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物质的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选自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属于“工具性〞概念,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节课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通过质量来计量宏观物质,也理解了宏观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组成。

但是学生是将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的粒子数目孤立起来对待的,缺乏宏观与微观联络的桥梁。

同时,学生对定量认识全部是基于“质量〞进展的,对本节知识的教学设计必须采用新思路,宜用推导的方法,由的物理量及化学计算方法一步步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增强这些概念的内部联络,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开展〞的新课程理念。

三、教学目的与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理解物质可由分子或者者原子或者者离子直接构成,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引入过程与目的,学习类比推理、归纳推理,辩证逻辑思维等一些根本的科学方法。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在交流与互动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单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物质的量n与物质微粒N之间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4步,下面我着重来讲解。

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以糖水的甜度与溶解的水分子个数和蔗糖分子的个数比相关,在室温下个数比为5:1时糖水最甜为背景,要求学生考虑讨论泡一杯糖水需要参加多少克的糖〔即如何将微观分子个数与宏观物质质量相联络起来导入本课〕。

2、师生互动,开拓新知
在学生讨论考虑无果后,教师适时给出提示:“由于珍珠较为稀少,所以我们可以用其颗粒数目来描绘珍珠的多少,那么是否同样可以用颗数来描绘所吃米粒的多少呢?为什么?〞由于数量太大,我们是用质量来衡量米粒的多少,同理,为了描绘单位质量都较多的微粒数,如同质量一般,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绘微粒的个数,这个物理量即为本节课内容----“物质的量〞。

接下去要求学生自学书本对于单位物质的量的定义与单位摩尔,并在类比长度与米的根底上,对物质的量与摩尔加以打破。

最后通过一双、一打名词的意义与作用,来再次明确定义NA〔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作用和它的数值。

3、初步应用,检验自我
根据1mol12C含有的所含的微粒数NA≈6.02×1023mol-1,来练习1molH2SO4中含有的硫酸分子数_________,O原子数________,氢原子数_______,1molC中含有的原子数________,1molNaOH中含有的Na+数________,OH-数________。

归纳得出nmo的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为n×NA,约为n×6.02×1023mol-1,并通过练习初步理解物质可由分子或者者原子或者者离子直接构成,为随后讲解电解质做出铺垫。

4、总结新知,解决问题
根据nmol的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为n×NA,得出微粒数N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N=n×NA;运用关系式完
成课本“问题解决〞,最后让学生总结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疑问本节课所学是否已能解决“糖水问题〞,为下节课学习摩尔质量埋下伏笔。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一〕
1、引入目的连接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
2、定义与单位1mol微粒集合体个数=12g12C中含有的C原子个数=NA〔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单位mol(摩尔)
3、总结应用N=n×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