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范文(精选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范文(精选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化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必需有明确的教化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化性。
以下是我整理的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范文(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⑴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⑴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漂亮。
2、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感情朗读的实力;阅读想象实力;会背课文;积累美丽语言。
3、情感目标:
培育审美情趣和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漂亮的姿态,想象画面,培育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
象和描写的美丽。
2、通过让学生观赏漂亮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全文解读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师小结:本段作者干脆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漂亮。
比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探讨:
⑴ 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是什么姿态?
⑴ 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
⑴ 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
(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⑴ 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 想象:蜻蜓会告知我什么?小鱼呢?
(自由探讨)
三、总结全文
课文根据看荷花的依次进行叙述,语言朴实美丽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给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
将学生课前打算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育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得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像一幅画(美)
花:半开、全开、含苞
其次篇: 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领会荷叶荷花的漂亮动人的丰姿,感受大自然这位杰出的画家奇妙的创作。
2、借助网络学习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在直观地展示中积累、运用语言,使荷花这一大自然的杰作深深地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3、在开放、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美、观赏美、创建美,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观赏,建构情境场
(课始,播放荷塘美景,拨动学生心弦)
同学们,能向大家介绍你看到的画面吗?
看到这么美的荷塘美景,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是啊,叶圣陶爷爷还为此写下了美丽的文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读,在你最观赏的句子下做个记号。
二、研读,呈现姿态美
1、在叶爷爷的眼里,这满池的荷叶、荷花又像什么呢?那这画中有些什么呢?(板书:活的画)
2、这又是些什么样的荷叶、荷花呢?让我们细致读读第2小节。
(板书:荷叶荷花)
3、谁来读读写荷叶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挨挨挤挤)
理解"挨挨挤挤"
①说一说:你认为"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上它说一句话吗?
②贴一贴:拿出你们课前自己画的荷叶来贴一贴吧,留意贴出挨挨挤挤的感觉。
③读一读:你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④试一试:那么多的荷叶多美呀!那我们眼中的荷叶除了大圆盘还像什么呢?
4、咱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了荷叶的多,荷叶的美,那作者眼里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
①学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
a你觉得应当怎样读好这一句?你能演示一下"冒"的动态吗?
b假如不用冒,你可以换哪些词呢?
c这些词也不错,你觉得用"冒"又好在哪儿呢?怎样读好呢?
②学习写荷花形态的句子
a自由读,告知大伙,你认为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概括?
b选择自己宠爱的一种姿态读一读。
c沟通自读感受,同时欣赏相应的荷花图片。
d在多种形式的读、背活动中把荷花珍藏心中。
三、迁移,活用资源库
1、千姿百态的白荷花是如此令人流连来回,走进荷花的世界肯定更让你大开眼界,还等什么呢,快走进咱们的"荷花小站"去领会荷的丰姿吧!
2、请点击"荷花资源",选择一幅你最观赏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向大伙介绍介绍吧。
3、大家说得真棒!老师有一件礼物嘉奖你们——咱们去杭州西湖去赏荷吧。
(观赏"曲院风荷"视频资料)
四、回来,引导呈现美
1、本节课我们看荷、说荷、读荷、想荷,你觉得荷花怎样呢?
2、让我们带着对荷花的宠爱再次齐声诵读课文吧!
第三篇: 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相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溢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育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2、形成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驾驭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依据
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纳“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沟通。
3、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探讨。
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起先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相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酷爱生活,酷爱祖国的精神。
2、驾驭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成功创建条件,她们从今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悟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需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悟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会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需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妙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簇新的荷叶荷花香。
”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探讨明确:月色皎洁,雪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安静的充溢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探讨明确:第一,为人物供应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爽安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和顺和善的形象。
其次,情景相生,呈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这样美妙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扰?因此必需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斗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
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袤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绽开作了铺垫。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供应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依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会,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探讨: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叮嘱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仔细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有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摸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
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日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爱护、温顺、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主动的。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最终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与大部队。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困难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骄傲,所以,对丈夫指责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
但她终归是一个一般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告,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的确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
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行。
“你有什么话,叮嘱叮嘱我吧。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担当任务。
“嗯。
”——水生激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舍命。
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英勇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酷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灵英勇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酷爱祖国,到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爱护理解妻子,激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微环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探讨。
“女人的手指振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请理解“振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探讨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微环节描写。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振动,手指不由自主地振动了一下。
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
生嫂心里的感情肯定是很困难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终归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快速平衡了自己的心情,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懦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确定,显示了她的坚毅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1)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依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
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索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依据地人民酷爱生活,酷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斗争年头,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斗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呈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爽,明朗,漂亮。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爽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特性化。
试围绕谈志向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第四篇: 荷花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教材解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详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精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漂亮,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同时,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是怎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
让学生在逍遥自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有所创新。
课前打算:
老师打算:
1、课文重点句段的课件。
2、荷塘的挂图及风光图片。
学生打算:
1、预习生字新词。
2、搜集关于荷花的资料。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香古色赏荷花
1、导语:同学们,宋朝闻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
(课件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配乐古筝曲《出水莲》。
)大家想读吗?(齐答)你能看出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吗?(学生读、沟通;老师板书:荷花。
)
2、(课件出示荷花国画的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3、沟通: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搜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生汇报。
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激励。
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分别是什么。
)
4、小结:看来,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特别好的学习习惯!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
5、过渡:正是由于荷花特别漂亮,所以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写荷花、画荷花。
闻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荷花》。
(生齐读题目。
)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出示微课:配图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国画的选配再加上民族音乐的协调协作,从声音、图像、文字等角度
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生对荷花的感性相识,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查预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适时激励评价:课前应当仔细预习!熟读课文也是一种特别好的预习方法。
)
2、激发读书爱好:同学们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请同学们选择喜爱的自然段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协作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小组成员轮番指读、正音。
留意读准“花瓣儿、花骨朵儿”的儿化音。
(2)选择重点字识记:“蓬”在“莲蓬”一词中读轻声。
“胀”是翘舌音。
区分形近字:“姿”和“资”;“佛”和“拂”;“蹈”和“稻”。
(3)强调“蓬”的写法。
(课件演示“蓬”的书写。
)
(4)老师选择1~2个生字范写,学生练写。
老师把字写得好、坐姿正确的学生照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增加榜样的力气。
(5)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自然段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相互挤在一起。
芳香:清淡的香味。
饱胀:形容饱满。
裂开:(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
姿态:身体呈现的样子。
4、激趣竞赛读:同学们对文中的生字词驾驭得很好,把这些字词回来到课文中,同学们是不是能读得更流畅、更生动呢?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
)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在初学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带着要求读文,边读文边思索,读透课文,从而在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能够对课文感悟、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过渡:叶圣陶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索和打算的,文章是有思路可循的。
我们阅读观赏文章的时候,要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比较精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予。
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欣赏荷花的呢?又是怎样描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仔细读课文。
2、小组探讨。
3、预设:课文共5个自然段,根据欣赏荷花的依次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脉络清楚,层层深化,生
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酷爱荷花、酷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划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是学会概括文章内容是须要引导的,这里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带着两个问题读文,实则是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理清脉络,这是学习语文方法的引导,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明确了下节课的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询问家长、老师,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古代咏荷的名句。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是一种引领和熏陶,通过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的文化积淀将会更加厚重。
通过古诗文对荷花的描写与本文对荷花的描写进行对比,感受课文中学生可以描述的荷花之美。
其次课时
一、激活表象,观赏美
1、复习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2、回顾观赏: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视觉和听觉等感
官,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之中。
此时此刻,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挖掘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审美情感。
二、品读课文,领悟美
1、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索:“一进门就闻到一阵芳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白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芳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始终飘到公园门口。
)
(2)为什么“我”一闻到芳香,就抓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
(4)小结:“抓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迫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迷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一阵荷花的芳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抓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荷花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第2、3自然段。
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画下来,可以在句子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再有滋有味地读给同学听。
(2)学生自读、批注,组内沟通探讨。
(3)全班汇报沟通。
(4)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面对这一池漂亮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方它呢?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