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石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段时间在《亚东印画辑》和《亚细亚大观》中搜集中国古塔老照片的时候看到这个——“顺义石幢”,这个不是塔,但也有“塔”样,算是“老照片里的中国古塔”的一个花絮吧。

北京市顺义区的历史,在顺义区政府的网站上是这样写的:“顺义,春秋战国地属燕国,汉朝初年置狐奴、安乐县。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为顺州。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置归顺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顺义郡。

顺义之名由此出现。

唐末仍为顺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降顺州为顺义县。

清雍正立六年(公元1728年)直属京师顺天府。

民国三年,属直隶顺天府。

民国十七年改属河北省。

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通州专区。

1958年3月划归北京市。

1998年3月撤顺义县,设北京市顺义区。

” 曾经有座石幢一直是这座老城的标志。

幢,最早是指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时主要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而关于“经幢”的说法,最早来源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意就是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写经挂在高幢上或其他高处,可以让看到、接近甚至粘上风从经幢上吹落的灰尘的众生不入地狱。

唐代中期以后,这种经幢的形式始在中国盛行,多在佛寺大殿前矗立。

早期的经幢在形式上可能接近旌旗,由丝布及木竿构成,后发展为石刻。

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

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

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

幢身立于基座上,下层幢身刻经文,上层幢身镌题额或愿文,再上覆一幢顶。

基座及幢顶多有狮子、罗汉等雕刻。

顺义现在有座石幢环岛,中间立一高大“石幢”,早非当年原物(现在这个实在太丑),那这个位置是否是旧时石幢所在地呢?幸得网友四慎提点,我在首都图书馆的北京记忆网站()找到一张民国时的顺义县城地图,在四门对应大路的交汇处,也就是顺义老城的中心,标记了一处原点,旁注“石塔”,想来应该就是指石幢了。

为了准确,我把这张地图合成到Google Earth里,经过比对,正好就是现在的石幢环岛附近。

首都图书馆藏民国22年(1933年)出版的《顺义县志》中的顺义县城图
叠加了顺义县城图的Google Earth
从照片里看,石幢呈平面八角形,最下面是三层磊石底座,上面置逐渐缩小的三层仰覆莲瓣须弥座,须弥座束腰处石雕图案看起来像戏狮或海马,基座上是下层幢身,照片放大后还能看到上面刻有文字。

比较奇特的是幢身周围还有一圈共计八根石柱,石柱每间隔一根上还有一条盘龙。

八根石柱支起上面的双层顶,再上是幢身上层,也能看到刻有文字,同样被一圈八根石柱包围。

幢顶下有木质的加固件,“幢刹”呈双球状,还装饰有花纹。

整个石幢高大繁复,尤其是幢身周围的石柱一方面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起到支撑的作用。

我以前看到的石幢
都很简洁,但也很不稳定,容易倒塌。

据顺义县志载此石幢修建于唐代,我比较相信这种说法,因为须弥座上的装饰、幢身上的文字、幢身周围石柱上的盘龙和云居寺的都很像(须弥座上的装饰像云居寺地宫口那座石幢上的图案、幢身上的文字像雷音洞内墙上的刻经、幢身周围石柱上的盘龙像雷音洞口唐碑上的龙)。

从照片里还能看到20世纪20-30年代的石幢附近非常繁华,旁边的包子(也可能是馒头)摆在一边招揽生意,旁边的蒸笼还冒着热气;石幢的基座上立着一根扁担,放着一个篮子和一个鸟笼;后面的房檐下还挂着三个鸟笼;旁边的街道熙熙攘攘,很明显是个冬日的早晨,一个路人带着包耳帽,着长袍,两只手还塞在袖子里……
遗憾的是这座石幢在1953年被拆除,1991年修建了这么个“东西”……最后特别感谢一下我的同事HXM,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帮我拍了现在的“石幢”。

Google Earth里看现在的顺义石幢环岛
现在的“石幢”
现在的“石幢”
照片原配日文说明
北京顺义的石幢
顺义就在我们身边。

天天工作生活的首都国际机场地区就是顺义的地界。

可对顺义知多少呢?我还真说不上一二三来。

有一天,参加顺义吴裕泰茶庄石幢新店的开张仪式,因为我不认识“幢”这个字,查了字典才知道怎样读音,遂产生想了解一下石幢的念头。

幸好车路过石幢,拍了几张照片,幸好
同车坐着“老顺义”-一位专搞文化的热心人,让我对石幢有了一个认识。

原来,石幢来源于唐代,与佛教有关。

唐代人心目中的经幢,是指刻有“陀罗尼”的石刻,称为“石幢”。

唐宣宗年间有位叫蒋复的人曾说:“夫石幢者,镌写陀罗尼真言,即西国惠人心传秘密也。

”这么说,那石幢上刻着的字就一定是经文了。

顺义现在的石幢上没有经文,“老顺义”说:“现在这个石幢,是后来修的,原来的身首各处,好像一个在顺义公园里,一个在哪个单位里。

剩下的也不成样子,这个石幢要是倒了,就不吉利,顺义人信这个,修的这个不是原样,也有那个意思,”
确实,据顺义县志记载,顺义石幢系唐时故物,上有浮雕海马瑞兽,海水江崖,纯禀自然。

来到顺义的年代,有说是清代,有说不详,虽尚有可疑,但文物实为精品。

石幢今已残毁不全,能保留下来实属难得了,也多亏那些尊崇历史信奉佛教的顺义人。

从远处看,石幢是个大石柱子,有八个对称的棱角,近看,上面有雕刻着很多动物、山水。

图案含义肯定是祥瑞的意思。

到底这石幢发生了什么?到底何时落户到顺义?
想像的思维让我飞速旋转:大唐西域佛祖开光,陀罗尼真言开创出一个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人们生活安逸,社会其乐融融,大唐文化逐渐向南北传播,唐末于此置顺州,明初改为顺义县,经过几代移民几朝更迭,视萨满教为本教的清朝大量吸收了佛教,在全国很多地方竖起了石幢。

这年,顺义成为京城重要的生产生活基地,于是,佛门弟子在这建造了石幢,举行了隆重仪式,于是,顺义年年丰顺,人民年年义达。

而现代作家王克臣一本《风雨故园》的小说,让我飞速的想像定格在一个直观的场景中。

书中描写了顺义望泉寺村在抗击日寇保家卫国中的英勇故事,小说中几次提到了那座石幢,写道:青年农民刘景光偷挖了日军电缆被订在石幢上活活杀死,被割掉生殖器后喂狗羞辱;一心向佛的寺庙守门人被残暴的日军抓来点了天灯;不愿当泄欲工具慰安妇的姑娘荷花被禽兽抓来绑在石幢上将毒蛇放进裤裆羞辱……可见,这石幢是见证了怎样的一段屈辱惨痛的历史。

看如今顺义,新城与老城混杂着交织着,车流不息的立交桥与僻静的乡村土道呼应,林立的大厦高楼与低矮的平房院落对话,现代科技与农耕文化共存,古老潮白河的滨河公园将在08北京奥运产生水上运动比赛奖牌……
立于顺义最高点城北的石幢,已被高楼掩没,但它所立之地,却是永远不可动摇的佛门之路。

它依然保佑着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延续历史,这大概是最初设石幢的目的吧。

可以说顺义县城的标志就是这个石幢,石幢又标志着北京城东一个永远的顺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