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重点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语言表达重点知识归纳
语言表达
1、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蘑菇圈》(中篇小说)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阿来系我国著名作家,尤以小说创作见长。

为提高同
学们的鉴赏与写作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访谈节目《大家作品欣赏》,届时将由吴明老师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敬请关注!
答案:①“《蘑菇圈》(中篇小说)”改为“中篇小说《蘑菇圈》”。

②“系”改为“是”。

③“尤以小说创作见长”改为“尤其擅长小说创作”。

④“大家作品”改为“名家作品”。

⑤“届时”改为“到时”。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

本题所给文段是广播稿,而括号中的内容是不能读出来的,故应去掉括号,将“《蘑菇圈》(中篇小说)”改为“中篇小说《蘑菇圈》”;广播稿要求口语化,通俗易懂,“系”是书面语,且文言特点,不得体,应改为“是”;同样道理,“尤以……见长”应改为“尤其擅长”;广播稿是给听众听的,因此还应避免在听的过程中会产
生歧义的内容,“大家作品欣赏”可以理解成是欣赏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可理解成很多人一起欣赏作品等,故
应将“大家作品”改为“名家作品”;“届时”是书面语,不符合广播稿的语体要求,应改为“到时”。

小提示: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

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
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填入横线处,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

(只填序号)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雷雨》中,曹禺把20世纪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②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
③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④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爱恨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
⑤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
⑥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
答案:②⑤①⑥④③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②句中的“它”指代语段开头的“戏剧”,而⑤句很明显要紧随②句后。

①句举出《雷雨》的例子,⑥句与①句联系最紧密,④句中“两家”承接⑥句中的“周、鲁两家”。

逐层类推,得出答案。

3、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第三节(课文未选),作者以种种事物比喻四季,象征着“我”
对自身酸甜苦辣的经历和复杂多变的人生的种种感受。

请你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分别组成前
后衔接、呼应的排比句。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________,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乐器来对
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________,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
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________,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
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答案:秋天是黄昏秋天是大提琴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
此题考查语言运用连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通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段的结构层次,要清楚空缺处所处的位置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者拓展句。

再结合空格处的上下文,尽可能用上下文
中的关键词拟写空缺处的句子;同时,如果有与空缺处相对应的句子,要考虑句式结构的照应及关联词的正
确使用。

此题在填空时,要注意“春、夏、秋、冬”的顺序,所填语句要与上下文的句式和内容保持一致。


据“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冬天是夜晚”这些内容来分析,第一空应写“秋
天是黄昏”。

根据“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这些内容来看,第二空要写“秋天是……乐器”,这里就要通过分析各种乐器的音色来判断了,小号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
富光辉感;定音鼓的音色柔和、丰满;圆号特别擅长于演奏抒情的歌唱性的旋律,在表现沉思的含蓄的有时
是典雅的旋律方面,都能很好地胜任。

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春天是明亮的,夏天是柔和,冬天是含蓄的,那么秋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在作者眼里,秋天是适合倾诉的,因此我们想到的是大提琴,大提琴音色柔美深沉,更接近人声,有诉说的音色感。

因此可得第二空是:秋天是大提琴。

根据“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第三空要写“夏天是……”,又在了解《我与地坛》课文的基础上可知,夏天主要描述的是知了的叫声,
可得: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

4、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
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答案: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本题考查长短句变换,变换方法:1 .确定一个主干句。

2 .提取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
作为长句的修饰成分。

3 .调整修饰成分,重组句子,使之简明、连贯。

该题的这一组短句很显然是总分关系,第
一句是中心句,后几句是围绕着“‘送来’的东西”展开的。

所以可以以第一句为基准句,后面的句子作为“‘送来'
的东西”的定语,然后将词语稍作调整即可。

5、烟花三月,抗疫英雄要辞别黄鹤楼,返回家乡。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准备用感恩海报,表达对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医疗队的谢意,现面向社会征集文案设计。

请你参照第一张海报标语,根据提示,任选后面两张海报中的
一张写一句标语,要求与图片内容相关,语言简洁,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第一张海报致重庆医疗队:图片武汉长江大桥,感恩标语“巴渝送春意,天堑变通途”;
第二张海报致青海医疗队:图片武汉长江航渡,感恩标语“_________”;
第三张海报致陕西医疗队:图片湖北博物院感恩标语“______”。

答案:青海: ①三江同源,千里同心。

②同舟共济千帆渡,众志成城万里航。

陕西:楚地开胜壤,秦风送
佳音。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给海报拟写宣传标语,读懂海报是前提条件,还要积累写宣传标语的技巧方法。

宣传标语一定要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这样才能使标语的宣传性得到体现。

首先注意内容和主题的要求,
一定要符合“感恩”话题。

另外注意形式方面的要求,比如押韵,对仗工整等。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思
想要健康,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鲜明,比如本题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不超过20个字。


意地域特征。

小提示: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
修辞方式。

作用: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①。

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化和原有生活方式
的改变,②。

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③。

答案:①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②民俗也随之发生变化③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
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句子意思可知民间艺术不能
孤立存在。

第二空应是说时代观念的变化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民俗的影响。

第三空,结合“永葆青春”分析,应该是讲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
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案: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注意细节,比如字数限制等。

本题要求说明
《你还在我身旁》这首诗的获奖理由。

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内容、艺术手法、诗歌的书写布局等角度分析。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到“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内心的渴望;“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精心选择日常
生活中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的感情,亲切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
单独成行,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诗句的摆放来看,错落有致,形成视觉美感。

8、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从下面两副对联中任选一副,完成上联或下联。

(注意括号
内的提示)
(1)上联:万山红遍,满目秋景壮丽
下联:____________(化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句)
(2)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取材于韩愈《师说》)
答案:漫江碧透,万类霜天自由颂古圣从师无高低贵贱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题目中的上联或下联,二者任选其一。

对联的一般规则包括字数相等、平仄
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等。

题目一如答案所示,“漫江碧透”对“万山红遍”,都是主谓结构;“满”对“山”,均是形容词,作定语;“江”对“山”,均是名词,作主语;“碧”对“红”,均是形容词,作谓语;“透”对“遍”,均是形容词,作补语。

“万类霜天
自由”对“满目秋景壮丽”,均是主谓结构;“万类霜天”对“满目秋景”,均是偏正短语,作主语;“自由”对“壮丽”,均是形容词,作谓语。

题目二如答案所示,“颂”对“伤”,均是动词,作谓语;“古圣从师”对“今众求学”,均是主谓结构;“无高低贵贱”对“有长幼尊卑”,均是动宾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