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语文课遵法循路探骊得珠教案华东师大版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一石钟山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一石钟山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特殊句式,学习在语境中理解和把握词义;
2、了解宋代山水游记因事说理的手法,理解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的特点。
3、感受并深入理解作者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深入探究的科学实证精神。
2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比较浅近,加之高二学生的文言积累水平,所以读懂完全不成问题。
但是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推敲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也停留在贴标签式的简单结论,因而也无法品味行文过程中作者的匠心独运。
因此本文的教学拟从关键字词的推敲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证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赏析作者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并深入理解作者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深入探究的实证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温故知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就是通过游览褒禅山而收获了“尽志无悔”以及“深思慎取”的道理。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石钟山记》,同样是一篇宋人的山水游记,那么苏轼游览石钟山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2【活动】内容梳理
1、根据预习概括苏轼此行的收获是什么?
明确:
(1)发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2)懂得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二《项链》教案
项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本文曲折的情节,学习精巧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使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讨玛蒂尔德的形象,了解平民生活的艰辛,发现平民质朴品格中的光彩,引发对物质、对人生进行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运用对比法分析人物、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项链”导入。
二、预习作业回顾,理清情节,体会小说构思之巧妙,情节之合理。
1、用一个字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提出三个如果:如果玛蒂尔德不参加那个舞会该多好啊?如果玛蒂尔德不丢那条项链该多好啊?如果玛蒂尔德早知道那条项链是假的多好啊?请问这三个如果可能成立吗?请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小说情节上的伏笔。
三、用对比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
(一)、分析人物形象1、比较玛蒂尔德丢项链前后的变化。
学生讨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比较项。
主要抓住外貌、命运和性格的变化。
2、通过玛蒂尔德丢项链前后变化与否的探讨,更全面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二)、把握作品主题1、提出突破口: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比较“灰姑娘”和“玛蒂尔德”遭遇的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抓住出身、经历、结局的不同点,探讨本文的悲剧意义。
3、抓作者的感叹句。
“丢项链”这件事情使主人公命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
四、迁移拓展:比较玛蒂尔德和包法利夫人的虚荣心理,抓住穿着、机会和结局三方面进行对比,正确认识虚荣。
五、教师小结人物形象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处下层,为了在舞会上出风头,借了好朋友一串钻石项链却不幸将它丢失了,为了偿还这条项链,她耗费了十年光阴,变成了穷人,一贫如洗,造成悲剧。
我们通过作者对玛蒂尔德丢项链前后变化的对比,看到她不幸的遭遇以及虚荣的心理。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五单元 15.蒹葭 教案
高一语文指导教学书教学目标:1、体会抒情主人公坚持不懈、上下求索的追求探寻精神。
2、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形式在诗中的运用。
3、学习通过把握意象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秋水伊人”这一核心意象。
2、体会诗人苦苦追寻的求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积累的描绘秋景的诗句。
2、简介《诗经》。
A、《诗经》内容(305)风,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分为大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雅(贵族作品),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B、“赋”、“比”、“兴”表现手法及影响“赋”:铺陈其事——叙事和抒情“比”:以此物比彼物——比喻和比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气氛。
C、《诗经》的由来:汉代的学者有采诗的说法。
后研究者认为,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
在孔子时代,《诗》被用为儒家学派的教材。
秦代被焚烧,至汉复传,传诗者为齐、鲁韩毛四家,现称鲁人毛亨传的为“毛诗”,汉代独尊儒术,将之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D、《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它的出现及它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
《诗经》中尤其是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大。
二、新课传授:(一)自学:1、朗读课文,把握诗中蒹葭、白露、伊人等主要意象。
请全班同学推荐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蒹葭》,若读得不理想教师可以启发:如果你是在表达对你很喜欢的一位朋友的感情,你应该怎样读?2、参照注释,疏通句意。
要求:疏通文句部分,明确文言词法句法知识。
提示:关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
3、小组互帮讨论:《蒹葭》的表现手法及形式特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重点理解“伊人”指代什么?或隐喻什么?(2)本诗是思念“伊人”之作,那么,为什么开篇不直接写“伊人”,而先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提示:把握这两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语文课遵法循路探骊得珠教案华东师大版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语文课-遵法循路探骊得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目标:认真解读考纲,发觉高考命题转变,将赏析语言和表达技术作为探讨点,让学生明确一套高考题中所贯穿的该考点的相关知识系统、题型、答题方式技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例归纳总结表达技术在文学作品〔诗歌鉴赏、散文阅读〕中的考察方式,明确答题方向、答题进程。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轮温习,学生单点知识系统全然把握,但在考点的融合上能力欠缺,一套试卷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要求上不能清楚到位。
本课时要紧解决学生在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术方面的明白得和运用能力,一线贯穿,从语言表达题入手,把握诗歌鉴赏、散文阅读、写作在此考点上的要求。
教学进程一、引入:写在前面(«新考纲»解读感想〕:语文最核心的本质在语言和思维。
习得语言,让它成为生活中交流沟通的工具;提升思维,拥有良好的思维适应和成熟的思维品质。
不管在语言根底题的辨析与纠结中,仍是在古诗文模糊到清楚的准确把握里,抑或在文学作品阅读的意会和言传间,在写作的准确审题与深刻表达上,咱们都要表现出对语言的准确严谨的体验琢磨,展现着思维细致深刻的轨迹走向。
惟其如此,语言和思维比翼齐飞,才能在出色的语文空间自由翱翔!二、从一道语言表达题开场:(2021·佛山检测)平实的语意能够用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加倍生动形象,如阿拉法特在联合国会议上就曾如此表述“和平的期盼〞和“战斗的决心〞:今天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但也是带着捍卫祖国的战士的枪来的。
请在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将原句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表述,不得改变原意。
(4分)答:(1)杜甫吟咏韭菜的诗句,至今令人回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风雨露时节,小草一根根长出地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如)(1)一千连年前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教案华东师大版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教案华东师大版一、翻译方式〔一〕运用六字诀一、增〔单变双〕二、补〔省略句〕3、留〔专名术语〕4、删〔助词衬字〕五、换〔用法转变〕六、调〔倒装句〕〔二〕把握直意法一、直译依照句中语言环境和语法构造,落实每一个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译准每一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一字一字译〕二、意译依照原文大意,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
乞骸骨、山陵崩……〔三〕抓住得分点一、实词:〔1〕通假字〔2〕活用词〔3〕古今异义词〔4〕多义词二、虚词:〔1〕而〔2〕乎〔3〕其〔4〕且〔 5〕所〔6〕为〔7〕焉〔8〕也〔9〕以〔10〕因〔11〕于〔12〕那么〔13〕者〔14〕之〔15〕与〔16〕何〔 17〕乃〔18〕假设3、特殊句式:〔1〕判定句〔2〕被动句〔3〕倒装句〔宾前置、谓前置、定后置、状后置——介词构造后置〕〔4〕省略句〔省主、谓、宾、兼、介〕4、固定句式:〔1〕有以、无以〔2〕有所、无所〔3〕如何、奈何、假设何、如……何、奈……何〔4〕是故、是以〔5〕因此〔6〕不亦……乎〔7〕何……为、何……焉为〔8〕庸……乎、其……乎〔9〕得无……乎、无乃……乎〔10〕……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11〕孰与、与……孰、孰假设〔12〕然那么〔13〕有……者二、翻译练习〔例文:方山子传〕〔一〕解题途径一、通过审读第3题,预见内容。
2、通过阅读全文,了解内容。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念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因此至此者,余告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仆皆有自得之意。
探骊得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归要
探骊得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归要作者:张小丽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2期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参照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逐渐获取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进而把学生打造成基础知识扎实,语文技能过硬,具有完善人格和鲜明个性的高语文素养的人才,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语文;认知规律;自主探究;口语交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探索中摸索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然而我们不能拘泥于他人的理论说教,我们一定要更新理念,还原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并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逐渐获取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进而把学生打造成基础知识扎实、语文技能过硬、具有完善人格和鲜明个性的高语文素养的人才。
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归纳和总结一些经典成功教学案例,对如何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完善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感悟提升其实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教材为知识传递媒介展开的学习讨论、研究实践与技能训练等,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立足教材,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具体操作,我们一定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亮点来牵引学生感悟语文魅力,牵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先让学生细细品读,在字里行间来感知春天嫩绿新发,夏天郁郁葱葱,秋天萧萧的落叶,冬天皑皑的白雪,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自己是一位旅者,在春天淙淙的溪水里洗脚,在夏天葱葱茏茏的树荫里远望草地上的花,在秋天品尝酸甜的野葡萄,冬天又走进了动物的童话世界,从而获得积极美好的学习情趣,领会到文章的情感和真谛,取得与作者心息相通的境界。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先饱含激情地给学生做诵读示范,努力渲染教材中的语言、景色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美,通过多重感官刺激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草原的唯美,学习作者优美的描摹手法。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信任_沪教版
课信任课时 5 课时题课文分本文经过记述在桃林主人不在的状况下,“我” 和丈夫到桃林自己着手采摘桃子、自觉析付款一事,是“我”体验到了人被相信的欢乐,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信特别重要。
○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次序(事情发展次序),掌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议论课后思虑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借助狗和猫的动作、神情的描绘,从侧面衬托教学目了主人的形象)侧面描绘标○过程与方法经过指导朗诵和抓住要点词句来达成教课目的。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做人要真挚,学会相互相信。
○教课要点公路边的通告是指引旅游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实意义;从教学重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要旨。
点和难○教课难点点能迅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认识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叙述的一件事。
教学方教授法朗诵法法教学用多媒体教课设施具板书设计教课过程教师活动第一课时扫清阻碍生字学习婆、荫、吠、沁、脾、馋、涎、翼、掏、蹦要求: 10 个生字会组词、掌握笔顺、拼音形近字:漆篮侵珊弯膝蓝浸栅湾多音字看 kan kan尽jin jin撒 sa sa好hao hao词语学习词语解说:终究:结果 ;原委醒目:明显突出,引人注意。
一览无余:把光景所有看在眼里;将什么东西都所有看在眼里。
动人肺腑:原指芬芳凉快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觉舒坦,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生动,回味无穷。
垂涎欲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
也形容特别眼红。
谨小慎微:形容慎重当心,丝绝不敢粗心的样子。
风趣:风趣或可笑而语重心长凝视:集中眼光看沉醉:比喻处于某种境地或思想活动中。
近义词:凝望——凝视当心慎重——谨小慎微垂涎三尺——垂涎欲滴反义词:忽视——凝视马马虎虎——谨小慎微茶饭不思——垂涎欲滴在书上画下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婆家树荫犬吠动人肺腑垂涎欲滴谨小慎微取出风趣蹦蹦跳跳红漆醒目旺盛搁着沉醉重沉沉试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保持速度、不可以太快也不可以太慢;声音宏亮。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五单元《十六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第五单元《十六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2、体会本文借助某一常见的生活现象,运用类比、对比说理的写法来阐发事理的写作方法,领悟为官治民的道理及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2学情分析
高一是高中的起始年级,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教学目标应放在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读懂、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路,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理解作者借种树之法阐释为官治民之道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导入课文1、根据导学案提供的本文文体特点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圈划阅读重点内容。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1、根据导学案提供的本文文体特点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圈划阅读重点内容。
2、古人善于用寓言说明道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文章是借寓言来说理的?
(与这些文章一样,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也是以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的,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通过介绍种树,阐述了什么道理。
)
1、圈划阅读导学案中关于本文文体特点相关资料重点内容。
2、韩非子的《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买椟还珠》;《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柳宗元的《黔之驴》等。
(借助已有的学习资料,协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圈划和验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 理解文意,把握写法。
高二语文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本文的结构思路。
2、由表到里、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3、引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了解文中引用的诗文及典故,分析它们在说明中的作用。
2、品读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教学方法】1、观察描写法。
2、合作探究法。
3、点拨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
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他作的《过华清宫绝句》(3首)中的第一首。
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
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
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
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
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2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学案 华东师大版
南州六月荔枝丹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2)深入掌握引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点拨相结合。
3、情感目标:鉴赏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科学小品文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掌握引用的说明方法。
2、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点拨相结合的方法鉴赏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科学小品文特点。
三、学习步骤(一)默读全文,在文中给不认识的字注音,然后完成下列题目。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2、选出对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组()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生芽,发芽)B .醴.酪(甜酒)日啖.三百颗(品尝)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C.密移造化..出闽山(自然,天然)果树志.(文字记录)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D.飞焰欲横.天(横布于天边)宠幸.(幸运)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二)再次默读课文,按提示给全文分段第一段§ -§段意:第二段§ -§段意:第三段§ -§段意:(三)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在介绍荔枝果实构造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2、请回忆初中时学过的说明方法有:、、、、、等。
3、请从文中找出三种说明方法并写下例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 7.29《核舟记》教案 华东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核舟记整体结构:总起(1)→分述(2-5)→总结(6)
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情形。
船中间(船舱):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局。
船头(游览者):第三自然段:三个游览者的态、动作。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稍作点拨。
明确: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
学生思考
学生批注
学生思考
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批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批注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教师点拔明确: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说明舟尾情况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3)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6《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质疑,及朗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学习及质疑解疑的过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课标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学生回答)其中唐朝的有两位,一位是韩愈,一位便是柳宗元。
关于韩愈,谁了解他?(学生回答)很好,那么柳宗元呢?(学生回答)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被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
今天,他将伐竹取道,探林访水,去追寻自然美景。
然而,自然的美景又是否能驱散这位文人心中的阴霾呢?请与我一起走进小石潭!(一) 教师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引目标 1、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文言知识,质疑;2、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二)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前导读,获取相关信息,教师补充文章创作背景。
二、走近小石潭,品读课文——学1、A: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注解1,并补充“记”的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及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桃花源记》B:学生可在教师导入语的基础上再补充作者的相关知识,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2、学生个性化朗读课文,可自由读,两两读,摇头晃脑读,圈点勾画生字词及释义难懂的句子。
注意字音,节奏3、教师抽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读音及解释篁竹清冽坻屿嵁参差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4、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及朗读的情感变化5、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等词所表现的的情感自由朗读,以读体悟,初步把握文章情感。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华东师大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第1课时1、掌握“偻”等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三维2、学习文章对照和映托的手法。
目标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升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要点1、学习文章对照和映托的写法。
?认识“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主备人陈丽璇难点义点拨、答疑、指引、自主学习、研究教法学法解说谈论(备注增补)教具多媒体设施一、导入新课“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两位共同倡议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同样的看法。
但韩愈在排挤佛老、中兴儒学、倡议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曾学过他的《师说》;而柳宗元则着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教政给人民带来重压" 这一社会问题,今日我们学学习他的此外一篇《种树郭橐驼传》。
过二、作家作品(与学生沟通资料,教师作以增补)程柳宗元( 773- 819 年),“唐宋八大家”教之一。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学世称柳河东。
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过改革失败被贬,暮年居官柳州刺史,在柳江沿岸程种了好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
一世创作 600 多篇作品,有诗有文,如《黔之驴》《小石潭记》《愚溪诗序》《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着有《柳河东集》。
三、体裁与背景本文名“传” ,其实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微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从前在长安任职期间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领已不行考,后代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期间,豪强地主吞并打劫土地日趋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蒙受地方军政长官分摊下来的各样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稳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基层的剥削,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生凋零。
高中语文华师大版精品教案《十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研讨主题——说明文文本的核心价值时间:2021年5月17日班级:高二(1)班执教:上海市嘉定区南翔中学张丽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品读科学小品文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要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科学知识,培养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寻美的人文精神,激发对自然的文化认同。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分析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获得理性与感性兼具的阅读体验。
【教学资源】多媒体、磁贴教具【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生互动交流:文体——说明文。
生物实验室的语文课,或许这并不是一篇普通的说明文,(道具:放大镜)一起二、整体把握,抓住主干主问题——①自然知识(荔枝)科学②审美享受(“丹”,抓住)文学③人文精神(题目中何处看出?存疑)文化、情操三、分块提问,品议语言问题一——读说明文,手里要掌握什么“工具”?(知识)说明对象:荔枝(已明确)顺序:(易解决)方法:(决定说明的效果)☆问题二——说明文(本文)如何体现严谨性,保持科学本色?1、【贴图理出顺序】结构图(见板书)2、【明确】——说明顺序合理☆由主到次,由外到内,由一般到特殊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内容全面——语言使用规范举例讨论:(从略)“准确”的用词问题三——去掉古诗文或故事可否?(否)文学性语言能否盖过或代替科学性?作者怎么做的?例文:为什么以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开头?(过渡提问)老师讲授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明确】连用四个比喻,写出荔枝外壳色彩的红艳,内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液的香甜。
对荔枝作的形态作总的说明,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印象鲜明。
按照荔枝的形态特点和人们认识事物先外后内的顺序,将鲜荔枝和荔枝干进行对比,既是激趣,又是存疑;总挈全文,下文按照壳——膜——瓤——液的顺序展开说明,也是全文的纲。
聚焦语用探骊得珠——小学教材写景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聚焦语用探骊得珠——小学教材写景课文教学策略初探胡春霞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语句精妙传神的写景散文。
写景文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阅读教学应该把教学目标定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上,使课堂教学始终围绕语用这个中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胡春霞
【作者单位】[1]湖南省衡东县洣水镇文冲完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借景抒情,寓景于情——小学语文写景类课文教学策略 [J], 黄晓丹
2.小学中段语文写景类课文\"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 [J], 曹颖
3.小学中段语文写景类课文“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 [J], 曹颖;
4.借景抒情,寓景于情——小学语文写景类课文教学策略 [J], 黄晓丹;
5.基于学生课堂生长的小学语文写景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J], 黄逸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下册第一单元《二晨昏诺日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下册第一单元《二晨昏诺日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下册第一单元《二晨昏诺日朗》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能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2、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能够对自然景物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参差不齐。
尤其对于散文的阅读,学生普遍感到“头疼”,往往能读懂文章的主题主旨,但鉴赏能力的缺乏,让学生对于此类文章兴趣不大。
3重点难点
从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技巧等方面入手深入赏析本文,学习并借鉴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文章壮丽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晨昏诺日朗
同学们,自然拥有着广博的胸怀,它的一切不仅仅只是江南秀美,它同样兼容着壮阔与雄伟,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晨昏诺日朗》,一起来欣赏赵丽宏笔下壮丽的西部风光。
活动2【讲授】晨昏诺日朗
内容理解与品读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了作者几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
明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
第1至3段,是作者第一次观察诺日朗,时间是第一天的黄昏。
写夕
照中的诺日朗瀑布。
第4至7段,是作者第二次观察诺日朗,时间是第二天清晨。
写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
第8至9段,写了作者第三次观察诺日朗瀑布的印象。
时间是第二天的上午,观察地点是在诺日朗背后的山坡。
写诺日朗瀑布的源头——海子。
部编五上语文《搭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搭石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在语言情境中读准多音字“间”,会写“隔”“汛”“挽”等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汛期”“俗语”的意思,积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二)学习速读,明确速读的要求,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三)在快速默读过程中概括课文描写的画面,从具体事件中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搭石场景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一)阅读“单元篇章页”,了解单元目标1.PPT出示单元篇章页内容,快速阅读,了解内容。
2.点明单元学习目标和任务。
(1)学习目标。
学习快速阅读,使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2)学习任务。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谈话揭示课题,学习速读今天我们要学着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来学习刘章爷爷的《搭石》,看谁最能干。
1.借助“课前导语”,初识速读。
(课件出示)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不要停”“不回读”。
(2)明晰速读要求:快速默读也要有质量,不是越快越好,每个字、每个标点都要看到;看的速度要快,要集中注意力看。
2.利用计时器,练习速读。
(课件屏幕上出现计时器,计时开始)学生默读课文,读完一遍抬头看屏幕,记下所用时间。
3.根据要求,自我评价。
在相应表格内打星。
想一想哪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明白快速阅读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跳过去继续往下读,不要回读。
(三)交流学习单,整体感知1.用关键词写出第一次速读中了解了哪些内容,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写在学习单的第二、第三行中。
2.同桌相互交流“信息”和“问题”。
3.理解“搭石”。
什么叫搭石?从文中找出解释的句子用“___”画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1)读句子,随机学习“间隔”。
(读准多音字“间”,指导书写“隔”,借助插图理解词语“间隔”)(2)抓住“平整方正”“二尺左右”,想象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的画面。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第二学期《项链》教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教学重点: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教学流程:一、导入1.介绍莫泊桑及其主要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
他应征入伍。
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达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
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师居斯塔夫·福楼拜。
10年间,他完成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
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女雇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莫泊桑的传世佳作大多是在1880-1890这十年间创作的。
在这期间,他曾经自我调侃道;我像流星一样划进文坛。
而自己的一生也如流星般短暂。
但是毫无疑问,这颗流星是文坛最闪亮的一颗。
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头痛的发作日趋频繁,右眼的调节功能全部丧失,心跳紊乱,再加上他放浪形骸,因而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情绪屡见不鲜。
自1885年后,他转向长篇小说的创作,六部中除了《一生》外,其他五部都是这个时期的创作。
80年代末期,由于莫泊桑思想上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加强,以及法国文学艺术中颓废倾向对他的影响,不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锐减,而且他观察研究社会现象的兴趣也日趋淡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语文课-遵法循路探骊得珠教案华东师大版教学目标:认真解读考纲,发现高考命题变化,将赏析语言和表达技巧作为探究点,让学生明确一套高考题中所贯穿的该考点的相关知识系统、题型、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例归纳总结表达技巧在文学作品(诗歌鉴赏、散文阅读)中的考察方式,明确答题方向、答题过程。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单点知识系统基本掌握,但在考点的融合上能力欠缺,一套试卷在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要求上不能清晰到位。
本课时主要解决学生在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一线贯穿,从语言表达题入手,掌握诗歌鉴赏、散文阅读、写作在此考点上的要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写在前面(«新考纲»解读感想):语文最核心的本质在语言和思维。
习得语言,让它成为生活中交流沟通的工具;提升思维,拥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成熟的思维品质。
无论在语言基础题的辨析与纠结中,还是在古诗文模糊到清晰的准确把握里,抑或在文学作品阅读的意会和言传间,在写作的准确审题与深刻表达上,我们都要表现出对语言的精确严谨的体验揣摩,展示着思维细致深刻的轨迹走向。
惟其如此,语言和思维比翼齐飞,才能在精彩的语文空间自由翱翔!二、从一道语言表达题开始:(2010·佛山检测)平实的语意可以用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阿拉法特在联合国会议上就曾这样表述“和平的期盼”和“战斗的决心”:今天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但也是带着保卫祖国的战士的枪来的。
请在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将原句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表述,不得改变原意。
(4分)答:(1)杜甫吟咏韭菜的诗句,至今令人回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风雨露时节,小草一根根长出地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一千多年前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2)多情的小草,在春风和雨露的歌吟里,在大地上排列着,把自己排成诗行。
所谓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就是要求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来表达原句的意思,使表达生动形象。
注意展开想象,合理运用表现手法。
三、比较2012年与2013年的考纲变化:2012年考纲(现代文阅读)1 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 分析综合(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 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3重庆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
1. 理解B(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 分析综合C(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把握作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3) 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4) 分析文章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 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3. 鉴赏评价D(1)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艺术(2) 赏析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情感,评价作品的艺术魅力(3) 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4. 探究F(1)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加以体察、阐发和评价(2) 基于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解读(3) 探讨社会、作者与文本的复杂关系鉴赏评价部分发生了巨大变化: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艺术成为一个新的考点出现。
四、回顾诗歌鉴赏复习中表达技巧的知识系统: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二)、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三)、篇章结构(一)、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比拟、借代、对比、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双关等(二)、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诗中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借景、托物、借史、借事来抒情。
)间接抒情 (1)、托物言志 (2)、借古讽今 (3)、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寓情于事描写: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白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细节描写、远近高低结合(写景的角度)、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观察描写角度)(二)、艺术手法 2、表现手法(1)、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用典-衬托-对比--赋、比、兴-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虚实关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虚实相生动静关系以动衬静-由静到动(3)、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三)、篇章结构1、篇章结构的外现方式:首句标目、承上启下(过渡)、有总有分、以小见大、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层层深入、铺垫、卒章显志等2、古典诗歌以及词曲内部客观存在“起承转合”结构模式。
其常与律诗中“首、颔、颈、尾”四联相对应,与绝句中四句的位置相对应,与词曲中“开头、展开、过片、收束”相对应。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同学们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考点及考题呈现:五、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典例呈现(一)2013重庆高考样卷诗歌鉴赏题12. 阅读下面两首七言绝句,然后回答问题。
(7分)春曰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 两首诗的末二句写景状物的表现手法有何相同?描写对象的情态有何不同?(3分)12. (1)相同:拟人;不同:静态与动态。
(二)2012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三)2013重庆高考样卷文学作品阅读:梁实秋《雅舍》(3)“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空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
“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
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撅,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17. 文章第三段从哪些角度写了“邻人”、“鼠子”和“蚊子”的特征?它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5分)参考答案:17. 分别抓住声音、动作和形状特征描写。
语言简洁,描写细腻,句式灵活,善用排比句。
(四)张晓风《月,阙也》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两例并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1)语言富有哲理性(或“有丰富的意蕴”)。
如“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让人读后如坐春风。
(2)文章善于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节律美和诗意美。
如“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一段充分利用拟人和排比,语言生动;细细品来,满口生香。
(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举例略。
(4)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举例略。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3分。
其中,答出要点1分,举例恰当1分,赏析准确1分。
)(五)贾平凹《古土罐》请举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6分)(1)白话之中巧用文言,亦庄亦谐。
如:“其貌亦丑”“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缘份啊!”“让外人观之叹我收藏之盛,让我抚之念兄友情之重。
”(2)多用短语,轻快活泼。
如:“多朴素,多大气,多憨多拙”“。
当然,君子是不夺人之美,我不是夺,也不是骗,而要以金购买或以物易物”。
(3)运用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
如:“我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气候,却无统帅,您那里则有将无兵,纵然一本巨大,但并不是森林”。
(4)诙谐幽默。
如:“在权力、金钱、女色、名誉诸方面,我绝对有共产党人的品质,而在土罐方面不行。
”(答出两点即可)六、反馈训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设置一道表达技巧的问题,并自己拟写出答案,包括评分细则。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代指京城长安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3分)①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