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_作文1350字_初三抒情作文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下班后,拜读岳飞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被岳飞那豪放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所震撼。
岳飞,字鹏举,宋朝抗金名将。
年轻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报效国家,在他的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此篇《满江红》是岳飞在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赶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为已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概。
上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篇表达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词句。
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
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岳飞的另一首《满江红》词,也同样气壮山河,壮怀激烈。
其原文如下:“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作上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
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
同时,又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繁,形势十分险恶。
词作以今昔对比的手法,以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词作下篇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死,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死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
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死亡,景况萧条,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沉,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主旋律。
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岳飞。
这首《满江红》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词作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同时,又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收复中原的爱国将领形象。
拜读岳飞的《满江红》词,可以想象岳飞下笔时的一腔忠愤、满怀壮志。
岳飞气吞山河的两首《满江红》词,为宋朝豪放的词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