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1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大宋汴京看繁华清明
张凤梅
节日是人们奖给自己庸常生活的礼品。

情调别致的汴京人一年中安排的节很多,尤其隆重的是“三大节”:寒食、冬至和春节。

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以冬至后105天为寒食,寒食第3天为清明。

由于俩节日日期太近,汴京人都是混在一起过。

汴京过清明,民间有插柳、戴柳的习俗。

寒食前一天称为“炊熟”,汴京城内,家家户户用面粉和红栆蒸制成飞燕状的枣馍,用柳条穿起来,插在门楣上,叫做“插柳”。

这一天还要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麦糕、乳酪等大量食品,供寒食“灭火”后只吃冷食用。

寒食节三天不许做饭,这对于常年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得劲的日子,故民间有谚语说“馋妇思正月,懒妇思寒食”。

寒食节期间,各级“公务员”也放假七天,与民同乐,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

城内城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的人流,孟元老用“田野如市”来形容。

人们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垂挂下来当轿帘,然后“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在青草地上蹴鞠(踢足球),进行放风筝比赛,秋千上是沐浴春风的少女。

北宋诗人王禹偁写《寒食》诗曰:“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寒食节灭火,到清明时需要重新取火,所以皇宫每年都要举行“颁新火”仪式。

仪式之前由宫中内侍用榆木钻火,先得火者,朝廷赏绢三匹、金碗一口。

唐朝时,新火只是赐给近臣贵戚,宋朝皇帝宽厚仁爱,体恤下属,赐新火的范围扩大,凡是京官,皆得馈赠。

大文豪欧阳修曾赋《清明赐新火》诗赞扬皇恩浩荡:“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添侍臣。

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祥瑞的轻烟伴随着特权的荣幸,溢于言表。

画家张择端倾艺术之功,将汴京清明节的繁荣热闹尽收画中,绘就了不朽长卷——《清明上河图》。

展开画卷,巍峨高耸的城楼,雄伟壮观的虹桥,舟楫相连的汴河,鳞次栉比的商铺,摩肩接踵的游人,无不演绎着汴京曾经的辉煌。

1.下列有关“大宋汴京寒食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寒食节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三大节日之一。

B.大宋时寒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

C.与清明节相比,大宋汴京人更重视寒食节。

D.大宋汴京人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混在一起过。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宋汴京寒食、清明民间习俗的一项是()
A.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着用柳条穿起来的枣馍,这枣馍是用面粉和红枣蒸制成的,像飞燕的形状。

B.家家户户都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等大量食品,用于寒食后食用,因为寒食节不准动烟火。

C.汴京城内外,大街小巷,人们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非常热闹。

D.皇宫每年都要举行“颁新火”仪式、“颁新火”,就是皇帝把宫中钻木所得的火种赐给京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庭主妇把寒食节当做一年中最舒适的日子,因为在节日期间,她们可以不必操持家务。

B.从寒食节开始,大宋汴京各行各业都放假七天,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

C.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当轿帘,野炊,这是大宋汴京人过清明时的场景。

D.踢足球,放风筝,荡秋千。

所有这些活动都被北宋诗人王禹偁写进了他的《寒食》诗中。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5分) 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 “却疑春色在邻家”妙在一个“疑”字,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共6分)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李白《蜀道难》)
(3)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俏语谑娇音
①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

”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

”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

"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②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

”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

”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象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

"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

"宝玉道:"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

"正说着,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等你呢。

"说着,便推宝玉走了.这里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③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④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暴燥就脱了。

"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讹着吵吃的了。

⑤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
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

”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黛玉冷笑是恼宝玉刚才跟宝钗在一起。

B.第⑤段黛玉冷笑是恼史湘云称赞宝钗。

C.“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可知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

D.“亲不间疏,后不僭先”,宝玉认为宝钗是自己的亲戚,又是先来的,自己理当同她走近点。

E.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第段⑤对宝钗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

(2)试概述选文中林黛玉心理变化的过程。

(6分)
(3)选文中史湘云出场不多,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性格特点,试加以分析。

(6分)
(4)第②段中黛玉、宝玉关于“死”的一番对话,与人物的命运有无联系?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果戈理
果戈理!少年、青年、男子和妇女,掌握知识为时不久的中学生和熟悉生活、聪慧颖悟的老者的永恒旅伴。

一俟果戈理渗入我们的心灵,他已然永不离去,永久在我们的意识和心中定居,并且像在家里那样在那里生活着—一异常果敢,从容安适。

仿佛这全然不是他——机敏过人,既谦和又凶猛的诗人——以各种怪诞的、高尚的、忧郁的、温柔的、可怜的、可笑的人物和容貌丰富我们的想像力。

仿佛这是我们亲眼看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亲自在米尔哥罗德和波尔塔瓦,在季坎卡、基辅和彼得堡,现实主义地作着非凡的表演。

“好一个诺兹德廖夫鬼东西!”有一次我们感叹道,甚至都不曾去想,是谁在我们的观念中一下子形成了一个被塑造的狡诈的无赖汉诺兹德廖夫的形象。

每个这样的形象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世界里,有如一个单独的、与其他概念分离的、兽类模样的东西。

而果戈理本人像主人,仿佛独自在他们一旁生活着,打开鸟笼,若有所思地观察着自己那些毛色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动物。

把如此大量的、不胜枚举的形象化概念引入日常生活,以便人们能利用这些概念——这样的工作只有天才才力所能及。

须知他的典型们的名字好像成了俄语词汇本身,光说它们己经成为普通名词是不够的。

它们是人的品质最常见的文字符号的最常见的同义词。

比如我说:“喂,你知道吗,这就是个泼留希金!”——谁也不会想问,这是谁,或是泼留希金究竟是什么?就像我说:“喂,你知道吗,这就是最最吝啬的吝啬鬼!”
没有一个作家能像果戈理那样,在自己死后永远保留那么多数量的活生生的主人公。

我们把对果戈理的、对他令人异常激动的创作那火热的、满怀激情的爱献给他。

他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他活在我们中间,我们与他永不分离。

继普希金之后,果戈理塑造了一个光荣的文学时代,成为俄国艺术小说的导师,并且至今仍然是。

他仍然不仅是受读者欢迎的艺术家,而且是教导写作的艺术家。

果戈理的一封书简中提到了《死魂灵》第二部的人物,称他们为“有缺陷的主人公”,前苏联文学是在
生活的各种“善与恶”的矛盾中,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揭示生活的文学,它不可能回避我们现实生活的“有缺陷的主人公”。

果戈理的不可思议的天才就在于此!他超越时代,把手伸给我们当代作家,召唤他们描绘各种面目的敌人,如同召唤伟大的俄国文学的经典作家如斯做那样。

他确实是我们永恒的旅伴。

【注】“诺兹德廖夫”和“泼留希金”都是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人物。

(1)下列关于果戈理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5分)
A.果戈理的天才在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B.果戈理作品中的每个重要人物形象都典型地体现了人的某种品质
C.果戈理创作丰富了俄语词汇,人们时常使用他所使用的新鲜词语
D.果戈理作品中的“有缺陷的主人公”,是各个时代作家描写的共同对象
E.果戈理超越时代地启发并教导着作家应该描写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第八段中说:“他们是人的品质最常见的文字符号的最常见的同义词。

”根据文章内容举出两个具体实例。

(6分)
(3)文章的首尾说果戈理是我们的“永恒旅伴”,根据文意,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两大具体理由。

(6分)
(4)果戈理称《死魂灵》第二部的人物为“有缺陷的主人公”,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这一特
点,本文作者在评价中也多有提及,请逐一指出。

并请根据文意简要指出这样的人物与鲁迅笔下的类似人物(如孔乙己、华老栓、祥林嫂、阿Q)有怎样的不同。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3分)
A、据统计,今年我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
三成,低龄学生留学蔚然成风
....。

B、地球这两年算是发烧到了极致,灾难接二连三,今年南方的水灾还没有平息,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
又接踵而至,我们国家的灾难太频繁了,真是令人发指
....。

C、当观众听到李默然那穿云裂石
....、雄浑刚健的朗诵,当同事听到他把社论也念得声情并茂,甚至一张菜单朗诵都能使人潸然泪下时,人们一定会体味到这个念白字起家的苦孩子勤奋学习的艰难历程。

D、上海世博园里,形形色色的“儿童元素”“快乐元素”不胜枚举
....。

家长要带孩子一起玩转世博会,不妨根据个体情况和爱好,先做点准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振奋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1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禾木村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村庄,它依然保留着最古朴的面貌。

这里有自然的山野风光,风景独特、优美。

①。

黄昏时候,夕阳映照着成群结队暮归的牧群,闲逸、②。

俨如一个世外桃源;夜色
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天上的繁星③。

A.①古朴的村落与大草原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恬静③闪烁
B.①古朴的村落与大草原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安静③闪现
C.①大草原与古朴的村落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恬静③闪烁
D.①大草原与古朴的村落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安静③闪现
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 目前世界上乙醇燃料使用日益增多,①是在巴西和美国。

乙醇是通过甘蔗发酵提取的。

将乙醇加入汽油中,可以提高汽油燃料的性能,减少污染。

②乙醇像汽油一样燃烧,③它所释放二氧化碳被植物所吸收,④植物又将被用来制成下一批乙醇燃料。

⑤很少一部分二氧化碳(来自运输和加工过程)留在大气中。

①②③④⑤
17.揣摩例句,写成一个句式相近、修辞手法相同、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句子(不能再使用例句中加点的词)。

(6分)
例句:人情味就像调味的盐
...,放多了,公平和正义的菜反而苦涩难咽。

答: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的景物优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它劝告过客不要因为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2)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确实,是驻足欣赏,还是快步离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一、1、D(A寒食节应是汴京人最隆重的“三大节”之一,不是各朝各地都如此;B《东京梦华录》记载大宋时期汴京人的生活,寒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只是大宋汴京人的习俗;C文中无据)
2、D(此项所述的是宫廷礼制而非民间习俗)
3、C(A“她们可以不必操持家务”应是她们可以不必生火煮饭,因为寒食节只能吃冷食,但并不代表妇女们不操持其他家务;B“各行各业”应为“各级‘公务员’”;D王禹偁《寒食》诗中只写了儿童摘花、追蝴蝶、荡秋千的情景,未写放风筝踢足球的情景)
二、4、B“纳”应理解为“迎接”。

5、C ②是说李密得秦琼这一员大将后很高兴,厚待秦琼。

④是说秦琼在秦王府做事,镇守长春宫,做马军总管。

6、C 不是王世充不重用他,而是秦琼看出王世充不是明主,不值得效忠,所以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7、(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美女财物呢!
(“使”,“啖”使动,“况”每项一分,共3分。

句意通顺2分)
(2)每当敌军中有勇猛精锐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在众人面前耍威风时,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他。

(“夸”,“辄”,“取”每项一分,共3分。

句意通顺2分)
8、对比(或“反衬”)(2分,答“对偶”得1分)。

表达了作者看到雨后花败的惋惜、伤感之情。

(3分)9、一个“疑”字将蜂蝶拟人化,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2分)说的是蜂蝶在疑,实际上是诗人自己在疑;说的是疑春色,实际上是疑生活。

把惜春去、怨蜂蝶、羡邻家的复杂感情糅合在了一起。

(2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大意对即可)(2分)
10、(1)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2)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3)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三、11、(1)A B 解析:C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的说法有误;D项宝钗是后来的,并非先来,“亲”是“亲近的人”的意思,而非“亲戚”的意思;E项第⑤段中没有对宝钗的语言进行描写。

(答对一项得2分,两个全答对得5分)
(2)恼怒—埋怨—体会“亲不间疏,后不僭先”—关心(每处2分)
(3)第①段中写“史湘云大笑大说的”,可见她性格开朗活泼。

第⑤段写史湘云在黛玉面前夸宝钗,又可见她口无遮拦、直率坦诚。

(每处3分)
(4)黛玉一生气,就要说“死”,这暗寓了她的悲剧命运。

(3分)她年纪轻轻,母亲已过世,而且她体弱多病,心情抑郁,在情感纷争中渐渐难以支撑,终于“魂归离恨天”。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5分)四、12、(1)B E 解析:A项中果戈理的天才应在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人物;C项中人们使用的应是他塑造的概念化形象;D项中各个时代的作家的描写对象应是自己那个时代的。

(答对一个得2分,两个都对得5分)
(2)①诺兹德廖夫是狡诈的无赖汉的同义词;②泼留希金是最最吝啬的吝啬鬼的同义词。

(每例3分)(3)①人们时常利用果戈理所创造出的形象化概念;②果戈理的创作一直影响着过去和现在的作家。

(每项3分)
(4)第一问:①作者说果戈理笔下的人物和容貌是“怪诞的、忧郁的、可怜的、可笑的”。

②作者说果戈理笔下的人物“兽样模样的东西”。

③作者说果戈理“召唤他们描绘各种面目的敌人”。

(4分)第二问:果戈理塑造的人物是“各种面目的敌人”,是在各种“善与恶”的矛盾中、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揭示生活,作者完全持敌对和讽刺态度;鲁迅塑造的人物处在社会的底层,是被社会迫害和毒害的对象,作者在讽刺中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4分)
五、13、B (令人发指: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

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属于望文生义。

A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C项穿云裂石:指乐器声或歌声等高亢嘹亮。

D项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

形容数量很多。


14、C (A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B项“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

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15、A (因上下文叙述的主体是古朴的村落,故而选“古朴的村落与大草原……”,以保持上下文的恰当衔接。

“恬静”,不仅指外在的安静,更指无吵闹无喧哗的美好环境、气氛、意境等,多用于文艺描写;比“安静”更符合“独特、优美”“俨如一个世外桃源”等语境,富于表现力。

“闪烁”,强调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现”,指一瞬间出现。

文段中描绘的是星光忽明忽暗的景象,应选“闪烁”。


16、①尤其②虽然③但④而⑤只有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不只局限于虚词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

而要使整个文段连贯就必须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虚词填空,令其表情达意条理清楚。

因此,对文段的大意、上下文的意脉走势层次逻辑都要清楚,然后调动自己的词汇储备斟酌填空。

17、示例:人情味就像陪衬蓝天的云,太浓了,公平和正义的天空反而会被遮蔽。

灵活性就像轨距和轮距的差值,太大了,原则的列车就无法运行。

六、18、选择驻足还是离开,关键在对“风景”的理解。

很显然,这里的“风景”有其内涵:可以是和谐美好的人间真情,是丰富、高尚的富有诗意的情趣;可以是成功后的鲜花、荣誉,是安逸富足的物质环境;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