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10 吴汉何尝杀妻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10 吴汉何尝杀妻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以下和例句运用修辞方法一致的一项是哪一项〔〕
例句:克制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A.我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B.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教师是多么慈祥、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眼前这桥,不就同水、同河脱离了关系了吗?
提示:此题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A项是设问,B项也是设问,C项是排比句,D项是反问。
答案:D
2.找出以下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王莽的女儿就自吻而死;吴汉的母亲为了促使吴汉下决心,也上掉自杀了。
这样,吴汉果然死心踏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所谓中兴名将之一。
〔〕
〔2〕在汉代的历史典藉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
〔3〕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珠不知在我们看来,这样反而污害了吴汉。
〔〕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同音字混用的现象。
〔1〕句中三个错字都是同音字错用。
〔2〕句中是形近字互用。
这个字经常写错。
〔3〕句中的两个字也是音近形同。
答案:〔1〕刎吊塌〔2〕籍〔3〕殊诬
3.邓拓,笔名________,当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
并以此笔名在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________专栏,他曾与________、________合写杂文。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吴汉杀妻?又叫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作者的有关情况。
答案:马南邨历史学杂文“燕山夜话〞吴晗廖沫沙 ?三家村札记? ?斩经堂?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
A.蜂王是黑赭色的,身量特别长
D.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对汉字字形的认识。
A项中“赭〞应为“赫〞;B项中“棵〞应为“颗〞;C项中“皱〞应为“雏〞。
答案:D
2.在横线处依次填写上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接、合理的排比句子。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______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敏,_______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结合上下文选择语句的才能。
金,刚正,挺立;木,正直,坚决;
水,灵敏,随和;火,耀眼,旺盛。
这都是他们的特征。
答案:D A C B
3.仔细揣摩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用得好在哪里。
〔1〕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间隔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受骗。
〔2〕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
答案:〔1〕“不免〞一词运用准确。
原句意为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有受骗的可能。
假如去掉“不免〞,原句意那么为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一定受骗。
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2〕粗体词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满之情。
这句话是本文最主要的文化价值所在。
可结合自己看过的历史剧来加深理解。
4.本文的文化内涵价值表达在哪些方面?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对这篇文章所提出的观点的社会意义。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间隔很大〞这样的观点,并告诫人们:“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受骗。
〞这一观点对于指导中学生的文化生活,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是关于历史剧的创作原那么和创作态度,作者的观点是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第三是编出吴汉杀妻的故事终究是抬高了吴汉的身价还是诬害了吴汉。
参考答案:作者指出,剧作者认为吴汉杀妻的故事能抬高吴汉的身价,而在今天看来,却是反诬害了吴汉。
这里实际上是在批评剧作者的愚忠和株连的封建观念。
按照我们今天的观念,每个人都是人格HY的,因此,即使吴汉真娶了王莽的女儿,后来要扶助刘秀,也不该杀妻。
“吴汉杀妻〞的谬论的?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对这篇文章所运用的论据的把握。
本文所运用的论据有四个。
参考答案:论据一:作者以?后汉书·吴汉传?记载的史料为论据,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论据二:作者以?后汉书·吴汉传?中“一段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重要表达〞为论据,证明吴汉的家庭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过“杀妻〞之类的变故。
论据三:作者以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为论据,证明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论据四:作者以?后汉书?中的一段文字为论据,证明从来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杀妻的人物。
快乐光阴
摇自己的头
在英国议会开会时,一位议员在发言时见到坐席上的丘吉尔正摇头表示不同意。
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时候丘吉尔站起来说:“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
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根底知识
1.将以下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
时间是飞了,________;皱纹深了,________;泪水干了,________;太阳落了,________。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通过上下文的联络来选取语句。
答案:A
2.为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绘了许多不同的世界。
人们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良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绘完。
不同的世界〔〕新的世界〔〕可能的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词句的理解,这应结合整个语段来解释。
答案:D E A
3.(中考模拟)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提示:只要能写出夏、秋季节的词语即可,如荷花、蝉声、绿阴、红枫、果实……
参考答案:略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在旧戏舞台上,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戏,名叫?吴汉杀妻?,又叫?斩经堂?。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间隔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受骗。
?吴汉杀妻?一剧的情节,大体是: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
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
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正要送去报功,他的母亲告诉他说,王莽是他的仇人,他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了的,那时他年纪太小,不懂事,如今应该为父报仇,并且命令他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恢复汉室的。
吴汉持剑去杀妻,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
吴汉不忍杀她,就将实情告诉她。
于是,王莽的女儿就自刎而死;吴汉的母亲为了促使吴汉下决心,也上吊自杀了。
这样,吴汉果然死心塌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所谓中兴名将之一。
这个故事情节,根本不合历史事实。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
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殊不知在我们看来,这样反而诬害了吴汉。
由于吴汉是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人对于吴汉的生平故事,应该知道得特别清楚。
据?后汉书·吴汉传?记载:“吴汉字子颜,宛人也。
家贫,给事县为亭长。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
资用乏,以贩马自业。
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看了这一段记载,就可以明白,吴汉并不是王莽手下亲信的将官,而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
他曾因宾客犯法而亡命逃走,并没有当王莽的女婿,更没有杀王莽的女儿。
他与王莽也并非是有杀父之仇的冤家,与刘秀的关系更不同于旧戏所描写的那样。
吴汉起兵响应刘秀,终于成为光武中兴的功臣,也不是因为他不违母命的结果。
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4.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1〕以.宾客犯法〔〕〔2〕所至.皆交结豪杰〔〕
〔3〕无稽
..〔〕〔4〕殊不知
...〔〕
答案:〔1〕因为〔2〕到〔3〕没有根据〔4〕竟然不知道
5.请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本文的论点。
答案: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间隔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受骗。
6.作者为什么要表达?吴汉杀妻?的戏剧情节?
答案:为后文的驳斥作铺垫,使驳斥有根据。
7.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针对敌论的________〔A.论点 B.论据 C.论证方法〕进展驳斥。
答案:引用论证 B
“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最主要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深层探究
9.“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间隔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受骗〞,请结合学过的历史和看过的电视剧?三国演义?,谈谈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太奸诈、多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很好。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并不那么坏。
答案:略
中考链接
10.(2021课改)欣赏以下诗歌,完成〔1〕—〔3〕题。
〔甲〕
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如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详细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那么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土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提示:此题为古今诗歌的比拟赏析,是中考语文命题的新打破。
第〔1〕题考察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2〕题为开放性赏析题,任选一诗句,品析言之有理、含义准确即可。
第〔3〕题是一道主观性表述题,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答案虽然开放,但不可脱离对原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1〕前两空分别填“坟墓〞“海峡〞,后一空填“家国之思〞或者意近词语。
〔2〕欣赏的句子: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例如: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例如:回家的感觉真好!〔意近即可。
〕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