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历 史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1是出自《左传》的三则材料,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秩序彻底崩溃
B.天子权威丧失诸侯地位上升
C.儒家伦理受到统治者重视
D.新的政治秩序正逐渐形成
2.《续汉书·百官志》记载:“至孝灵在位,大建尊州之规:竟无一日之治。

故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袁绍取冀,下制书于燕、朔;刘表荆南,郊天祀地:魏祖据兖,遂构皇业。

”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汉末
A.政治腐败的根源
B.地方割据的缘起
C.行政区划的调整
D.中枢机构的变动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

这一特征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
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
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4.伊本·拨图塔(摩洛哥人,元顺帝时来中国访问)、马可·波罗、汪大渊(元代中国旅行家,曾到过海外数十个国家)在自己的行记中都曾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之类
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8页)
的记载来描写中国的对外港口。

这客观上反映出元代
A.对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
B.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C.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
5.清中期,朝廷开始为书写“国史”准备材料,要修本朝人物的传记时,清帝下令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们统统编入《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

这说明当时
A.修史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价值观念根深蒂固
C.人物评价标准出现偏差
D.社会秩序逐渐出现动荡
6.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

图1为当时官民部分对话,对话折射出当时
A.地方官府应对新形势无力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西文化间的隔膜与冲突
D.传教士为列强侵华服务
7.表2是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统计的中国近代某一时段全国译书(官方、民间皆在统计范围之内)统计简表。

该时段是
A.1860—1862年
B.1884—1886年
C.1902—1904年
D.1931——1933年
8.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一文中指出:“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制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

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

”这表明陈独秀
A.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B.反对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C.思考新的社会改造路径
D.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9.表3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我国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单位:1000海关两)。

其中B代表的是
A.农业机械
B.纺织机械
C.冶炼机械
D.交通机械
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8页)
10.图2显示的是中国
A. GDP 增长及占世界份额比例走势
B.缴纳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走势
C.制造业产值及占世界份额比例走势
D.农业产值及占 GDP 总额比例走势
11.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
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

这说明
A.欧洲中世纪地图仅用于宗教宣传
B.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
C.欧洲中心论思想有悠久历史传统
D.天主教会无视美洲新大陆的重要性
12.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最接近人文主义内涵的是
A. “反教皇不反上帝,反教会不反宗教”
B. “改革前是国际宗教,改革后是地方宗教”
C. “打倒了对权威的信仰,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D. “世俗权力有权管辖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
13.图3是沙皇时代和苏联时期(1937)世界主要工业国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变化表。


中我们可以看出
A.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B.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不大
C. “一战”后德国综合国力逐渐超越英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8页)
14.表4列举的是英、法、美、德四国不同时期在工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排序。

其中丁代表
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5.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尽管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枷锁建立了一系列共和国或君主国,但
很快依附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继续充当北大西洋地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这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
A.大资产阶级和地主掌控政权
B.独立后各国各自为政缺乏必要联合
C.无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
D.基本保留了殖民地时代的经济结构
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国礼”分类表
主要类别代表物品
科学仪器类大型地球仪、反射式望远镜、气象温度计、水文计、风力风向计等武器类前堂燧发火枪、连发手枪、卡宾枪、战列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等
生产设备类万能蒸汽机模型、滚动印刷机、织布机、棉纱机、珍妮纺纱机等
文体艺术类著名城市及公园的图像、王室画像、毡毯、图书、钟表、花瓶等
—据黄宇蓝《从马戛尔尼送礼看中西文化差异》等材料二
关于觐见的礼节,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坚持
说,觐见时使团代表只是单膝跪地,还专门绘制了
一幅小斯当东(副使的儿子)单膝跪地拜见乾隆皇帝
的画(图4),以作证明。

但是,清帝国的有关史料
记载马戛尔尼一行向皇帝恭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是一个在日后不断被放大的争执。

——据记录片《中国》第二季08《觐见》材料三
以往研究多认为,以乾隆为代表的清政府对马戛尔尼使团及其国礼抱有一种视为平常、妄自尊大的态度。

但根据牛津大学沈艾娣教授的研究,乾隆当时并不是完全自大无知的,事实上他已经感受到了英国的威胁。

在马戛尔尼使团走后,乾隆多次下令、再三要求沿海加强防范,命令税官按律征税,不准敲诈,不得对英国商船加税以免给英国人提供军事入侵的借口。

此外,史料中还有关于清朝地方政府做好军事防御的记录。

—朱柏林等《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赠送国礼及清政府前后态度变化初探》
(1)分析英国挑选材料一中所列物品作为“国礼”的主要目的。

(6分)
(2)关于使团觐见乾隆皇帝时行礼的细节,双方为何会在传播中产生巨大分歧? (4分)
(3)对于乾隆皇帝对待使团及其国礼的态度,你接受哪一种观点? 说明理由(4分)
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8页)
甲午战争与中国社会心理
材料一
日人本短小若侏儒,从无高至四尺以上者,不似华人之身材高大体态昂藏(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

”“一经开仗,我华兵以大欺小,其不至糜烂者几希,日人其奈之何哉?”“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与尔,尔乃
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摘自《申报》(1894年7月20、28 日载文)材料二
夫华夏夷狄者,内外(居住地理位置有内外之别)之词也,居乎内,即不得不谓外此者为夷。

苟平心论之,实我夷而彼犹不失为夏。

中国尝笑西人冠服简陋,西人即诘我之发辫有何用处,亦无以答也。

无怪西人谓中国不虚心,不自反,不自愧,不好学,不耻不若人,至目为不痛不痒顽钝无耻之国。

——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1895年)材料三
日本之步武泰西至速也。

故自维新至今三十年,而治艺已成。

大地之中,变法而骤
强者,惟俄与日也,俄远而治效不著,文字不同也。

吾今取之至近之日本,察其变法之条
理先后,则吾之治效,可三年而成,尤为捷疾也。

——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1897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心理嬗变的理解。

(14分)
历史试题 第 6 页(共8页)
宣传画与时代风貌
材料
(1)图5至图8是创作于20世纪同一年代的宣传画,判断其创作的年代并说明理由。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时代风貌。

(8分)
历史试题 第 7 页(共8页)
“甜蜜的生活”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英国贝得福得公爵夫人引入了下午茶的习惯。

随后茶成为英国生活的基本元素。

一切阶级都会消费茶叶。

早晨和黄昏你会看到很多露天摆放的桌边,马车师傅和工人坐成圈,大口喝着美味的饮品。

而且英国人喜欢在茶中加上蔗糖,没有糖英国人就不知道如何生活,“甜蜜的生活”成为常态。

19世纪时,如果你坐在一张红木桌旁饮用了加了糖的茶,便几乎和世界上所有大洲都产生了关联。

你与护卫各大洲之间航线安全的皇家海军产生了联系,也与一个长满触手的资本主义机器产生了联系,而英国正是利用这一机器控制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掠夺了当地的各种商品,包括可为本国普通居民提供的那些。

—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博物馆编《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19世纪中叶的相关史实,以“甜蜜的生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5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历史试题 第 8 页(共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