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常见故障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S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
袁利剑1,南英淑2,刘立岩2
(1.中国神华榆林化工分公司机动工程部,陕西榆林719302;2.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黑龙江大庆
163714)
摘要:文中分析了某装置的DCS系统的常见故障,针对DCS系统专业管理及各专业全
方位管理,介绍了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DCS故障的发生,确
保DCS系统长周期平稳运行。
关键词:DCS系统故障管理长周期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即分散控制系统,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等生产领域。
目前国内石化行业应用的主流DCS进口品牌为Yokogawa、Honeywell等,国产品牌为浙大中控、和利时等[1]。
DCS系统作为工业生产的中枢神经部分,它的连续、平稳、可靠运行是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必要条件。
因此需要分析影响DCS系统稳定性的各项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操作对策。
1 DCS系统故障的类型
DCS故障表象千差万别,但其成因归纳起来为5类。
(1)DCS先天不足,自身存在自身缺陷。
(2)DCS系统配置规划设计不当。
(3)维护人员维护操作不当。
(4)制度管理有缺陷或执行不当。
(5)仪表专业外部影响因素。
1.1 DCS系统缺陷
该类故障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DCS功能不完善、运行不稳定等,了解了系统的秉性,则可以避其短、取其长。
(1)各家DCS系统的热偶输入卡,抗干扰能力比较弱,当卡件附近有对讲机使用的情况下,PV值的波动会很大。
(2)和利时HOLLiAS-MAC5,冗余功能不完全,在特定的情况下存在CPU不切换缺陷;报警提示功能不完善,如报警显示”R网故障”实际上是CPU故障;历史报警信息,无法在线显示。
(3)横河CS3000的在线拷贝功能块有时会无法激活,在不同的Control Drawing Builder 件进行Copy有时会造成控制器Shut Down。
(4)霍尼韦尔PKS系统删除点时有时会行成鬼点,删除点的名称无法再新建。
1.2 集成配置不当
(1)系统配置不合理。
如使用霍尼韦尔PKS-C300系统,未配置CONSON站,在服务器故障时,所有操作站都无法操作;
(2)机柜内排布过密,散热不好,柜内高温导致电子元件工作不稳定。
(3)未考虑软件冲突问题,如横河CS3000与360安全卫士之间有冲突。
(4)系统集成施工缺陷:各品牌DCS的网络线在施工时,一旦有交叉现象,会导致网络工作异常。
1.3 维护操作不当
操作、维护不当引发的DCS故障在各企业中比较常见。
(1)维护不到位,如:每个检修周期点检、清灰作业不规范、不彻底等。
(2)操作不当,如:组态下装错误;维护中未按程序规定进行带电作业等。
(3)接线问题:拆线后,端子未进行绝缘包裹,导致接地,会造成保险烧毁,如有强电串入,则会导致安全栅、卡件烧毁。
信号回路上(包括现场)存在线接反、松动、脱落的现象。
影响DCS指示、控制。
(4)信号线没有做好屏蔽,绞度不够,易受到干扰
(5)组态不当,如西门子S7-400冗余控制系统默认DB1和DB2是用于冗余CPU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数据块,如果编写不慎进行赋值操作,有可能Shut Down
1.4 制度管理有缺陷或执行不当
(1)防病毒管理:未进行防病毒管理要求或执行不严,导致病毒侵入。
如U盘、外网接入等,最典型的是发生在伊朗的“震旦”病毒。
(2))备份管理:未完善制度或未按制度执行,导致异常时无法恢复。
(3)监测管理:未完善制度或未按制度执行,导致系统异常报警不能及时发现。
(4)端子检查和紧固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执行不到位,导致长时间运行后端子松动。
(5)环境管理:环境的温度、湿度、防尘、防鼠、防腐蚀不到位引起的硬件损伤。
(6)更换卡件,未按规定执佩戴接地腕带,或采取其他静电消除措施。
(7)流量累计管理:各品牌DCS的流量累积在投用初期精度能满足要求,但累积的时间越长,精度越低。
此为浮点数的运算特性造成的,累积的数值大到一定程度,瞬时流量的数值将会被忽略掉.不计入累计结果。
该问题需要修改累积功能块的程序来解决。
1.5仪表外部因素
(1)施工影响,如:现场焊接作业,焊把线违规连接到仪表接地系统,造成DCS系统波动。
(2)新增MES管理系统,未配备防火墙。
(3)UPS系统改造,接地方式发生改变。
2 DCS故障预防对策
掌握了DCS各种故障类型的形成原因,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2.1 前期方案策划
需要充分考虑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环保性。
(1)确定短名单的原则:行业内主流品牌,业绩优良、质量可靠、服务团队扎实的DCS品牌。
可规避低质量DCS入围。
(2)确定网络架构,优选PEER TO PEER 架构。
至少要保障实时数据交互是PEER TO PEER结构。
可规避服务器死机、不切换等故障。
(3)每套装置的DCS网络在1、2层网络完全独立,可有效规避网络风暴。
(4)3层网络不直接对外,通过OPC服务器+病毒服务器+硬件防火墙的模式接入外网,可规避外网病毒侵蚀控制网。
(5)DCS控制器负荷、通讯符合不得超过50%,各控制站在线I/O卡件点数需预留15%的余量,使用量不得超过最大物理数量的70%。
控制站按照工艺流程分为若干个工段控制组,每个工段控制组内至少包括1对控制器。
(6)冗余原则(提高可靠性):各级网络通讯设备和部件、控制站的处理器等功能卡、电源设备和部件、多通道控制回路的I/O卡、服务器(如果有)按1:1冗余;每个操作站都应有独立的计算机主机,各操作站之间应具备冗余的功能;冗余的设备,具备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自动切换及维修提示功能。
(7)可用性原则:插卡必须具备在线插拔、更换功能;冗余设备具备无差错切换功能、故障自诊断功能。
冗余服务器按照现场单元装置成对配置,各单元之间不得公用服务器。
(8)卡件性能的要求:AI及AO卡必须采用通道隔离式,尽量选择小卡类型,如有8通道的卡,就不选择16通道的卡。
数字量的卡件,输入、输出配置继电器隔离。
信号端子正端,一律配置带指示灯保险,可以清晰的判断是否回路断线。
(9)各端子板的电源模块配置带LED指示灯的保险,可清晰掌握板卡供电情况。
(10)所有控制信息,必须直接进入1层网络,不得通过2层网络引用1层网络。
2.2 集成、组态、验收安装、调试
DCS厂家进行系统集成、组态之前,硬件锁定,同时FDS(功能设计规格书)需要完成并锁定,全面的规定硬件集成原则、软件编程原则及流程图绘制约定。
内容要细致
2.2.1 集成、组态
(1)网络层级定义要清晰。
(2)IP地址的统一规划,保障无重复。
(3)电缆排布及配线的约定:例如底部进线、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布走独立的汇线槽、绝缘护套完好、柜内及柜间配线两端均按设计图纸进行标号,且挂电缆标牌,材料选用普通PVC,标牌内容至少包含3部分内容:编号、来源、去向。
保护接地线采用绿色电线;信号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电线等。
电源电缆规定L、N颜色,有利施工、维护。
(4)供电的要求:需电气专业提供2路独立220V输出的UPS电源,接地方式采用TN-S。
冗余设备分别接入2路独立电源;相邻的2个非冗余电源设备供电取自不同的UPS电源,如操作站、工程师站、服务器、OPC、AMS等。
(5)接地要求,明确接地线径、规格等。
(6)操作台、辅助操作台的要求:如规格、型号、尺寸、颜色,按钮及报警灯的颜色、测试、护罩等。
(7)柜内配置要求,配置温控风扇、温度报警开关。
机柜的色标、规格、柜内空间裕度的要求、铭牌尺寸、字体、字色、字号及材质、粘贴位置等。
2.2.2 FAT验收要按照测试大纲进行,确保全面性
(1)外观检查:标准:标识清晰,机柜、端子柜及安全栅柜外观无破损,门锁正常,过滤网齐全,柜内空间布置合格,尺寸符合协议要求,柜内接线便于日后仪表维护,柜内端子、空开、继电器、风扇、日光灯的型号,数量,配置,容量符合要求。
操作台规格、布置、外观符合要求。
(2)系统硬件配置检查,要求表面无划伤痕迹,硬件配置及数量符合协议要求。
I/O余量不得低于总输出点数的15%。
(3)接地检查,按照DCS手册上的指标检查,如霍尼韦尔PKS系统,要求工作地(模拟地、逻辑地、屏蔽地)与安全地分开,相互之间要检查测试绝缘情况。
(4)各卡件输入输出通道测试:进行100%打点测试,数字量时行通断测试,模拟量以零点、量程及中间点进行3点测试,要求误差在精度允许内,对于模拟输出点要求下限输出在4 MA以下,上限输出在20 MA以上。
(5)冗余功能测试:要求电源冗余,控制器冗余、卡件冗余(协议要求)、通讯冗余。
电源冗余测试正常,控制器及卡件带电热插拔切换时硬件灯指示正常,数据不能有较大波动;通讯A网与B网之间的切换不影响数据传输。
各项冗余切换进行测试次数不低于10次。
(6)网络功能测试:系统的通讯协议已经完成,网络构架符合协议网络拓扑图。
验收项目与公司其它项目之间的通讯方式清晰明确。
(7)系统响应时间测试:检查响应时间是否符合协议要求。
2.2.3 系统的安装、调试DCS设备安装前,对环境的要求必须保障,此项是调试的前提和长周期运行的关键。
(1)机柜间土建施工完毕、天棚、吊顶、墙壁粉刷、照明等装修施工完成,室内除灰工作完成;空调、消防系统施工、调试完成,具备投用条件。
尤其是控制机柜进入后严格控制电焊、动火等作业,防止对电气仪表元件造成损害。
(2)上电前需检查电源系统:UPS电源需检查、检测满足设备供电要求后再进行送电,同时应有厂家人员在现场指导。
(3)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接地线径是否符合DCS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4)检查DCS系统的接地电阻值。
(5)查看信号电缆对地绝缘测试记录>500 M欧为合格,随机抽查实测几组电缆绝缘情况。
(6)单调、联调,按照调试方案进行。
在开工之前,对DCS回路端子进行紧固工作,确保消灭接触不良的情况。
3 结束语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所有的风险都是可控的。
DCS管理也是如此。
实践证明,纵向实现DCS设备的选型、采购、集成、组态、安装、调试、投运、更新的全过程管理,横向实现“机、电、仪、管、操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横纵结合,是实现DCS长周期运行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程永红.DCS系统故障分析处理及维护防范措施[J].中国仪器仪表,2011(2):58-60.
作者简介:袁利剑,男,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现从事煤化工装置仪表自动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