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如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家系图,该家系中的女性患者其父亲是正常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家系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其母亲
B. 该女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O
C. 该女性患者的弟弟患病概率为100%
D. 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答案】C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家系中的女性患者其父亲是正常的。
因此该家系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其母亲,A正确。
B.该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O,B正确。
C.该女性患者的母亲携带致病基因,父亲正常,其弟弟患病概率为1/2,C错误。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可能使一部分个体产生突变
B. 大大加速育种进程,提高变异效率
C. 诱变产生的突变,对人都有利
D. 可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
【答案】C
【解析】解:A、诱变育种可能使一部分个体产生突变,A正确;
B、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大大加速育种进程,B正确;
C 、诱变产生的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
D、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D正确.
故选:C.
3.癌症的发生与吸烟、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癌变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会发生很多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体外培养时无接触抑制
B. 癌细胞的核仁大而明显,核孔多,核糖体数量增加
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但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D. 癌变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原癌基因
【答案】D
【解析】
4.基因突变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这说明基
因突变具有( )
A. 多方向性
B. 高频性
C. 普遍性
D. 可逆性
【答案】C
【解析】解:基因突变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故选:B。
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 一般情况下,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内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解:A.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A正确;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
D.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水稻根尖细胞只能进
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等是诱变育种的明显缺
陷
B. 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涉及基因重组原理
C. 一般多倍体育种培育出的多倍体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D. 四倍体AAaa理论上会产生三种配子比例是1∶2∶1
【答案】D
【解析】解:A.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等是诱变
育种的明显缺陷,A正确;
B.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涉及基因重组原理,B正确;
C.多倍体育种育出的多倍体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四倍体AAaa理论上会产生三种配子,其比例是AA∶Aa∶aa=1∶4∶1,D错误。
故选:D。
7.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方法是()
A. 多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解: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二倍体西瓜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四倍体西瓜植株,然后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与普通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
倍体无子西瓜。
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故选:A。
8. 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E、F植株中染色体组数目均相等
B. 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基因自由组合,C品种有三种基因型
C. ⑤过程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
D. ③④⑤育种缩短了育种年限
【答案】D
【解析】
9.研究发现花青素能抑制动物黑色素瘤细胞的DNA复制,从而抑制其增殖:还能提高
细胞膜上E﹣钙黏蛋白的含量,同时降低N﹣钙黏蛋白的含量,从而抑制其转移。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经花青素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B. 花青素可能促进了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
C. 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D. 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经花青素处理的黑色素
瘤细胞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B、花青素能提高细胞膜上E﹣钙黏蛋白的含量,B正确;
C、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花青素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D正确。
10.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
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
分析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2%
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较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解:A.由题意知,抗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
换为苯丙氨酸,因此最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A正确;
B.甲地区抗性纯合子=2%,抗性杂合子=20%,敏感性纯合子=78%,因此抗性基因的基
因频率是2%+20%÷2=12%,B正确;
C.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2%,乙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4%+32%÷2=20%,丙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15%÷2=8.5%,因此乙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最高,但是不一定是基因突变的频率最高,C错误;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1.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单的方法是()
A. 种植→\ F_1→筛选出双隐性性状植株→纯合体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答案】A
【解析】解:A.杂合子(DdEe)种子种植后, F_1可获得四种表现型,因为表现性为
双隐性个体ddee的全为纯合子,因此选择出双隐性性状个体即可获得纯合子,并且该方案最简便,A正确;
B.杂合子(DdEe)种子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为四倍体,B错误;
C.种植(DdEe)→花药离体培养(DE、De、d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DEE、DDee、dd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ddee个体,但是该方案比较复杂,C
错误。
D.杂合子(DdEe)种子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为四倍体,再花药离体培养可
获得ddee个体,但是该方案比较复杂,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B. 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D. 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
【答案】A
【解析】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
会改变基因频率,不能产生新物种,能促进生物进化,A错误;
B.在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
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在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增加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C正确;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D正确。
故选:A。
13.下列与癌细胞有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 用化疗和放疗的方法,作用是诱导癌细胞凋亡
C. 甲胎蛋白是癌细胞内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表达的产物
D. 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
【答案】D
【解析】解:A.癌细胞连续进行分裂,恶性增殖,且不受机体控制,所以细胞周期变短,但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是细胞衰老的特点,A错误;
B.化疗和放疗是直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是使癌细胞坏死,而不是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这些方法靶向性也不明确,对一些正常细胞也有损伤,B错误;
C.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在正常细胞癌变后含量增多,超过了正常范围,是原有基因过量表达的结果,C错误;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D正确。
故选:D。
14.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 q_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 q_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 q_1和\ q_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 q_1的长度较\ q_2短
C. 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了改变
D. 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解:A. q_2是由 q_1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因此 q_1和 q_2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可见,正常情况下, q_1和 q_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错误;
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
C.基因突变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没有影响,C错误;
D.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5.下图表示水稻的几种育种方法,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共有4种育种方式
B. 通过过程E可以打破物种界限
C. 通过过程A、B、C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过程A、D和过程F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解:过程A、D代表杂交育种;过程B、C代表单倍体育种;过程E为诱变育种,过程F为多倍体育种。
A.图中有4种育种方式,A正确。
B.诱变育种可以打破物种界限,B正确。
C.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D。
16.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_4为患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Ⅰ_1和\ Ⅰ_2的基因型相同
B.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Ⅱ_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则\ Ⅰ_1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D. 若致病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则\ Ⅱ_4结婚后所生女儿都患病
【答案】D
【解析】解: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和X染色体遗传病,又仅有Ⅱ_4患病(无中生有,有为隐),可推知为隐性遗传病,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来表示,父母Ⅰ_1和Ⅰ_2皆为杂合子Aa,A正确。
B.Aa×Aa→1/4AA、1/2Aa、1/4aa,且Ⅱ_3为正常人,基因型概率为AA∶Aa=1∶2,即
杂合子Aa概率为2/3,B正确。
C.若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_4为 X^aY,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Ⅰ_1,则Ⅰ_1一定
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正确。
D. Ⅰ_1、Ⅰ_2基因型分别为 X^AX^a、 X^AY,Ⅱ_4为 X^aY,若Ⅱ_4结婚生女,只能
提供给女儿 X^a基因,女儿是否正常取决于母亲提供的基因为 X^A或 X^a,所以女儿
不一定患病,D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7.(1)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17.(2)若一只深紫色企鹅和一只浅紫色企鹅交配后,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为深紫∶中紫=1∶1,则亲本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________。
17.(3)若中紫色雌雄企鹅交配后,后代出现中紫色企鹅和白色企鹅,现让子代中的
中紫色企鹅与杂合浅紫色企鹅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17.(4)现有一只浅紫色雄企鹅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企鹅,若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
雄企鹅的基因型,最好选用________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再根据后代企鹅
体色来判断。
【答案】(1)10
【解析】略
【答案】(2)\ Gg^ch
【解析】
【答案】(3)中紫∶浅紫∶白=4∶1∶1
【解析】
【答案】(4)多只白色
【解析】
18.(1)分析以上遗传系谱图,可判断甲遗传病属于_____________遗传病,乙遗传病
属于____________遗传病。
18.(2)图中Ⅱ_8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Ⅱ_8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Ⅱ_8
和Ⅱ_9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18.(3)如果Ⅲ_13和一个父母正常、哥哥患乙病的正常男性结婚,该对夫妇所生孩
子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隐性
【解析】解:(1)分析遗传系谱图,由Ⅱ_5、Ⅱ_6正常而Ⅲ_11患乙病可知,乙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结合题意,则甲病为伴X遗传病,根据Ⅰ_1患甲病而Ⅱ_6、Ⅱ_7不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因此甲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2)\ Ⅰ_2(或母亲), BB\ X^aY或Bb\ X^aY, 1/4
【解析】(2)Ⅱ_8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因此Ⅱ_8的甲病
致病基因来自Ⅰ_2。
根据Ⅰ_1、Ⅰ_2不患甲病而Ⅱ_7患甲病分析可知,Ⅰ_1的基
因型为Bb X^aY、Ⅰ_2的基因型均为Bb X^AX^a,又因Ⅱ_8患甲病,因此Ⅱ_8的基因型为BB X^aY或Bb X^aY。
根据Ⅱ_8、Ⅱ_9和Ⅲ_14的表现型分析可知,Ⅱ_9的基因
型为BB X^AX^a,故Ⅱ_8、Ⅱ_9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3)17/24
【解析】(3)Ⅲ_13的基因型为2/3 BBX^AX^a、1/3 BbX^AX^a,该正常男性的基因型
为1/3 BBX^AY、2/3 BbX^AY。
二者婚配后,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所生孩子患
乙病的概率为2/3×1/3×1/4=1/18,因此不患病的概率为:(1-1/4)×(1-1/18)=17/24。
19.(1)若在该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基因D或d而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则
D或d基因控制的性状________(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19.(2)若在果蝇的Ⅹ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基因D或d,结合染色体图示,推测果蝇群体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19.(3)若A基因控制灰体,a基因控制黑体,E基因控制长翅,e基因控制残翅。
研
究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ee的果蝇和基因型为aaEe的果蝇进行杂交,后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1∶1∶1∶1。
①请你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做出全面的合理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假设,可选择杂交后代中的灰体长翅果蝇与黑体残翅果蝇杂交,请写出预期
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
【解析】解:(1)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雄果蝇的
性染色体组型是XY,XX、XY是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答案】(2)63
【解析】(2)若等位基因(D、d)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群体中雄果蝇最多有 X^D Y^D、 X^D Y^d, X^d Y^D, X^d Y^d四种基因型,雌果蝇最多有 X^D X^D, X^D
X^d, X^d X^d三种基因型,群体中1、2号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最多有AA、Aa、aa
三种,3、4号同源染色体上最多有BB、Bb、bb三种基因型,故群体中三对同源染色
体上基因型最多有7×3×3=63种。
【答案】(3)①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1∶1∶1∶1,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 灰体残翅∶黑体长翅=1∶1,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3)基因型为Aaee 的果蝇和基因型为 aaEe 的果蝇进行杂交,后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1∶1∶1∶1。
①A/a、E/e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可能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提出的假设是:这两
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验证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选择测交实验,即选择杂交后代中的灰体长翅(AaEe)果蝇与黑体残翅(aaee)果蝇杂交,若A/a、
E/e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灰体长翅(AaEe)果蝇产生Ae、aE两种配子,测交后代结果为:灰体残翅∶黑体长翅=1∶1;若A/a、E/e两对等
位基因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灰体长翅(AaEe)果蝇产生AE、Ae、aE、ae四种配子,测交后代结果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
=1∶1∶1∶1。
20.(1)由上图可知,该植物花色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2)该植物的紫花植株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
的 F_1全为紫花植株。
F_1自交,则 F_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解:(1)由上图可知,该植物花色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2)8, 紫花∶白花=9∶7或紫花∶蓝花∶白花=27∶9∶28
【解析】(2)根据题意可知,当A、B、E同时存在时该植物表现为紫花,因此紫花植
株共有8种基因型。
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的 F_1全为紫花植株。
说明白花
的基因型为AAbb_ _、aaBB_ _,且二者当中最多有一个含有e基因。
若 F_1基因型为AaBbEE, F_1自交, F_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白花=9∶7;若 F_1基因型为AaBbEe, F_1自交, F_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27∶9∶28。
21.(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遗传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
21.(2)该家族中有一名7岁男孩检测出含有致病基因,其检测方法是________。
该
男孩眼睛检查正常,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该男孩长大后,若与一个无青光眼家族史
的女子结婚,其后代患青光眼的概率是________。
大量研究表明基因变异与遗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
对其中3个基因的研究结果如表 1。
表 1
21.(3)上述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根据表1信息,判断该病的
症状有________。
(多选)
A 、眼球压力高 B、视神经供血不足
C 、角膜脱落 D、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性变差
21.(4)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个与青光眼有关的遗传标记。
国内调查显示,携带这个
遗传标记的人患青光眼的风险比不携带的人高出5倍以上。
你认为该项研究成果的意
义是什么?________。
【答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连续4代传递说明该病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由于男患
者生育有未患病女儿,该病最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基因检测, 他还未到发病年龄, dfrac12
【解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要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检
测该病是否含有致病基因的方法是基因检测。
该男孩含有致病基因会患病,眼睛检查
正常可能是他还未到发病年龄。
该男孩长大后,若与一个无青光眼家族史的女子结婚,即Aa\times aa\rightarrow Aa: aa=1: 1,其后代患青光眼的概率是\dfrac12。
【答案】ABD
【解析】MYOC基因利于房水排出眼球,突变后可能引起眼球压力高,OPTN基因参与
保护视神经,突变后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性变差,CAV1基因调节血管紧张性,突变后
视神经供血不足,上述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此原发性开角型
青光眼的症状有眼球压力高、视神经供血不足、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性变差。
【答案】通过基因检测找出患青光眼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解析】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个与青光眼有关的遗传标记。
国内调查显示,携带这个
遗传标记的人患青光眼的风险比不携带的人高出5倍以上。
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出患
青光眼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诊断,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