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的发展、技巧以及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羽毛球的发展、技巧以及特点
班级:通信姓名:学号:20110
羽毛球的发展历史
羽毛球运动的前身是板羽球,也就是使用木板拍打扎有羽毛的球体,并让它避免落地的游戏,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欧洲、中国、日本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早在19世纪中叶,印度西部的浦那出现了现代羽毛球运动,当时是以地名“浦那”来称呼这种运动。

驻在当地英国人颇为喜爱这种新运动,因而将它传回英国本土。

1873年,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顿庄园举行了一场公开表演,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并逐渐传播开来。

后来人们便以该场表演的庄园名“伯明顿”来称呼这项运动,然而在华语地区该名称并未普及,而是依球具而称之为“羽毛球”运动。

早期的英国羽毛球运动仍然使用来自印度的不成文规则,但因不够严谨而经常引发争议。

1887年,“巴斯羽毛球俱乐部”加以研究改良,完成了第一部书面羽毛球运动规则。

1893年,英国羽毛球协会成立,重新修订并统一了羽毛球比赛的规则。

1934年,第一个世界性的羽毛球组织—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在英国成立。

1981年与成立于1978年的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合并,名称仍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2006年9月24日,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改名为羽毛球世界联合会,目前共有159个会员国或地区。

比赛规则
现代羽毛球赛分为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及混合双打,共5个单项。

羽毛球的计分制度最初采取15分制,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

但旧制的明显缺点为:比赛长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导致比赛持续时间过长,削弱观众的观看欲望。

为了缩短比赛长度,国际羽联曾从2001年6月1日起,试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胜制”的新赛制。

虽然新赛制在理论上缩短了比赛长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7分制使比赛变得简单粗糙,缺乏观赏价值。

国际羽联最终在实行新赛制一年后,恢复每局15分制和“三局两胜制”。

2006年5月6日,国际羽联通过21分新赛制,同时规定:每局某方先到达11分时可休息9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间、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间可以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羽毛球的持拍与击球
持拍时,手的“虎口”约略对着球拍的侧面,切勿将虎口对着球拍正面,那样虽然比较自然而易于回击正手方向的来球,但因为施力点位于虎口底部,力劈太短而不易击出强而有力的球。

而且,一旦遇到反手方向的来球,则无法灵活回击。

使用正规的持拍方式挥击正手方向来球时,应逆时针(左手持拍者为顺时针)微幅旋转手腕,使拍面朝前,并将食指略为前伸再挥拍,将因力臂变长而容易击出强劲的球。

遇到反手方向来球时,应将拇指前伸并顶住再挥拍,就比较容易击出强劲的回球。

因为要经常变换食指与拇指的位置以便于挥击正手拍或反手拍,所以握拍时掌心应略为悬空,切勿紧紧握住球拍。

击球是否有力的关键,是在于打到球时的瞬间速度,如果全身紧绷用力反而会让瞬间击球速度降低,如果全身协调性很好,就可于击球瞬间将力量灌注于球拍的击球点,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不只是将
手臂手腕力量运用而已,还能将腰力运用进来,达成十分高速的瞬间击球,也能将瞬间速度加以控制,完成各种不同的球路,达到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

对一般人而言,挥击反手拍终究不如正手拍来得顺手,因而会自然而然地扩大正手拍的使用范围。

以右手持拍者而言,当来球位于右方固然使用正手拍,对于正上方,甚至左上方的来球,也往往使用正手拍回击。

由于以正手拍挥击左上方来球时需将手臂绕过头上,因此称为“绕头”打法。

对于左上方稍远处的来球,腕力较强的人,往往会直接使用反手拍回击。

此持他们会先将右脚跨至左边,将身体转向左后方,回头凝视来球,并用反手拍挥击。

相较于“绕头”打法,这样的击球方式显得极为优雅而有效率,常常被视为衡量球技的重要指标之一。

若是来球恰好位于胸前处,一般使用反手拍回击;亦可将身体略为下蹲,以便于使用正手拍回击。

羽毛球的站位
运动员站在羽毛球场上的位置称为站位。

站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限制的站位。

在发球、接发球时运动员的站位应按要求站在规定的区域内(左半区或右半区);另一种是不受限制的站位,可根据自己或同伴(双打)的需要而选择的站位。

这种站位单打的时候一般在离前发球线1米左右的中线附近,双打站位可根据双打两个运动员的具体战术需要而选择前后或左右的站位。

根据以上对羽毛球场地的划分,又可把不受限制的站位具体分为∶左半区站位、右半区站位、前场站位、中场站位、后场站位。

羽毛球击球点的控制
羽毛球击球点是运动员击球时球拍与球相接触那一点的时间、空间位
置。

击球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包括拍和球的接触点距地面的高度;
第二包括接触点距身体的前后距离;第三包括距身体的左右距离。

对击球点选择得是否合适,将决定着击球质量的好坏,它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击球的力量、速度、弧线、落点,最终将导致影响运动员击球的命中率,造成失分,直至失败。

因此选择合适的击球点至关重大。

选择合适的击球点应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判断要准,第二步法移动要到位(步法要快)。

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才能保证调整在最合适的位置,击球点才有保障。

羽毛球的特点
1、不受场地的限制
羽毛球活动对设备的基本要求比较简单,只需两个球拍、一个球和一条绳索即可。

正规比赛场地面积仅65-80平方米,长13.40米,宽6米(双打)或5.18米(单打),平时进行羽毛球活动只要有平整的空地就可以了。

在风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在户外进行活动,只要把球网架起来,就可以在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空地上画上几条线,双方对练。

因此它不仅可以在正规的室内运动场进行,也可以在公园、生活小区等处广泛地开展。

当它作为户外运动时,还可使锻炼者吸入新鲜空气,受到阳光照射,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运动中怡心健体。

2、集体、个人皆宜
羽毛球运动既可单兵作战(两人对练),又可集体会战(双打联系或三人对三人对练)。

单人对练时,联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出任何弧线、任何远度、任何力量、速度当任何落点的球来;集体会战则可以使联系者养成协调配合的习惯,培养集体主意精神。

3、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
羽毛球运动游戏性较强,运动量可大可小。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可以将球打得又刁又重,拼尽全力扑救任何来球,尽情散发自己的青春气息;年老体弱的练习者可以把球轻轻地击来打去,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变换击球节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既活动了身体,又娱乐了心情。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体质的人都能在羽毛球运动中找到乐趣。

转载自娇姐空间
羽毛球的重要赛事
汤姆斯杯: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始于1948年。

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始于1956年。

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始于1989年。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竞赛项目为个人单项,始于1983年。

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自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起,羽毛球成
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包括全部5个单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