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学段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小学语文低学段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
学科专业:小学教育
学位申请人:肖志武
指导教师:李霞
摘要
每一个寓言故事像一个指导者,不仅把美好事物呈现给学生,还告诉学生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

寓言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调查研究显示,小学低学段寓言故事教学存在被忽视的现象。

因此,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让大家重视低学段寓言教学,并希望能给低学段寓言教学提供优化策略。

本文研究方法以观察法为主,以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

通过文献法,为小学低学段寓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搜集有效数据及案例,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

通过观察量表,记录低学段寓言教学现状,通过分析观察的数据,得出结论。

本次观察主要观察网上寓言课堂,再结合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结合小学中高学段的寓言教学特点,分析低学段寓言教学情况,据此发现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本研究通过观看小学寓言课堂教学30节以及课堂实录4节发现:第一,各学段目标一致,忽视学段目标的区分;第二,重视寓言理解,忽视寓言背景;第三,重视分层解读,忽视故事完整性;第四,重视寓意解读,忽视知识学习。

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第一,结合学生特点,建构低学段目标;第二,分析寓言文本,重视寓言背景知识;第三,结合生活实际,重视故事完整性;第四,注重学生知识学习,丰富学生学习方式。

关键词:寓言低学段寓言教学观察分析优化策略
TITLE: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fable teaching in the lower par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MAJOR:Primary education
APPLICANT:Xiaozhiwu
SUPERVI:Lixia
Abstract
Each fable story is like a guide,which not only presents beautiful things to students,but also tells students a lot of principles of human conduct,more help students accumulate language materials,enrich the spiritual world,improve Chinese quality.Allegory teach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has undoubted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upil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of fables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neglected. Therefor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everyon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fables in the low learning section,and hope to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teaching of fables in the low learning sectio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observation,supplemented by 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of allegory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collects the effective data and cases,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By observing the scale,the paper record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fables in the low learning section,and draws a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observed data.This observation mainly observed the online allegory class,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lassroom record,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f allegory in the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in primary schools,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f allegory in the low section,based on which problems were found,and put forwar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through watching30sections of allegory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and4sections of classroom records,we find that:first,the objectives of each learning section are consistent,and the distinction of learning section objectives is ignored.Second,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fables and
ignore the background of fables.Third,pay attention to the layered interpretation, ignore the integrity of the story;Fourth,pay attention to moral interpretation,ignore knowledge learning.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Firs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the construction of low learning goals;Secondly,the text of the fable is analyzed and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fable is emphasized.Thirdly,the integrity of the story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reality of life.Fourth,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knowledge study,enrich the student study way.
Key words:fable;low learning section of fable;teaching observation;analysis optimization strategy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V)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缘起 (1)
1.1.1寓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
1.1.2“新课程标准”重视寓言教学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概念界定 (2)
1.3.1寓言 (2)
1.3.2寓言教学 (3)
1.4文献综述 (3)
1.4.1寓言概念的相关研究 (3)
1.4.2寓言特质的相关研究 (5)
1.4.3寓言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7)
1.4.4寓言教学价值的相关研究 (8)
1.4.5寓言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 (9)
1.4.6研究评述 (11)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5研究方法和思路 (11)
1.5.1研究方法 (11)
1.5.2研究思路 (12)
第2章小学语文低学段寓言选文情况 (13)
2.1小学语文低学段寓言选文背景 (13)
2.1.1国内寓言 (13)
2.1.2国外寓言 (16)
2.2小学低学段寓言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18)
2.2.1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学段寓言教学的要求 (18)
2.2.2小学语文低学段寓言分布情况 (18)
第3章小学低学段寓言教学现状分析 (22)
3.1低学段寓言教学观察设计 (22)
3.1.1观察目的 (22)
3.1.2观察方法 (22)
3.1.3观察对象 (23)
3.1.4观察维度 (23)
3.1.5观察工具 (23)
3.2低学段寓言教学观察结果分析 (26)
3.2.1教学目标分析 (26)
3.2.2教学内容分析 (30)
3.2.3教学流程分析 (35)
3.2.4教学效果分析 (47)
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5教学分析总结 (48)
第4章低学段寓言教学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49)
4.1低学段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49)
4.1.1忽视学段目标区分 (49)
4.1.2忽视寓言背景知识 (49)
4.1.3忽视故事的完整性 (49)
4.1.4忽视寓言语言学习 (50)
5.1低学段寓言教学优化策略 (50)
5.1.1结合学生特点,建构低学段目标 (50)
5.1.2分析寓言文本,重视寓言背景知识 (51)
5.1.3结合生活实际,重视故事完整性 (55)
5.1.4注重寓言语言学习,丰富学生寓言知识 (56)
第5章结语 (60)
参考文献 (61)
致谢 (6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寓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寓言与小学生的天性相契合,学生喜欢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对感兴趣的事物会集中。

寓言故事篇幅较短,语言比较精炼,结构简单,表现力丰富,这些都契合小学生发展特点,也更符合小学生胃口。

寓言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比较随意,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通常都是通过对事物或人的描述来传达道德情感,从而具有教育意义。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因为某个点而去追寻答案,而寓言故事恰恰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寓言教材大多配有精彩的插画,能丰富学生的视觉享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寓言作品中放飞自己的思想,真正实现“读书使我快乐”。


1.1.2“新课程标准”重视寓言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②寓言故事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其中,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只是单纯讲一些大道理,小学生可能很难听懂,甚至不愿去听。

然而寓言故事代入感很强,能让读者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变化,能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小学低学段寓言教学经典课例的分析入手,探讨低学段寓言教学的策略问题。

主要借助小学语文教材,通过整理归纳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寓言篇目
①徐竹琴.小学语文寓言故事专题教学研究[C].苏州大学,2017.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及探究寓言所具有的特点,并根据观察结果来分析寓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契合低学段寓言教学的优化策略。

1.2.2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低学段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通过阅读与梳理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低学段寓言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整理、调查与研究相对较少。

低学段寓言教学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其教学策略还不成熟。

许多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对小学寓言教学的方法,内容,以及策略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但仍然显得比较古板、浅层次,仅仅停留在突出寓言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寓言寓意的层面上,没有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目标,没能达到寓言教学的思想性、哲理性以及相关性三者相统一。

以课程为视角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的低学段寓言教学存在着学段目标划分的缺失,许多教师没有结合各学段的特点进行寓言的教学。

对于低学段的寓言教学来说,应该选择适合这一学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各学段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

但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寓言教学对小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寓言教学对小学生思维、想象力及在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寓言教学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寓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改革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的素质教育。

基于此,笔者选择小学低学段寓言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从而提出适合低学段寓言教学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对低学段寓言教学的认识,同时推动低学段寓言教学的发展。

1.3概念界定
1.3.1寓言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

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总而言之,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1.3.2寓言教学
寓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中寓言体裁文章的教学。

寓言是以譬喻方法虚构的、揭示深刻哲理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可启发儿童探索和理解人间世界,发挥塑造儿童性格的作用。

教学时,要准确地掌握劝戒和讽刺的主旨。

不能过早涉及寓意,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在理解语言、掌握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儿童领悟文中教育意义。

小学低年级可不直接提出寓意,中、高年级可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寓意。

要重视从观察插图或从朗读中领悟寓意。

有的寓言已提炼为成语,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成语,丰富语汇。

1.4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以“寓言”为主题,共查阅文献数为8763篇,这些文献大多论述寓言的概念,对于寓言教学提到的较少。

以“寓言教学”为主题,共查阅文献数为204篇,其中博硕论文只有21篇,相比前者文献数少了很多。

以“低学段寓言教学”为主题,仅有几篇期刊文章,研究甚少。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文献大多是围绕寓言教学的定义、现状以及策略几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分析,可以从寓言概念的研究、寓言特质的相关研究、寓言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寓言教学价值的相关研究以及寓言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4.1寓言概念的相关研究
“寓言”这一词出现较早,以文体形式出现在近代,“寓言”概念是从西方进来的。

由于文化差异和理解的偏差导致我国研究者对这一概念的最终认定产生分歧,每一时期对其定义有所不同。

陈蒲清在其著作中提到“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籍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但是“寓言”作为文体之名却始于翻译“Aesop’s Fables”(《伊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索寓言》)。

①宋兴昌在其文章中提到:“为了指称外来寓言这类短小的文学篇制,有学者在1902年把《庄子》“寓言”一词来对译“fable”等术语。

到1917年矛盾编辑《中国寓言(初篇)》一书,“寓言”作为一种文体名称得以确定下来。

从此,“寓言”就成为西方寓言文体的中文定名。

”②这是中国寓言类文体被称为“寓言”的开始。

参考众多中国研究者的观点,即“寓言”是臆造的有完整情节的故事并且以比喻的方式来扬善惩恶、论说道德或者暗示与寄托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与追求,结合西方“寓言”概念的义项:“这类文章多在开头或者结尾有格言式的议论。

”只要将二者相揉合,“寓言”与“fable”对译的不对称性问题就解决了。

表面上看,“寓言”概念的定义与界定也能随着“寓言”与“fable”对译问题的解决而完成了。

然而,随着“寓言”文体的成熟与发展,“寓言”文学已然出现了“寓言故事”,而“寓言就是一类特殊的故事”,于是这两者的概念又要进一步界定了。

③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寓言”概念的认定仍然模拟量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从而得出更确切的定义。

洪洁在其论文中对“寓言”的概述是从寓言的形成与演变这一点来论述的,通过发展历程来给予定义是比较好的认定方式。

一般说来,经过记录整理的文字形态的寓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寓言本身作为口头文学,可以追溯到更早时候,甚至追溯到原始社会。

人类作为群体的童年时代对动物有特殊情感,喜欢用拟人化的方式想象动物的世界,进而借动物的世界,反映人类世界。

大概由于古人接近自然、崇尚自然,同时富于幻想,所以能从自然的形形色色中体会一贯道理。

在中西方的文明古国,寓言的起源与发展很类似。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各有差异,关于寓言的定义也存在差异。

德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莱辛认为:“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遍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

”⑤莱辛对寓言概念的描述中,强调寓言的道德教育作用,但对于寓言的表现形式,寓言的特质以及与童话故事的区分等缺少详细的描述。

中国寓言学家陈蒲清认为寓言是寄托了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各种故事。

⑥陈蒲清对寓言的定义,倾向寓言具体的作用和功能,而对于寓言内容、形式等未进行阐述。

①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9-80.
②宋兴昌.“寓言”概念的定义与界定—兼论“寓言”与“fable”对译的不对称性[J].西安欧亚学院学
报,2009,v.7;No.23,90-92.
③王菊芹.关于“寓言”概念定义的考证[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v.23;No.112,124-126.
④徐秀华.寓言在过小寓言教学之应用研究—以先秦寓言为例[M].新竹教育大学,1993.17.
⑤莱辛.古典文艺理论译从[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6-7.
⑥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5-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寓言为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主要是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技巧。

寓言的特质即发人深省的寓意,生动鲜明的比喻,简短精练的故事。

寓言作为故事与说理并存的一种文学体裁,已经上升到教育教学的层面,以其直观性和趣味性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寓言必须是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以结构论,寓言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性结构以文体论,寓言多以散文体书写以题材论,寓言采用虚构性的题材以技巧论,寓言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方式,读者必须透过文字,去寻求言外之意,才能推出作者的本意以功效论,透过寓言,必须使读者收到教训、启示、讽刺的正面效果。


1.4.2寓言特质的相关研究
寓言,言简意深,它是形象的怪物、思维的桥梁、语言的魔袋、心灵的钥匙。

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寓言的文本特质,通过趣味读演、对话联想、续改仿写、拓展阅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心灵智慧共同生长。


王瑞平在其论文中提到:“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角色扮演,能让他们走进故事。

”这里很好理解,就如教学《狐假虎威》,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角色的特点,然后通过表演把这个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寓意。

据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有利于教学。

王瑞平还提到寓言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模仿品读,悄悄走进理性,他认为好的故事总是把形象刻画得细腻而生动,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在进行寓言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学生朗读,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外,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模仿故事中人物或动物说话时的表情、语气,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以及每个角色所传达出的情感。

③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算是“寓教于乐”,学生不仅在学习,也是在游戏,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更好的带入故事中,从而通过自身的模仿,表演来体会寓意,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

寓言教学借助于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文字,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寓言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

小学阶段,寓言作为入选教材的一种独特文学体裁,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些特征。

赵薇在她的论文中就提到寓言具有的几大特征:“1.篇幅简短,寓言的篇
①洪洁.寓言:教育学透视[C].华东师范大学,2011.5
②王瑞平.寓言类文本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No.892,36-37.
③王瑞平.寓言类文本的特质及其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No.892,36-37.
第1章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幅一般比较短小,常常是几百字的小故事即可表述清楚,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阅读和品析。

2.语言生动,寓言常常用犀利的语言,机智的幽默实现讽刺和训诫。

在表达上常常制造矛盾冲突,借助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揭示寓意。

3.形象鲜明,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它通过人物形象这核心,来反映现实生活。

4.寓意深刻,寓言的内容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①寓言的特征对寓言教学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特有的语文学习价值。

何静翔概括出寓言有以下几个特点:“1.故事简洁短小。

寓言故事一般都写得十分短小。

寓言作家往往是从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中选取一个最精彩的片段,加以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所以寓言的篇幅都比较短小。

2.比喻恰当,拟人生动,对比绝妙。

寓言就是一种比喻的艺术。

所以,寓言的创作成功与否,要看作家能否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形象,通过联想,连类比附,并运用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

3.寓意明确突出。

优秀的寓言要有深刻的寓意,因为寓意是寓言的关键、生命和灵魂。

寓言的作者讲述一个假托或虚构的故事,目的就是要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让读者从故事中得到启迪或教育,所以寓意应该是明显的、突出的。

”②这两位都是用简单的语句了来概括寓言的特质,而且意思也差不多,总体来说就是具有比喻性、教育性以及讽刺性。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

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1.浅与深。

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

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概括来说,寓言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特征,这两点也是很多学者提到过的,所以这两点可以理解为寓言的基本特征。

①赵薇.把握文体特征,探索寓言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2017,No.1015,41-42.
②何静翔.浅论柳宗元《行路难三首》的寓言特征[J].昌吉学院学报,2010,No.96,53-5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综上所述,寓言是一种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文体。

但根据所查资料,学者对于寓言的审美特征论述很少,只谈了一些共同的审美特征,而在谈到文体的审美特征时,大多谈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而没有谈到寓言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的寓言是丰富的,虽然经历过兴盛和衰败,但是它是人类文化的财富。

所以,本人会针对这一点进行研究,弥补不足之处。

1.4.3寓言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寓言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王月霞在她的论文中提到了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现状,她认为小学寓言教学达成了共识,一是关注寓言的寓意,二是关注寓言的趣味。

寓言的趣味性特征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契合,因此寓言教学在学生审美、思维和道德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这是她提出的寓言教学共性,也就是现在的寓言教学大多只注重寓言的寓意和趣味性,却忽视了寓言的工具性和完整性。

这个不足也有学者提到过,就如顾雅芳,她就提到许多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往往忽视寓言的工具性,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在教学的时候就不怎么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寓言的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

同时她还强调一些教师习惯将“分析一层,归纳一层”的句段式教学方法迁移到寓言教学中,却忽视了寓言的完整性。

②所以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会针对这一点提出建议,从而完善此次的研究。

韦元婷在《浅谈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中提到:“寓言故事中往往存在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艺术形象有了真切的感受时,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寓言的生动、有趣,领悟到寓言深刻的教育意义。

但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感受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得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提出对应的教学方法。

她认为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因此,在指导学生感受寓言中生动的形象时,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

”③
通过文献整理发现研究寓言教学现状的论文比较少,学者们多从寓言的道德
①王月霞.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探究[D].山东:青岛大学,2018.
②顾雅芳.寓言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8,No.506,54-55.
③韦元婷.浅谈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J].才智,2012,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