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原文及赏析(大全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原文及赏析(大全5篇)
第一篇: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代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译文
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
解。
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
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
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创作背景
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重阳前三日,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
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妻子卢氏去世后,作者生活便长期痛苦悲伤,他用月亮盈亏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长圆不缺。
所以作者将天上的月亮,作为歌咏对象作词一首。
第二篇: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
纳兰性德〔清代〕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都成一作:长如;若似一作:但似)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无那尘缘一作:无奈钟情)
译文
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我将无惧月宫的寒冷,为你送去温暖。
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
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中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玦般残缺。
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
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
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第三篇: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古诗简介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作的一首词。
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翻译/译文
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
一轮端正,悬挂天中。
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
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
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
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
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天上月:指亡妻。
③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昔昔,即夜夜。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④“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⑤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
帘钩:卷帘用的钩子。
⑥“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⑦“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
能消解。
⑧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创作背景
作者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阳节前三日夜曾做过一个梦:“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而这首《蝶恋花》就从这个梦里的两句诗生发而来。
妻子卢氏去世后,作者生活便长期痛苦悲伤,他用月亮盈亏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长圆不缺。
所以作者将天上的月亮,作为歌咏对象作词一首。
赏析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
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纳兰曾梦到过亡妻,而且临别时妻子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君圆。
”所以“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
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
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在这首词中,纳兰仅以明月、燕子、蝴蝶这三种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景物,就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妻子逝去后,自己内心难以消散的愁苦,正因为感同身受,才会写得如此情真意切,而尾句以喜语来强化悲情。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原文翻译及赏析2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
纳兰性德〔清代〕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都成一作:长如;若似一作:但似)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无那尘缘一作:无奈钟情)
译文
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我将无惧月宫的'寒冷,为你送去温暖。
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
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丛句:
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中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玦般残缺。
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
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
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第四篇:《蝶恋花·出塞》原文赏析
《蝶恋花·出塞》原文赏析
《蝶恋花·出塞》原文赏析1
一、原文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二、翻译
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三、注释
1、无定据:无定、无准。
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
化无定。
一作“无定数”。
2、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3、铁马金戈:谓战争。
《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4、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
《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
”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三、赏析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
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
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
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
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蝶恋花·出塞》原文赏析2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
山夕照深秋雨。
翻译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
无定据:没有一定。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几许:多少。
鉴赏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