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520五句话读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句话读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简要总结了去年的工作,主要是部署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

这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会议,到底谈了些啥?下面简单梳理,让您一目了然。

谈粮食安全:核心是口粮和谷物
每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粮食安全都是必定要强调的。

这次会议是这么说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而且突出了粮食安全的核心内涵,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集中资源保障口粮和谷物的供给。

简单划分一下,农产品可以有这么几个层次:最核心的是口粮,包括小麦、大米;比口粮范围稍大一点的是谷物,它比口粮多了一个饲料粮;更大一点的概念是粮食,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最后是食物,除粮食外,还包括食用油、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

因此,确保粮食安全并不是说什么农产品都要我们自己生产,这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这次会议说“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是这个意思。

谈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对农业发展来说,转方式、调结构指向明确。

先说转方式,这次会议主要说了两层意思:一是从传统生产、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农业向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转;二是从依赖资源投入的生产方式向依靠科技、环境友好的方式转。

这两个转向可以说迫在眉睫。

一方面,我国农业效益太低下,国外不少农产品运到中国,再加上关税,价格仍然比我们低,我国农业不提高竞争力肯定没有出路。

这次会议提出“依靠科技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都是为此。

另一方面,如果仍按以往的生产方式,耕地、淡水等资源已经不堪重负。

前不久,农业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转方式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

至于调结构,主要是调整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和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使之更加合理。

这次会议对此的表述是: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快推进农牧结合。

谈农村建设:首提“人的新农村”
这次会议提出“人的新农村”,让人眼前一亮。

原话是: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物的新农村”大家很清楚了,就是修路、盖房子等,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人的新农村”呢?主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民生水平。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人。

不管是先进的技术、设备,还是现代的经营、管理,都要靠农民来落实。

农业部已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今后将更加突出“两新融合”,即把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起来,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水平,解决农村面临的留守等社会问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谈三农改革:探索、探索、再探索
“探索、探索、再探索”这样的表述传递的是中央对三农改革的一种态度,即: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符合改革方向,农民群众欢迎,不管什么形式,都要鼓励和支持。

会议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按照往年惯例,这将会成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可能涉及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集体资产产权、农垦、涉农补贴等方面改革内容。

谈城镇化: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
讲农业现代化不能不讲新型城镇化,因为新型城镇化搞得好,对农业现代化将起到大
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城镇化率虽然超过了50%,但农业人口还是太多,经营规模还是太小,竞争力不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城镇化转移农业人口。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不能搞强迫命令、搞“被上楼”。

按照规划,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着力解决的是“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关键是要把资源投向中西部,投向基层,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些地方与广大农村很容易形成共生共荣的关系,从而把现代生产要素带到农村,并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