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四部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四部曲
作者:赖有拥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07期
以往数学教材,估算内容少、散,又为选学内容,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导致学生估算意识薄弱。

为此教师应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一、增强意识,让学生爱估算
1. 突出估算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举实例,多加引导,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要用到估算。

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感受到生活离不开估算。

2. 凸显估算的优越性。

长期以来,学生受数学计算精确性的影响,看到题目,想到的是笔算,很少想到估算。

教师可设计一些既可笔算,又可估算的题目,让学生用笔算与估算进行解答,从而凸显估算的优越性。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估算
教师应把枯燥、乏味的估算题材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题材,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乐趣。

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要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知道28在20与30之间,但更接近30;知道100页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1米大约有多长等等。

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如:春游时,同学们想坐游船玩。

每条游船限乘5人,12人需要租几条船?每条船要租金20元,带50元够不够?等等。

这样教学,学生自然而然会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三、掌握方法,让学生会估算
在现行教科书中给出的估算方法,只是简单、基本的方法。

教学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创造性处理,不可局限于教材例题的方法。

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如:小明家养鸡的收入是243元,养猪的收入是479元。

估计这两项收入一共多少元?不同的学生估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200加400等于6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700多一点。

”有的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是:“243小于250,479小于500,因此它们的和比750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四、养成习惯,让学生常估算
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

1. 补教学空白。

教师只要用心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细节,随时、随“材”都可以进行估算训练。

如教学“星期天,小东的妈妈上街购物,想买猪肉7.2元,鱼10.8元,蔬菜5.4元,苹果20.3元,小明的妈妈带了50元,够吗?”这样的例题时,我们可分三个层次展开:“①估一估,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7+11+5+20=43(元);②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钱?7.2+10.8+5.4+20.3=43.7(元);③比一比,比较估算钱数与实际钱数之间的差额,明确误差大小,判断解题正确与否。

这样教学,不但填补了以往教学的空白,还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

2. 增估算练习。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经常性地抛出一些估算问题,让学生在估算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如:春游时,可让学生估计一下要包几辆车?每人要带多少钱?午餐大约要吃多少?路上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玩的时间大约有多少?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