韩悦,任杰,伍锦华,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磺胺嘧啶锌凝胶治疗深Ⅱ度烧
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9):1354-1357.
[15] 何放,徐达圆,罗鹏飞,等.新型抗菌凝胶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1):4051-4054.
[16] 薛迎春,王亚威,杨波,等.一种用于战创伤急救护理的“液体绷带”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5):14-17.
[17] 徐胜前,徐建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和评估[J].临床内科杂
志,2016,33(11):725-729.
[18] 王永刚,翟春宝,田利军,等.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对肛周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和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1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