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遣心二首》其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槛遣心二首》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在其一中就杜甫的草堂做了详细的介绍,表达了作者辗转各地后,来到蜀地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并且对自己的新居所甚是满意。
本首诗为第二首,杜甫将自己居住的草堂重新修整了一番,不仅扩充了草堂,而且还添了专供他垂钓、眺望的水槛。
“水槛”是临水的栏杆,在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里:“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新添的水槛可供垂钓,较为陈旧的木筏可以代替行舟。
这是描写杜甫所居草堂的景色。
同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题元十八溪居》:“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T蔚诜辍! 泵杌媪舜?有水槛的景色。
杜甫写《水槛遣心二首》就是为了消遣时间和抒发己志。
作者首联描述了蜀地的天气阴沉,夜里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的雨,等到第二天早上才放晴,作者就靠在栏杆上远望,那么他远望什么呢?这首诗作于761 年左右,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杜甫的晚年了,但作者内心却是不平静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这首诗之前,正是杜甫得朋友相助在成都浣花溪旁边盖了一座茅屋,在这首诗的结尾,作者发出:“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喊,表达出了他博大的胸襟,同时作者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所以,当他在天晴的早晨靠着栏杆
远望的时候不可能单单的在欣赏雨后景色,他望着周遭的景象心中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生,一生颠沛流离,少不得志,安稳舒心的日子很少。
正因为这样的人生境地所以在作者的作品中很少有欢快明丽的诗歌,多是沉郁悲凉的色调,尤
其是在晚年,孤寂悲凉成为他诗歌的主要特征,如《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写出了作者自己孤独多病的现实生活状况。
颔联“叶润林塘密” 一个“润”字写出了蜀地雨下得时间久并且连绵不停地景象,花叶被雨水淋得湿透,林子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水洼,可见是一直在下雨。
杜甫早期的诗作《春夜喜雨》这首诗中形容雨下得大也是用的这个动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随着风夜晚悄悄地来,悄无声息的滋润着大地。
一个“润”字达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效果。
杜甫在草堂的
生活十分艰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提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住的茅屋经受不住蜀地这种阴雨连绵的气候,每当下雨时间长久,他的茅屋就会漏雨,导致床都是湿的,屋子里没有干的地方了。
诗中的“衣干枕席清”,意指天气晴朗了衣服和枕席才会干。
从早期之作《春夜喜雨》到晚期的这首诗里作者由喜雨到愁雨,写尽了他生活的困苦。
颈联“不堪祗老病”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都指出作者晚年病体缠身,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这与杜甫艰苦的生活条件息息相关,杜甫青少年时家境十分优越,生活上安定富足,后来唐朝政局混乱,统治者腐败,杜甫曾一度为了生计而找寻谋生办法,但都无果而终,所以,在这种郁郁不得志且仕途失意的状况下,杜甫过着贫
困潦倒的生活,他入蜀盖茅屋也是受朋友接济帮助才得以安定下来,但晚期的生活一直不是很好,身体上百病缠身,心理上忧思家国,所以,晚年的杜甫生活状况是很差的。
“何得尚浮名” 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浮名不在看重。
对杜甫而言,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愤世嫉俗的年轻人了,他的晚年虽然还有雄心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但他力不从心,而且年纪大了,诗人对功利虚名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热忱了,“何得”正表达出了诗人对浮名深深地厌倦之情,语气强烈,感情激荡。
尾联“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与《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都有提到酒,但表达出的情感却不同,《登高》可谓是《水槛遣心》的后续了。
在本首诗中,作者十分愁苦,心中的抱负不能实现,现实生活状况又是十分贫苦,作者却无能为力改变现状,只能用酒来排解内心的忧苦,打算与酒作伴直到生命尽头;《登高》中作者已处于生命的尽头,他年纪大了身体又是百病缠身,因疾病要戒酒,在古代人们对重阳节十分重视,重阳节那天要约亲朋好友登山、饮酒、赏菊,杜甫因为身体多病不能登山饮酒,内心十分痛苦。
杜甫晚期的作品常常提到自己的病体,765 年杜甫离开四川在旅途中创作的《旅夜书怀》中提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虽然他不做官不是因为身体多病,但也能了解作者晚年身体状况的确很差。
768 年,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遥望故乡,触景感怀作的《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音讯全无,自己又是百病缠身。
在杜甫晚期的诗歌已经体会不到《望岳》里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那种豪迈情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入蜀之后的生活现状与内心忧伤的情感。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尤其是他晚期的作品,多为悲慨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