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 浙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新版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本节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1.描述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说出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2)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3)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4)教学建议: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从奥运会徽引入: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

(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

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导入二: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出发,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目前DNA亲子鉴定是测试中最准确的一种——准确率可达99.999 99%。

父母的DNA通过生殖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子代。

请思考:(1)为什么亲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2)DNA是怎样复制的呢?。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内容,主要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本节内容是“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延续,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①通过探究、设计分析“DNA复制过程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②通过自主学习,文字与模型的转换等活动,掌握“DNA复制过程”。

DNA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是遗传分子基础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和“中心法则”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进化等密切相关。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

二、学习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知识上来说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DNA复制有了一定了解。

学习过“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已经具备一定的假说-演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区域歧视和职业歧视等,有碍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2.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掌握DNA复制过程。

能力目标:1. 尝试通过模型制作,抽象思维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发散思维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2. 尝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运用文字与活动的转换来模拟DNA复制过程,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模型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观看“Who Am I ?”视频,对模型进行找茬,自己制作模型等,促进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2.重温经典实验,体验科学家认识DNA复制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3. 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型找茬、构建与分析,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篇一:遗传信息的表达教学设计】《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要让学生从过去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了解什么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同时它倡导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利用自制的ppt,采用授导型教学方式,模拟探究转录和翻译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同时联系旧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内容。

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之后,显得顺理成章。

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对遗传信息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但是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学生仍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的解决及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对新知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简述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2.能说出dna与rna的异同,能简单阐述rna的种类及功能3.能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4.能说出中心法则的内容(二)能力目标:1. 通过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知识点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 体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和谐美,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五、重点、难点与突破(一)教学重点1.遗传信息、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教案2 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教案2 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教案2 浙科版必修2一、教学理念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本节教学设计打破以往学生一贯接受结论性知识,而对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之甚少的情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试验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质疑、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合成”(1课时复习课)。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根据此要求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提出基本要求:1. 列举DNA 的功能;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5.概述基因的概念。

发展要求: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

三、学习者分析及学法设计高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但对知识的联系整合及拓展运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注重学生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以及对知识的拓展提升。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又因为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按照认知发现理论,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历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浙科版 遗传信息的表达 学案

浙科版 遗传信息的表达 学案

3.4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学案浙教版必修2一、基础知识1、转录:以其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单链的过程。

(1)场所:原料:(2)模板:条件:(3)原则:结果:(4)过程:(5)RNA种类:2(1)场所:原料:(2)模板:条件:(3)原则:结果:(4)过程:3、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和4、遗传密码:密码子、反密码子、(起始、终止密码子)5、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6、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条染色体(不复制)含有一条DNA,每个DNA分子上可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这是特异性的根本原因。

二、反馈练习:1.关于基因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 D.DNA分子上每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2.下列肯定不是遗传密码的碱基排列顺序的是()A.AAA B.UUU C.GTA D.GUC3.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A.只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B.只在转录过程中C.只在翻译过程中 D.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能发生4.在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过程中,对其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核苷酸B.脱氧核苷酸 C.核糖体D.核酸5. tRNA的功能是()A.合成特定的氨基酸 B.运输氨基酸,识别mRNA的遗传密码子C.决定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A.兔子和大肠杆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 D.兔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7.某基因有碱基1200个,则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具有的氨基酸数目最多是()A. 100个B.200个C.300个D.400个8.现代生物工程能够实现在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后来酶促合成基因;现已知人体生长激素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假设与其对应的密码子序列中有A和U共313个,则合成的生长激素基因中G有()A. 130个B.260个C.313个D.无法确定9.在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46%,其中一条链中腺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和22%,那么由它转录的 RNA中腺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A.22%、28% B.23%、27% C.26%、24% D.54%、6%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____________控制的,就我们现在所学得知,要实现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验证DNA的复制过程。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介绍遗传信息、基因、DNA、RNA等基本概念。

2. DNA复制讲解DNA复制的原理、过程和条件。

演示DNA复制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 转录和翻译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和条件。

演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其中的关键步骤。

4. 实验:DNA的复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验证DNA的复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5. 复习和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深入探究欲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2. 演示法:演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实验法:进行DNA复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验材料:准备DNA复制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3.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显微镜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和过程。

2. 讲解:讲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3. 演示:演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 实验:进行DNA复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拓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深入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浙科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浙教版高中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了解了DNA的结构,同时学生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视频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各碱基在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与丰富多采的生物界的关系。

(二)能力与方法1.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2.从小树立敢于攀登,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DNA的半保留的复制关于DNA复制的计算问题。

六. 教学工具:多媒体、DNA复制过程图解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组合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生物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生物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生物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引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生物学中关于遗传的重要概念。

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体可以将自身特征和特性传递给下一代。

而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则是指这些特征和特性在生物体中被实际展现出来的过程。

本文将从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探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二、DNA复制:基因遗传的保证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保证基因遗传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在DNA复制过程中,双螺旋结构被解开,DNA链被拆开,并分别与合成RNA链进行互补配对形成新的DNA双链。

每个新生成的DNA双链与原来的父母链完全相同,确保了基因序列在细胞分裂后能够精确地被保留下来。

三、转录:从DNA到RNA转录是指通过酶类催化作用,在细胞核内将某段基因序列转换为RNA信使分子(mRNA)序列的过程。

该过程由三个主要步骤组成:启动、延伸和终止。

转录的结果是生成了一个与DNA碱基配对的mRNA分子,而该mRNA分子将携带着遗传信息前往细胞质中进行进一步的翻译。

四、翻译:从RNA到蛋白质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根据mRNA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三个不同类型的RNA(tRNA、rRNA和mRNA)发挥重要作用。

tRNA通过酶类催化作用将氨基酸连接到正确的位置上,rRNA则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用于在具体位置上进行多肽链合成,最终形成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五、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不仅仅依赖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这些基本过程,还受到调控机制的影响。

一些特殊区域被称为“启动子”能够调控基因转录始发点附近DNA序列到底要不要参与转录,并最终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还有一种名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能够与启动子结合,进一步调控基因表达。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环境响应元素”的DNA序列,在生物受到特定的环境刺激后能够被激活或抑制,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六、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生物学中,遗传信息传递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案5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

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案5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一、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主动地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那么对学生知识加以组织,从而使学生记忆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

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并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通过对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表的分析,使学生能描述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特点。

3、通过对遗传病概念的辨析讨论,使学生辨别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等概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和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查找资料,提高利用工具书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接融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联系遗传学知识分析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自觉地宣传和贯彻我国的婚姻法和人口政策。

2、通过讲述环境与遗传病的关系,帮助学生将有关遗传病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相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做到自觉维护和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选自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六章〔遗传和人类健康〕的第1节。

高中生物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教案(1) 浙科版必修2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1.本章核心概念(1)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

(2) 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

(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

2. 学习过程(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

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3)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教育价值(1)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

(2)从基因水平上认识生命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3)在理解基因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认为改造一些生物的遗传特点,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以此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4 修改说明根据专家意见将基因工程内容与实际例子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

考虑到内容的连续性,在学习基因以及表达后,紧接着基因工程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此,将转基因技术部分内容仍放在本章,与课程标准中有所不同。

5修改纲要第1节遗传信息(3,2+1)关键问题:为什么说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人类探索遗传信息的科学史)2.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验6.1 DNA模型的搭建实验6.2 DNA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选做)3.遗传信息蕴藏在核苷酸排列顺序中发现之路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第2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0)关键问题: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1. DNA复制使遗传信息代代相传阅读与思考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 遗传信息的转录发现之路遗传密码的发现:遗传密码表3. 遗传信息的翻译——蛋白质的合成阅读与思考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想一想做一做探究DNA改变会对蛋白质的组成发生怎样的影响第3节转基因技术(2,2+0)关键问题基因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 基因工程2 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以某一转基因食品的实例说明)3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和制药的实例说明)阅读与思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发现之路基因治疗本章提要参考网址。

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教学案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教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英国科学家查理·达尔文,与其舅父的女儿埃玛结婚,共生育6个孩子,但可怕的遗传病导致其中3个早死,另3个一直患病,智力低下,终生未婚。

为什么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发病率的提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遗传和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

解决学生疑难点一、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发病风险1.遗传病的概念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

2.人类遗传病的种类(1)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②特点:种类极多,但每一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

③病例: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

(2)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

②特点:病因和遗传方式都比较复杂,遗传基础不是单一因素,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相区分。

③病例: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精神分裂症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②特点: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

③病例: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3.家系分析法(加试)通过对某个人的家系调查,可以绘出其家系图。

家系图是一种用来反映家族中上下几代人之间关系的分支结构图。

在遗传学中,家系图能清晰地反映出性状是如何一代一代地向下传递的。

4.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1)一般来说,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

(2)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3)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4)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成人的单基因病比青春期发病率高。

(5)更显著的是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亲本产生的异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后导致的,下图是异常卵细胞形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有没有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发病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染色体病没有致病基因。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掌握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基因的组成与表达;(2)遗传信息的传递;(3)人类遗传病;(4)克隆技术。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1. 基因的组成与表达1.像素画模拟DNA结构;2.探究DNA分子结构、DNA复制和基因表达;3.介绍DNA复制的三种模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总结;4.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转录成RNA和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5.对比简化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1.探究孟德尔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并让学生根据孟德尔实验案例讨论;2.介绍遗传信息的传递模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比如两个纯合子交配所得的后代会遵循基因比例为1:2:1的规律,分组讨论并总结;4.总结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和维持。

3. 人类遗传病1.简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2.介绍遗传病的发生机理,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等;3.探究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糖尿病、白化病等以及多基因遗传病如乳糜泻、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4.讲解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方法和手段。

4. 克隆技术1.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如克隆转基因植物、克隆动物、克隆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等;3.总结克隆技术对科技进步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随堂测评,包括小测、问题解答等;2.课堂案例讨论,以是否能分析出遗传疾病为评估标准;3.小组讨论汇报,以解决人类遗传病或探究克隆技术应用为评估标准;4.作业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综合分析和思考题等。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片,如DNA分子结构图、孟德尔实验方案等;2.PPT制作,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人类遗传病和克隆技术等;3.实验器材和生物标本,如PCR仪、罗氏试剂盒、DNA样本和pGlo菌株等;4.案例和任务书,如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访谈、批判人类遗传病相关新闻等。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2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2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2浙科版必修2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推导结论一一实验验证一一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 M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记住DNA M制的概念2、简述DNA M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这种假说的第二次离心的结果与半保留复制相同,第三次离心的结果不同
逆推出弥散复制
逆向思维的培养
用史而不受史的约束



提出头对头假说,并展示演绎结果。
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与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请同学们分析出这两种复制方式的根本区别在哪?
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区分开?
如果能将DNA双链从中间(上下分或左右分都行)分开就好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2.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掌握DNA复制过程。
能力目标:
1. 尝试通过模型制作,抽象思维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发散思维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2. 尝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运用文字与活动的转换来模拟DNA复制过程,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模型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看“WhoAmI?”视频,对模型进行找茬,自己制作模型等,促进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2.重温经典实验,体验科学家认识DNA复制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3.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型找茬、构建与分析,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DNA复制概念里讲的完全相同指的是什么?
惊叹自己可能来自多种地方,并反思自己的曾经的区域歧视。
思考并回答
核苷酸序列相同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并激起探究遗传信息传递的欲望
二、

究DNA复











为了保证亲子代DNA遗传信息相同,你认为DNA最可能采取什么模式复制,产生两个跟亲代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3.3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3.3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

《遗传信息的传递》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为主导,把孟德尔定律放在了第一章,众所周知,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然后,将染色体与遗传放在了第二章,体现了学习遗传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在联系DNA 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DNA 分子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使学生对DNA 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后面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生物的遗传变异理论奠定了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描述DNA 复制的概念。

②简述DNA 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 复制过程的特点。

③说出DNA 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尝试模拟DNA 的复制过程,大胆想象、猜测,养成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半保留复制的验证试验,培养比较、推理、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的资料分析,感悟科学实验中蕴含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资料分析。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通过温故知新法导入教师:DNA作为遗传物质,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同学们在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已经了解在每次分裂时,首先要进行DNA复制,但大家有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进行DNA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不复制,每个新的细胞就只能分到一半的亲本DNA,生物就无法正常发育和繁殖,物种无法延续。

教师:DNA复制可以在哪些场所发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细胞核。

教师活动:对,细胞核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物来说,还是有些差别的。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可以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在原核细胞中,由于原核细胞它没有核膜,所以DNA复制在拟核和细胞质中进行;而对于病毒这种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它的DNA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如前面我们学过的T2噬菌体,它的DNA复制就是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的。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表达复习课教案 浙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表达复习课教案 浙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表达复习课教案浙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转录和翻译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2)说出密码子的特点。

(3)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2.能力目标(1)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1.整节课通过转基因荧光猪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回忆转录、翻译的过程。

并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3.再次播放动画请同学给动画配音,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

4.通过学生分析不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归纳并理解中心法则的图解及应用。

四、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动画课件,如转基因荧光猪的介绍,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课件2019-2020年高中生物 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8.(海淀)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有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出现B .都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 .都具有染色体复制的过程D .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19.(朝阳)假设a 、B 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 、aabb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过程①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 .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轻④后,子代中aaBB 所占比例是5/6C .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 .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0.(宣武)控制Xg 血型抗原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Xg 抗原阳性对Xg 抗原阴性为显性。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新版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内容包括①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资料分析;②DNA复制的过程;③DNA复制的特点与条件;④DNA复制的意义。

本节内容不仅以DNA的结构为基础,也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的生殖有联系,是本节遗传规律的分子基础。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它又是学习基因突变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学习和制作了DNA结构,对DNA 双螺旋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并了解用放射性元素研究物质的方法。

DNA复制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设置大量的问题情景,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科学事实的能力。

学生虽然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但学生普遍反映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存在困难,其中重要原因是对于染色体的复制理解不透彻。

要理解染色体的复制,最重要的是理解DNA的复制,但由于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存在微观、动态、抽象的特点,需要高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很强的推理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少难度,需要许多资料、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1.描述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说出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资料分析。

鉴于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结合实验材料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借助动态的图像,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达到深入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目的。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1(浙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1(浙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习目标2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掌握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和主要酶类。

4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流程。

5理解DNA的修复种类和修复的意义。

6理解转录、翻译的过程和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7了解转录后加工过程和转录的调控。

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遗传信息以碱基排列顺序的方式贮藏在DNA分子中。

基因(gene)是编码生物活性物质的DNA片断。

DNA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后者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一过程称为翻译。

遗传信息传递的这种规律称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

70年代Temin和Baltimore分别从致癌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可以RNA为模板指导DNA的合成,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上述转录过程相反,故称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并发现某些病毒中的RNA也可以进行复制,这样就对中心法则提出了补充和修正,修正与补充后的中心法则如图11-l。

DNA为主导的中心法则是单向的信息流,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补充修正后的中心法则,使RNA也处于中心地位,预示着RNA可能有更广泛的功能。

2DNA的生物合成(复制)一、DNA的复制(一)DNA复制的方式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即推测,在DNA复制过程中,两条螺旋的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开,然后以每条链各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补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相同。

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于亲代,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产物,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958年经Messelson与Stahl实验证实了Watson和Crick的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他们将细菌培养在以15NH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之后,细胞4内所有的DNA是含15N的重DNA,其密度比普通14N-DNA的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时,15N-DNA形成的区带在14N-DNA形成的区带下放。

浙科版必修2遗传咨询与优生教案

浙科版必修2遗传咨询与优生教案

浙科版必修2遗传咨询与优⽣教案第六章遗传与⼈类健康第⼆节遗传咨询与优⽣⼀、教学⽬标【知识⽬标】1.知道遗传咨询的概念及其基本程序。

2 . 开展优⽣⼯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近亲结婚的危害。

3. 了解⽬前⽐较常⽤的产前诊断⽅法。

【能⼒⽬标】1. 通过了解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培养学⽣分析、判断的思维能⼒。

2.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培养学⽣温故⽽知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知识迁移的学习⽅法。

3. 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学⽣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遗传病的咨询和检测,对学⽣进⾏⼈⼝素质教育、优⽣教育。

2. 通过对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介绍,让学⽣意识到遗传咨询的重要性。

3. 通过讨论,培养学⽣关注社会⽣活的主⼈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本节内容主要讲述遗传咨询及其基本程序,及优⽣的措施和近亲结婚的危害。

优⽣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门科学。

随着我国⼈民⽣活⽔平的提⾼和医疗卫⽣事业的发展,减少遗传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提倡优⽣,已经成为提⾼我国⼈⼝素质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章将遗传咨询和优⽣学的内容单独安排了⼀节。

关于遗传咨询,让⼈们可以了解到阻断遗传病延续的知识和⽅法,防⽌有缺陷的胎⼉出⽣,增强⼈们对遗传咨询的意识,了解遗传咨询的具体程序。

关于优⽣的措施,则简单列举了我国⽬前采取的七点主要措施,其中重点讲述了两种⽐较常⽤的产前诊断⽅法(⽺膜穿刺技术和绒⽑细胞检查)以及禁⽌近亲结婚的内容。

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提⾼学⽣的优⽣意识,理解和宣传我国的婚姻法及⼈⼝政策,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与第四章第⼀节中有关染⾊体畸变的知识,以及本章中第四节有关环境因素致畸、致突变的知识和遗传病对⼈类未来健康的影响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咨询的概念及基本程序;开展优⽣⼯作应采取的措施。

难点: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近亲结婚的原因。

【建议课时】1课时三、学情分析学⽣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和发病风险,对学习这部分内容已有⼀定的基础。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一、课标内容
1.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
第三节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2课时)
2.教学建议
(1)“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的教学重点是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教学难点是常见遗传病的辨别。

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几种遗传病的知识,并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

(2)“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的教学重点是遗传咨询与优生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学遗传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中可以结合实例分析加以落实。

建议把第二节与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介绍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同时介绍遗传咨询与优生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0,8+2)
1.本章核心概念
(1)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

(2) 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

(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

2. 学习过程
(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

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
(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3)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教育价值
(1)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

(2)从基因水平上认识生命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3)在理解基因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认为改造一些生物的遗传特点,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以此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4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将基因工程内容与实际例子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

考虑到内容的连续性,在学习基因以及表达后,紧接着基因工程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此,将转基因技术部分内容仍放在本章,与课程标准中有所不同。

5修改纲要
第1节遗传信息(3,2+1)
关键问题:为什么说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人类探索遗传信息的科学史)
2.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实验6.1 DNA模型的搭建
实验6.2 DNA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选做)
3.遗传信息蕴藏在核苷酸排列顺序中
发现之路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
第2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0)
关键问题: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
1. DNA复制使遗传信息代代相传
阅读与思考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2. 遗传信息的转录
发现之路遗传密码的发现:遗传密码表
3. 遗传信息的翻译——蛋白质的合成
阅读与思考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想一想做一做探究DNA改变会对蛋白质的组成发生怎样的影响第3节转基因技术(2,2+0)
关键问题基因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 基因工程
2 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以某一转基因食品的实例说明)
3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和制药的实例说明)
阅读与思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发现之路基因治疗
本章提要
参考网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