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TECC战术紧急伤员救护的必要性——以近年来民警牺牲案例为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I Z H A N J l N E N G 实战技能
论TECCfiXm紧戀伤员敝炉的迎要性—以近年来民警牺牲案例为视角
■文/陈路李尚郑永红
近年来,全国警务实战训练工作蓬勃发展,特别是2019年公 安部开展为期三年的全警实战大 练兵,更是将警务实战训练工作推至全新高度。

然而,在实践中,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培训内容大 多是徒手、警械、枪械和战术层面的训练,鲜有急救方面的训练。

2020年7月6日,江苏省某市两名民警带领两名辅警在对网逃嫌 疑人进行线索核查的过程中突遭 两名嫌疑人持刀袭击,造成一名 民警和一名辅警牺牲;2018年3 月31日,辽宁省某市公安局民警 李某某、赵某某在侦办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的过程中与犯罪嫌疑人 张某突然相遇,张某持刀将李某 某、赵某某和一名群众刺伤后逃跑,民警李某某因失血过多牺牲;2015年6月8日,河北某县犯罪嫌疑人刘某持双管猎枪打死同村 村民2人,打伤3人,在抓捕过程中,该县公安局政委薛某某、辅警袁某被犯罪嫌疑人刘某枪击 致伤,经抢救无效牺牲。

一个成年人总血量平均在5 升~6升左右,当受伤出血量超过2升之后就会出现心率增加、血
压下降、休克死亡等情况,如果
是大动脉出血,在不加干预的情
况下有可能在十几秒之内就会出
现休克的现象。

从大量案例中我
们不难看到,多数民警在受伤后
不知道如何对伤口评估并进行有
效自救,身边的民警也不知道如
何进行有效救治。

或者苦于身边
没有急救止血设备,只能拨打急
救电话后苦等120的到来,这正
是当前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一个
重要空缺。

据统计,超过90%的
伤者死亡都是发生在到达M T F
(医疗救治机构)之前,因此有效
的第一施救实施者是至关重要的。

为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执法安全,
有关部门在加强技战术培训的同
时,还应将急救纳入培训环节,
使其成为警务技能训练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T E C C战术紧急伤员救
护的由来和作用
T E C C的全称是T ac tic a l
E m e rg e n c y C a s u a lty C a r e,即战
术紧急伤员救护,是一种在危险
环境下对受伤队员、平民乃至嫌
疑人的救治基本原则和基本技
术。

T E C C是在T C C C(战场伤
员救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虽然前者源于后者,但两者在指
导原则,包括救援的需求和条件
上有区别,在具体技术内容上也
有所不同。

T E C C主要针对日常
突发性的伤害事故,如车祸、火
灾、恐怖袭击、爆炸等,因此也
更适用于执法部门或民间救援力
量。

与传统急救理念不同的是,
T E C C将救治分为直接危险区域、
间接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在执
法过程中,民警面临着复杂的现
场环境,很多时候周边的危险并
未消除,此时盲目施救不但无法
有效治疗伤员,反而可能导致施
救者因此丧生。

为此,需要在救
援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评估
危险等级,利用战术医疗技术及
装备尽最大可能控制严重致命伤,
提升院前创伤救治效果,挽救伤
员的生命。

战术紧急伤员救护涉
及的领域广泛,由于文章篇幅有
限,难以逐一展开,故本文主要
针对暴力袭警中最易导致民警牺
牲的刀伤和枪伤两种创伤进行论
陈路,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
李尚,男,北京市公安局警务实战教官团枪械组教官.3
郑永红,男,北京市公安局警务实战教官团枪械组组长、教官2020/12 i
>> w »a t i GONG
AN JIA 〇YU I 04
实战技能
述。

二、刀伤的特点及紧急救治方法
我国是一个无枪国家,为此,刀伤或锐器伤是造成民警或群众伤亡数量最高的一类创伤。

在昆 明“3*01”暴恐案中,5名恐怖分子使用长短刀在短时间内就造成了 29人死亡、143人受伤。

刀 具作为近战之王易于操作,致伤 致死率高且多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及血气胸等。

穿刺伤的伤口小,伤道深,可能 伤及深部内脏,其中腹腔被刺中 后可能出现内出血且不易观察,胸部被刺中后可以累及腹腔和内脏造成胸腹部联合伤。

为此,对 于刀伤的现场处理好坏和送医时间长短是伤者生命能否得到挽救的关键。

®
对刀具造成的创伤紧急救护的整体思路是首先要观察创口判断情况,然后及时止血防止出现失血性休克。

刀具的刺伤通常分 为两种,一种是刀具留在伤者体内,一种是刀具被拔出(此种情 况可能伴随多处反复刺伤)。

刀 具留在伤口位置时,不要试图从伤口中将刀具或异物从伤口处拔出,以防止导致更严重的出血。

要小心将刀具或异物固定在原来位置,避免位移造成的二次伤害。

同时密切观察伤者体征状态和伤口情况,保持伤者气道通畅,可用纱布放在伤口边缘防止感染。

®在刀具被拔出的情况下,开放性伤口通常会伴有明显的出 血情况,且伤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开放性创口。

要优先对出血量大的创口进行加压止血,利用敷 料和绷带进行包扎止血。

其中胸 部刀伤大部分为穿刺伤,伤口虽小但常有胸内器官及大血管损伤
而引起的血气胸。

此时要尽快封
闭胸壁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
合性气胸。

T E C C急救包中多配
有气胸贴,可直接贴于胸部创口
以防止开放性气胸造成的肺部萎
缩。

没有气胸贴时可使用大型急
救包、多层清洁布块或厚纱布垫,
如有大块凡士林纱布或无菌塑料
布则更为适用,要求封闭敷料够
厚以避免漏气,但不能往创口内
填塞。

如果腹部刀伤刺入胸部造
成胸腹联合伤则会产生闭合性气
胸,此时应使用T E C C急救包中
的气胸减压针进行胸腔穿透来治
疗闭合性气胸。

具体操作方法是
将伤者取半卧位,将气胸针沿第
二或第三前肋间肋骨上缘由内向
外侧成60度~75度刺入气胸侧,
根据伤者软组织厚薄决定进针深
度,一般气胸针插入一半即可(约
4厘米〜5厘米)。

待插针通畅后
用胶布略加固定,针管口及暴露
部分用纱布进行包绕防止尘埃吸
入。

®腹部刀伤如创口过大可能
伴随有腹腔内脏器脱出的情况出
现,此时不要试图将脱出的脏器
推回腹腔内。

要用生理盐水或清
水浸湿的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在脱
出的脏器表面,有条件的情况可
用碗或盆扣住外露的肠管再进行
保护性包扎,如现场无条件也可
以用干净的塑料袋内装一些清水
包住脱出的脏器来预防肠道水分
丢失。

这是由于一旦肠道水分丢
失严重,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坏死。

肢体离断常见于利器切割、
爆炸或啃咬,根据断离程度和创
伤的性质,肢体离断可分为完全
离断和大部离断两种。

在急救过
程中首先要对断肢的肢体残端进
行止血,如遇大动脉喷射出血可
采用止血钳或止血带止血法。


后要将离断的残肢清洗后用密封
塑料袋包好后再放入装有冰水混
合物的容器中,严禁将断肢直接
放在冰水中保存。

此外,民警在现场救治时首
先应评估周边环境是否安全,应
确认袭击者是否已被控制或逃
跑,需要在危险消除后进行救治,
以防止嫌疑人再次对民警或伤者
进行袭击;另外,还要观察现场
的自然情况及交通情况是否适合
现场救治,不适合的应转移到安
全地区再进行救治。

三、枪伤的特点及紧急救治
方法
与刀伤中的“刺伤”和“割
伤”不同的是,枪伤中子弹的制
伤原理是“冲击”和“挤压”。


弹射入体内会形成两个“空腔”,
一个是“永久空腔”,是指弹头入
射人体内后首先会在惯性的作用
下撕裂入射点的人体组织,进而
产生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弹
头在体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可
修复的一个空腔,是弹头杀伤人
体的最直接方式;另一个是“瞬
时空腔”,它是由高速的弹头穿
过人体组织时产生的压力波形成
的。

由于人体密度远高于空气,
弹头在身体内高速运动时会挤压
人体组织形成压力波。

对于人体
软组织,压力波会使弹头产生的
初始伤道急剧扩张,形成的瞬时
空腔直径最高可达弹径的30倍。

这种力量促使空腔剧烈反复震荡
严重损伤肌肉、血管和神经,还
可折断未直接命中的骨骼,中弹
者会迅速丧失作战能力乃至死
亡。

需要注意的是,在枪战中一
旦出现伤员,消除危险要比救治
伤患更为重要。

待危险解除后要
2/0 S 3 |
nA

v
l

N
V
O
N
O
O
l «D C
8 {«<4
i 046
实战技能
将伤患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进行救治,无法转移或来不及转移时,应利用地形地物,在有警戒的前提下进行救治。

枪伤伤道深,通常伴随大量出血的情况,此时普通的加压止血法不易实施也不能保证效果。

在四肢出现中枪的情况下,正确 的处置办法是立即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分为多种类型,目前最流 行的是旋压式止血带,这是一种伤者能够自己操作的工具,首先 将止血带套在伤口近心端5厘米 的皮肤完好部位,利用魔术贴调整固定止血带,通过转动旋压绞棒对绑带不断收紧达到止血的目 的。

如果是大腿等肌肉发达的部位,单根止血带往往不能成功止血,还应及时在第一根止血带上方使用第二根止血带进行止血。

止血后记录止血时间,在室温下, 肢体远端缺血时间超过4小时后 可出现永久性损伤,2小时内不需要松解止血带,2小时~6小时可视出血情况换用其他方式止 血。

如果超过6小时,则不应将止血带松解,以防止坏死肢体的 细菌随血液回流至身体;在躯干 中枪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止血带, 要采用止血粉、止血敷料快速止血。

目前比较主流的止血粉是壳 聚糖止血粉,其原理是加强了血液中血小板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 很强的吸水性,可以快速吸收伤口附近的血液和细胞液体从而缩 小伤口的面积,对伤口附近的血管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从而有效
阻止血液流出。

其具体使用方法
是撕开止血粉包装袋,快速清除
多余的血液,将止血粉整袋倒在
伤口上并按压伤口 5分钟,如仍
然出血则继续按压5分钟,最后
包扎伤口保持局部压力防止细菌
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绝
大多数的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的
靶场大多缺乏相应的急救器材和
具备急救技能的教师和教官,且
大多数靶场都远离市区,距离可
以医治枪伤的医院路途较远。


旦出现意外事故,救护车很难在
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此时如果不
能有效进行现场紧急救治,很可
能出现危及伤者生命的情况。

四、推广和开展T E C C培训
工作的方法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
内T E C C的培训多为民间救援团
队或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没有统
一的组织架构,整体水平良莠不
齐,有些教官甚至没有亲自参与
过救援,只是通过培训获取了教
官资质,当被问及较深的急救问
题时一般难以给出专业、准确的
解答。

相比之下,由北京市急救
中心组织的急救员培训课程令人
印象深刻,所有教师都是奋战在
一线急救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有
大量的急救经验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课堂互动性强,培训效果好。

笔者认为,各地公安机关可
依托当地的急救机构,对有兴趣
的民警开展“急救小教官”的一
级培训,再由这些小教官对基层
民警进行二级培训。

公安院校和
训练基地的警务实战教官也可以
加人进来,与急救小教官一起结
合执法实践将战术救援等科目逐
渐融入,共同开发出适合国内执
法环境的T E C C课程。

五、结语
T E C C战术紧急伤员救护技
术在经历多年发展后已逐步成为
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成为发达
国家执法、消防、急救、救援等
部门人员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多
起案例中对挽回警员生命发挥了
重要作用。

反观国内在急救方面
的培训却鲜有开展,通过现场紧
急救护技术挽回民警生命的案例
更是寥寥无几。

这一方面源于我
国警务实战教培工作一直以技战
术为主的惯性思维所致,另一方
面也在于所配发的急救装备和器
材的缺失。

战术紧急伤员救护类
课程的开展是大势所趋,将其尽
早引人到我国警务实战教育训练
培训工作中对有效降低民警执法
风险,特别是人身伤害风险具有
重要意义。

B
(本文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
级课题“对阻碍民警执法行为现场
处置规范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
编号:2019JK F412)
(编辑:卢建义)
注释:
①丰英群.134例刀伤急救分析.陕西医学杂志,1993.4 : 220-221.
②黄小兰.腹部刀伤的急救与护理.当代护士,2009.9 : 70-71.
③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急救.保健时报,2004-12-23 : 11.2020/1
2 < t? w »4 I G 0 N G A N J > 0 -< c: l 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