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艺术设计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艺术设计新思路
摘要书籍设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立体的思考与创作行为,不能简单的归为平面设计范畴,它是要与观者产生互动的。
设计者对书籍进行的艺术设计都是不完整的设计,当读者加入进来、参与其中,按照设计者事先为读者规划好的行为程式,在触摸、翻阅书籍的过程中,接收书籍传递的信息。
当设计者的情感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时,书籍的设计才最终得到完成。
关键词书籍艺术设计,交互设计
现代书籍形态设计,改变了以往传统静态书籍传递信息的单一模式,更好地利用书籍艺术的设计语言表现书籍的思想内涵,使书籍设计成为设计师表情达意的最新载体。
但很多设计者仍保持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把书籍设计视为自己表达信息的工具,只注意信息的传达,而把作品以外的仅仅定义为接受信息的部分,忽略了信息的反馈。
他们从没有想过从外界得到什么。
若“传达”仅仅是“给予”,这只是一种单向的传达。
我们不能忽视“传达”中“沟通”的含义,信息的传达者与信息受众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实行相互沟通,进而引起互动的行为,使双方都能得到滿足。
一、什么是交互设计
当下百度对交互设计的解释为,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交互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
伴随着电脑和网络在大众间的普及使得我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交互”这一概念,比如在使用网站、软件、消费产品、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就是一种交互体验。
其实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产品进行交互:例如钟早上叫你起床,微波炉用来热早餐,电脑,网站,各种应用软件,手机,空调和电视机,数码相机,随身听,银行ATM服务,等等。
在以前我们称之为“使用”,而现在我们称之为“交互”。
相比较“使用”而言,其实“交互”更讲究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二、交互与书籍艺术设计
(一)书籍艺术设计的特点
书籍艺术设计是人们在阅读中与读者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完成与读者的互动。
书籍这一特点,在一些特殊用途的书籍设计中尤为突出。
书籍设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立体的思考与创作行为,不能简单的归为平面设计范畴,它是要与观者产生互动的。
(二)书籍艺术设计的新思路
许多设计者对书籍的艺术设计主要关注形式,最近则是关注内容和内涵,而交互设计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
网络里交互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我们与网络间的信息互动也已经被广泛接受。
如果能够把交互性加入到书籍艺术设计当中,设定部分关键点,让观众能够进行互动选择,观众能够自己做抉择,就更能增加观者的读书热情,更能体会设计者或者书籍故事作者的价值观。
选择品读的兴趣点更多,就能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
设计者对书籍进行的艺术设计都是不完整的设计,当读者加入进来、参与其中,按照设计者事先为读者规划好的行为程式,在触摸、翻阅书籍的过程中,接收书籍传递的信息。
当设计者的情感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时,书籍的设计才最终得到完成。
(三)交互设计在书籍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比如为婴幼儿设计的布质材料书籍,婴儿布书。
用布质材料制作,专门提供婴儿撕咬,并且方便清洗消毒。
鲜亮的颜色,简单归纳的图形,设计者特别在书页中加入塑料隔层,使婴儿在抓握布书时,书本发出”嗞嗞”的响声,激发起婴儿的好奇心。
布书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是显而易见的。
小小读者通过眼观,辨析色彩,进行学前教育,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撕咬认知事物对象,缓解出牙的焦躁情绪;通过手触与耳听,开发婴儿的智力,引领其探索求知。
婴儿沿着设计者事先规划好的行为程式对布书进行着以上一系列的互动,实现了设计者的初衷——布书是婴幼儿学习知识的书、是有益智力发育的玩具、也是可放心让孩子玩耍的安全产品。
反过来,如果婴儿不沿着设计者事先规划好的行为程式对布书进行互动参与:没有婴儿的触摸、翻阅、撕咬、抓握,那么布书的特点就无法显现,设计者的意图就难以实现,只能说布书的设计才体现了一半,由设计者的事先规划和读者的互动参与共同完成这本布制书籍的设计。
2.有本名为《Soap Story》的书,是本手制的以布装订封面的小书册,这是融入时间和空间四维书籍形态。
书册内有六页,每页有个椭圆形的洞,每页内装一块香皂,书册内附一张说明书,教读者怎样玩这本书的游戏。
每块香皂内藏着一块印有故事内容的布,只要读者用完六块香皂,就可以集齐六段故事,把这六段故事装入小书册,如同夹照片的相框,就可以由读者来完成这本《Soap Story》。
在这本书的设计里,交互设计贯穿始终,全程都需要读者按照设计者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操作。
若不是读者使用香皂,集齐故事这一系列的互动参与便没有这本书。
3.2009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35岁的作者刘斯杰的《香港弹起》立体书,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包括徙置区、九龙城寨等风貌,细心用纸折出来,读者翻
书,纸建筑就会从书里“弹”出来。
刘斯杰正是通过立体书籍这样的形式将二维向三维转换。
读者在翻阅的同时,将香港风貌通过立体视觉呈现,顺着设计者的规划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建筑一一立体化,他们体验到这种动手快乐的同时与书籍进行沟通。
倘若读者不参与进来,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无法传达。
(四)交互设计在我的艺术硕士毕业设计中的运用
我的书籍艺术设计《折与叠》系列(图1、图2为作品之一)就是将交互设计与书籍形态设计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通过这种形式表达我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理解——充满变化多踹的不可控性。
我希望人们在翻阅这本书时能根据个人喜好拓展出更多的折叠形式,希望每一位读者在以不同的折叠方式进行折叠时,能有不同阅读感受。
这是我想为读者规划的阅读形式。
使未成年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成人读者在折与叠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通过观众的参与,实现我的书籍设计作品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