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强化练习)(32份) 人教课标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由 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 元素,只有 Y、Z 位于同一周期,可判断 X 是 H 元素,Y、Z 位 于第二周期,W 位于第三周期;由 Z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Y、Z 相邻,可判断 Z 是 O 元素,Y 是 N 元素;由 W 是短周期 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可判断 W 是 Na 元素。A 错:原子半径: r(X)<r(Z)<r(Y)<r(W)。B 错: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是 NaOH,是强碱。C 错:Y 单质是 N2,Z 单质是 O2,氧化 性:Y<Z。D 对:例如 HNO3 是共价化合物,NH4NO3 是离子化 合物。 答案:D
解析:四种主族元素都在短周期,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 制冷剂,则 W 为 N 元素。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 中最大的,则 Y 为 Na 元素。一种盐与稀盐酸反应既有黄色沉淀 生成也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则该盐为硫代硫酸钠,X 为 O 元素, Z 为 S 元素。A 对:非金属性 O 强于 N,所以水的热稳定性强于 氨气。B 对:Y 的简单离子为 Na+,X 的简单离子为 O2-,Na+ 与 O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错:硫化钠溶液水解显碱性, 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 对:O 元素与 S 元素属于同一主族 (第ⅥA 族),S 元素与 Na 元素都在第三周期。 答案:C
3.(2017· 课标全国Ⅲ)短周期元素 W、X、Y 和 Z 在周期表 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W<Z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W C.化合物熔点:Y2X3<YZ3 D.简单离子的半径:Y<X
解析: 根据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和四种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1 可知,W 为 N 元素、X 为 O 元素、Y 为 Al 元素、Z 为 Cl 元素。A 错:NH3 分子间有氢键, 其沸点比 HCl 高。B 错:Al(OH)3 显两性,N 元素的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 HNO3、HNO2 均显酸性。C 错:Al2O3 是离子晶体,熔 点高,而 AlCl3 是分子晶体,熔点低。D 对:Al3+和 O2-的核外 电子排布相同,Al3+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 答案:D
解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它们的最外 层电子数分别为 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 a 是 H。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所以 b 是 S,c 是 Cl。c-和 d +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则 d 是 K。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 c>b>a, A 正确;B.氢元素与钾元素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 错误;C.d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即 KH、K2S、KCl,C 正 确;D.氢元素、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1 和 -1、+6 和-2、+7 和-1,所以元素 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 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D 正确。 答案:B
5.(2015· 课标全国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 - + 相同,b 和 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c 和 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 c>b>a B.a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 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 4、6
[地方卷] 1.(2017· 北京理综)2016 年 IUPAC 命名 117 号元素为 TS(中 文名“ ”,tiá n),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7。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 A.TS 是第七周期第ⅦA 族元素 B.TS 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 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 176 的 TS 核素符号是176 117TS
解析:A 对:Ts 的原子序数为 117,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 数是 7,则 Ts 元素处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ⅦA 族。B 对:Ts 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 或质量 数)。C 对:Ts 元素与 F、Cl、Br、I、At 元素同处于第ⅦA 族,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 Ts 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 错:核电荷数为 117、中子数 为 176 的 Ts 核素,其质量数为 117+176=293,该核素应表示 为293 117 Ts。 答案:D
3.(2017· 天津理综)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 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下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 ”(à 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七周期 0 族
考点一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原子结构的两个突破点 (1)一个信息丰富的原子(或离子)符号 (2)微粒间“四个”数量关系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③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④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解析: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 n 为 Cl2, Z 为 Cl 元素。 Cl2 (n)与二元化合物 p 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 r 和 s,0.01 mol· L—1 r 溶液的 pH 为 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 p 为 CH4,r 为 HCl,s 为 CH3Cl、CH2Cl2、CHCl3 和 CCl4 的混合 物。 二元化合物 m 与 n 反应生成 q 和 r,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其中 n 为 Cl2,r 为 HCl,从而推知 m 为 H2O,q 为 HClO。结合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及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之间的转 化推知,W、X、Y、Z 元素分别为 H、C、O、Cl。
2.(2017· 江苏化学)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其中只有 Y、Z 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 是地壳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W 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r(Y)<r(Z)<r(W) B.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 的单质的氧化性比 Z 的强 D.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解析: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 Y 是 F 元 素, 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且原子序数比 F 小, 则X是O 元素,Z 位于ⅠA 族,原子序数比 F 大,则 Z 为 Na 元素,W 与 O 属于同一主族且原子序数比 O 大,则 W 是 S 元素。A 项中, O2-的结构示意图为 ,S2-的结构示意图为 ,A 错 误;B 项中,Y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 NaF 是离子化合物,B 正确; C 项中,HF 的热稳定性比 H2S 强,C 错误;D 项中,原子半径 大小顺序为 r(Na)>r(S)>r(O)>r(F),D 错误。 答案:B
解析:A 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 稳定性越强。B 对:氢元素可与 O、S 等形成共价化合物,又可 与 Na、Ca 等形成离子化合物。C 错:该实验只能证明酸性:HCl >H2CO3>H2SiO3,与元素非金属性无关。D 对:根据元素周期 表可知,118 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 0 族。 答案:C
2.(2017· 课标全国Ⅱ)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 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 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d>c>b>a 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
A 项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 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H<O<C;B 项由 ClO2、CCl4 可以得出元素的非金属性:O>Cl,Cl>C,则元素的非金属性 强弱关系为 O>Cl>C;C 项 Y(O)的氢化物有 H2O、H2O2,常温 常压下均为液态;D 项 X(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H2CO3, 是一种二元弱酸。 答案:C
解析: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 2 或 8,若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 2, 则 a 为 He,不是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则 b 原子次外层的电 子数为 8, 则 b 为第三周期元素,a 为 O;d 与 a 同族, 则 d 为 S; c 所在周期:a<d<c<b。B 对:b 为 Na 或 Mg,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 最强。C 错: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 物,不是强碱。D 错:a、d 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 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答案:B
4.(2016· 全国卷Ⅰ)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 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 Z 的单质, 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0.01 mol· L -1 r 溶液的 pH 为 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 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 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 Z>X>Y C.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4.(2016· 上海)已知 W、X、Y、Z 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W、Z 同主族,X、Y、Z 同周期,其中只有 X 为金 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W B.W 的含氧酸的酸性比 Z 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 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 Y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 W 与 X 原子序数差为 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X3W2
答案:A
5.(2016· 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 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 Z 位于ⅠA 族,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 X、W 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 Y、Z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6.以ⅠA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 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9.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10.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11.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全国卷] 1.(2017· 课标全国卷Ⅰ)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 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 X、 Y 和 Z 三种元素形成 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 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 B.Y 的简单离子与 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 与 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与 Y 属于同一周期
第5讲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 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 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