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1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如果国宝会说话》。
每当听到“叮,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的时候,我都特别兴奋和激动,因为我又将了解一个新的`国宝。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了100件文物。
五分钟讲述一件文物,短小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对“精”更高的要求,该片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
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该片介绍了人头壶、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等国宝。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红山玉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朝格温都乡三星他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
它由墨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
玉龙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
因其形状如同字母C,又称“C”字形玉龙。
它是我国已发现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龙形玉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我之所以喜欢红山玉龙,因为我的名字里面也有龙这个字。
龙是一种神秘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同时为我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2
看完之后,被国宝的魅力深深震撼住了。
虽然每集只有五分钟,但每集都有“质量保证”,文案精致优美,故事悠远动人。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跨越了8000年的历史,在短短5分钟内,向我们讲述了它的前世今生。
《国宝》中的文案非常精彩,尤其
是《青州龙兴寺佛像》片尾的那句话“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成为本季流行的`解说词,触动了很多人的心。
别看文案“文绉绉”的,其实《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解说词形式灵活多变,科普也不乏趣味性和观赏性。
国宝第三季,结合前两季的优势和补充动画、情节动画、声音塑造等待,让每一件文物都动起来。
当国宝有了生命,当它们都有了自己的生命“性格”和“萌点”,观众有沉浸式的体验。
这种沉浸式体验和动态呈现是本季的亮点,堪称金字招牌!虽然国宝不会说话,但由于它的出现,它的存在仍然让我们震惊,为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那段历史也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3
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这集讲的是一个仰韶文化的先民创造的国宝叫作“人头壶”。
它穿越了6000至6500年,是个红陶材质的作品。
它的样子非常的唯美而且还带着一种可爱。
这个人头壶,外形像一个人,身体非常的丰腴好像一个女性,它的.嘴微微上翘,眼睛非常小,现在有几分可爱。
后面有一个地方是注水用的,眼睛和鼻子则是流水的,但是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我们至今无法知道它到底是怎么用的?是喝水用的,还是浇水用的,还是专门留着观赏用的,我们一无所知。
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创造出来?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它的确在凝视着什么。
它凝视夜空,它在思考,它的思考夜空为什么会如此的靓丽,会思考为什么会有夜空?这也恰恰表达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一切未知的探索,对一切未知都好奇。
集中在一个人头壶上面,把它充分的表达出,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虽然,穿越了6000多年,但是依旧是那么的唯美。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它在仰望什么,我们至今还在思考。
在现代,我们也需要仰望。
因为仰望什么,只能顺从自己的心意,可以仰望一种信念,一种宗教,仰望那遥不可及的地方。
人生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仰望,只有仰望,我们才有信念,只有信念我们才有不竭的动力。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4
“叮!您有一封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每当听到
这个开场白,我都激动地手舞足蹈,赶快期待地凑到电视机前,目不转睛收看。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每集详细讲述一件文物。
在讲解员专业严肃却又不失幽默的生动语言中,许多古老生冷的器皿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彷佛会说话一样,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季,还意犹未尽。
人头壶、贾湖骨笛、龙山蛋壳黑陶杯、殷墟嵌绿松石甲骨、鸮尊、利簋、三星堆青铜人、太阳神鸟金箔、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越王勾践剑、虎符等25件文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陶鹰鼎”。
为什么对陶鹰鼎印象最深刻呢?难道它比龙山蛋壳黑陶杯精致吗?难道它比镶嵌着绿松石的铜牌华丽吗?——不,我喜欢它并不是因为它精致、华丽,而是因为它很“呆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圆睁着,又长又尖的大嘴巴紧钩着,胖嘟嘟的圆肩倒背着手,粗粗的腿伫立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只又呆又萌又笨拙的大胖鸟,一点也不像我们看到的'老鹰那样威猛,也不像其它陶鼎那样严肃认真,更没有国宝常有的神秘感。
但我还是深深被它折服,太喜欢了。
等有机会,一定要去博物馆亲眼看看它。
这个纪录片里有很多很多的古代器具,都是国家的重要宝贝,强烈推荐大家看哦,看看能不能找到你们心仪的宝物!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5
我看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的第一集。
讲的是人头壶,我觉得非常有趣,国宝都会说话了,那岂不是都成精了?
人头壶出士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收藏在西安半坡博物馆。
它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距离现在约有6000年时间。
我看到这里时一下子就惊叹了,这个国宝真的成精了,居然离现在有那么多年了!如何让国宝活起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可以做为“知乎大神”来回答这个问题,它没有明亮的舞台、绚丽的灯光舞美,有的只是聚焦在灯光下的国宝本身,在这里,文物是独一无二的主角,360度无死角的呈现只为彰显自己的'文化内涵。
人头壶是红陶质地,被推测是用来盛放液体的。
它的整体造型像一个葫芦,正面雕刻出了人脸,背面有有一节凸
出的管道用于注水。
倾斜瓶身,液体会通过眼睛和嘴巴流出来。
我觉得她真是太厉害了吧。
怪不得叫人头壶呢!“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这句经典的开场语就来自于爆款综艺《如果国宝会说话》,《如果国宝会说话》是央视推出的微纪录片,利用5分钟时间就带领观众穿越了上千年的时光。
人头壶于1953年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眉目清秀,鼻梁修长,双目上视,嘴唇上翘,发型以扁平锥刺纹表示,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面容,人头与壶身结合酷似一个孕妇,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和人类繁衍的重视。
我觉得《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个节目特别新颖,它会把未知的跟国宝一起结合起来。
如果国宝会说话观后感6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央视的一部纪录片,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
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看完之后我感慨良多。
人头壶发源于6000多年前,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物理化学作用的产生,是质的转换,是水、火、土的相融。
红陶而成的它有亿万张迷惘的'面孔,琢磨不透的新时期时代的纪元。
虽然创造者的模样早已被人遗忘。
但人头壶它是万物的最则,它有不死的容颜,与天地万物同寿。
穿越6000年的玩物是祖先们从无到有的不可思议的实验。
凝望最早的凝望,我们不断发出疑问,又都溶解于这神奇的红陶上。
生与死的思考是创作者的内心抱负赋予了人头壶的灵魂。
它是传统,它是文化,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始终明白我们的故乡一定就在宇宙的某个地。
人在潜意识里永远没有放弃对故土的追求,包括那个“不死的容颜”。
背朝尘埃,山河依旧我感怀。
6000多年的时间始终磨灭不了我们的信仰,凝望着这个有意义的世界,仿佛看到了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