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慧源高复学校2016高考语文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慧源高复语文模拟试卷9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1)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正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了盛唐各艺术门类,成为它们美的魂灵。
(2)我们总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有些缘分只是,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过往云烟。
(3)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导致什么都不得不割爱。
A.渗透黄粱美梦徜徉
B.渗入南柯一梦徘徊
C.渗入黄粱美梦徜徉
D.渗透南柯一梦徘徊
【答案】D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海湾战争前,一中立国外交官与伊拉克外长举行会谈,试图规劝伊拉克撤出被其占
领的科威特。
下面语句最得体
...的一句是(3分)
A.贵国若不及早撤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获得了大举进攻的借口,所以萨达姆总统应采取灵活策略,暂时放弃科威特,以避开美国的强大攻势。
B.希望贵国政府切实履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无条件地撤出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以缓和十分紧张的海湾局势。
C.相信伊拉克政府会正视伊拉克所面临的灾难,量力决策,否则,势必会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
D.希望萨达姆总统从海湾和平和贵国本身的利益出发,争取主动,避免出现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场合、身份、对象等。
要注意题干中的海湾战争题目。
A项,“暂时放弃科威特,以避开美国的强大攻势”表达不得体;B项,“无条件地撤出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表达不得体;C项,“否则,势必会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表达不得体。
故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对联,用于高中毕业典礼上教师勉励莘莘学子,最为恰当
....的一项是(3分)A.慕师恩众星北拱,瞻学谊群贤南飞。
B.融贯中西学已成,博通古今业无疆。
C.格物致知循大道,求真本信立高标。
D.学富雕龙文修天下,才雄走马星陨人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可根据对联的含义及关键词分析判断,A项,“慕师恩众”与题干不符;B 项,“中西学已成”与题干“高中毕业典礼”不符合;D项,“陨人间”意境与题干不符合。
故选C。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为得体恰当
......的一组是(3分)
有一位老师到异地学校去参加优质课讲课比赛,走进新课堂,首先要跟新同学交流一下,就来了一段开场白。
李红因家庭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天一中学。
天一高中招生面试时老师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你是怕中考落榜呢,还是碍于面子不好推辞呢,还是……?”李红诚实而又得体地进行了回答。
A.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缘分。
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
②都不是,而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天一高中更合适些。
B.①同学们,你们好!同大家相遇,真是缘分啊,缘分。
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
②关于保送我上天一高中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C.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
谢谢大家!②都不是,而是因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反复权衡,我觉得还是读天一高中更合适些。
D.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同时合作成功。
谢谢大家!②关于保送我上天一高中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D老师面对学生用“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牵了明天牵”不合身份和场景;回答面试老师一连串的问题,不能厚此薄彼,只能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回答,但是必须针对保送上高中一事,同时要诚实、得体,语言要恰切。
故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
....的一项是(3分)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
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
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案】A
【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唐]元稹
公讳倰,字德长。
宣州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
公始至,一旦命负担者三四人,悉以米盐醯①酱之具置于担,从十数辈,直抵里中佛舍下,因召集老艾十余人与之坐。
遍谓里中:“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贫富高下之大不相当,亟言之。
不言,罪且死;不实,罪亦死。
”既言之,皆笔于书,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
又一里亦如之。
凡十数日,尽得诸里所传书,因为户输之籍,有自十万钱而降于千百者,有自千百钱而登于十万者。
卒事悬于门,莫敢隐匿者,是岁前逋负尽入焉。
宣使骇异之,当去复留者凡七载。
歙州阙刺史,府中宾皆愿去,宣使不遣去,以公摄理之,用能也。
累迁转运判官。
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襄州湖鄂之税皆莅焉。
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
岁余计奏,宪宗皇帝深嘉之。
会凤翔阙节度,宰相奏名皆不可,上曰:“得之矣。
”以公为凤翔节度观察处置使。
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栎柱栋之材、薪炭粟刍之数,京师藉赖焉。
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
官,公则求者无所与。
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
”陛下一旦问宰相,予虽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卒不能坚辨上意,赖上仁圣不受谗,乃以公为河南尹。
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
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
”是岁七月抗疏云:“臣七十当致仕。
”词意不可遏,朝廷嘉之。
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明年春,暴疾薨于家。
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
为理尚严明,勤于举察,胥吏辈始皆难于公,然而终卒无大过。
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②,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
此其所多也。
(节选自《元氏长庆集》卷五十四)
[注]①醯(xī):醋。
②支梧:抗拒。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粗:大略
B.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听:听从
C.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市:购买
D.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毁:指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崔公任南陵县令,广泛调查民情,制定了合理的赋税标准并公之于众,解决了贫富悬殊而赋税轻重很不相称的弊端,使无人敢隐瞒资产。
B.崔公为政有方,宣州观察使重用其能,让他留任多年;歙州刺史空缺,让他代理。
皇上嘉许他监察税务之功;凤翔节度空缺,皇上亲自选用他出任。
C.崔公任河南尹深受百姓爱戴,却上疏直言自己年已七十,应当退休。
他态度坚定,无法劝阻。
近代以来,退休的官员在胆略、声望上无人能与他相比。
D.崔公仁孝友爱,内外亲戚无力操办婚丧嫁娶,都由他承担。
他治理崇尚严明,勤于考核官员,属吏虽起初深感在他治下为官不易,但最终无大过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
(4分)
(2)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
(3分)
(3)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
(3分)
9.对于负气势者的“扬言”,元稹为什么“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
B
C
(1)应交纳赋税的民户相差很远,无法让他们公平分担,因此拖欠的赋税连年累积,百姓被鞭刑追偿。
(4分。
每句1分)
(2)崔公就选了一名大官,揭发了他的贪赃罪行,对其余违法的小官立案查处,所到之处官员都很惊慌。
(3分。
每句1分)
(3)然而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能以说理来分辨的,他没有不立即改变自己意见的。
(3分。
每句1分)
“心知其不然”是因为元稹了解事情缘由及崔公为人,但“惑于众口”是因为负气势者众口一词,借口又貌似有理。
(3分。
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听:治理。
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C 项,应为“近代以来,官员从未有像他这样胆略正强,名望气势正稳,却能自己引退的”。
故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远、等度、累、劾、按、莅、决。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要求,“负气势者的“扬言”,元稹之所以“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是因为元稹了解事情缘由及崔公为人,但因为负气势者众口一词,借口又貌似有理。
答题时,要分点,结合着原因组织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崔公名倰,字德长。
宣州观察使崔衍委任他为南陵县令,适逢南陵征收赋税钱三万,应交纳赋税的民户相差很远,无法让他们公平分担,因此拖欠的赋税连年累积,百姓被鞭
刑追偿。
崔公刚到任时,一天召来三四个挑伕,把米盐酱醋等放在担子里挑着,带着十多个随从,径直到乡里的佛寺前,于是召集来十多个年过五十的老人坐在一处。
遍告乡里说:“交纳的赋税与应交的数量大略相等的人家,我就不再追问了;贫富悬殊,赋税负担轻重很不相称的,赶快说出来。
如果不说,将是死罪;说的不合实情,也是死罪。
”说完之后,就把情况记录下来,之后取出带来的那些米盐酱醋等,设宴招待大家吃饱后再离去。
又到了一乡也是如此办理。
十多天之后,收齐了各乡所记录的情况,编制了各户交纳赋税标准的登记,百姓承担的赋税有的从十万钱减少到千百钱,也有的从千百钱增加到十万钱。
编制完成后把公文挂到城门上公示,没有人再敢隐瞒资产人口情况少交纳赋税了,这一年内,把先前所拖欠的赋税全都征收入库了。
宣州观察使为此很惊异,崔公任职期满应离任,又被留任,共任职七年。
歙州刺史缺任,观察使府中的官吏都想去补任,宣州观察使没有委任他们,让崔公代理管辖,这是任用他的才能。
多次升迁担任转运判官。
适逢朝廷开始设置两税使,使之管理郡县,所以崔公前往襄州湖鄂等地监察税务。
崔公就选了一名大官,揭发了他贪赃的罪行,对其余违法的小官立案查处,所到之处官员都很惊恐。
年末时核计上奏,宪宗皇帝非常赞许他。
适逢凤翔节度使缺任,宰相提名的人选都不被认同。
皇上说:“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任命崔公为凤翔节度观察处置使。
此前岐山吴山等地盛产可做椽子栏杆支柱及栋梁(建造房屋)的木材、以及柴薪木炭粮食草料之类,京城所需用的皆依靠此地供给。
有权势的人名义上是购买,实际是由(产地)官府供应,崔公对来索要的人一概不给。
因此有权势的人全都怨恨他,但又找不到可以指责他的地方,就散布谣言说:“因为崔倰的苛刻褊狭,喜欢说别人的对错,所以士卒们不乐意他久为将帅。
”陛下有一天就此事问宰相,我虽然心中知道这不对,然而也被众议所口一辞,最终未能坚持为他分辨以助皇上明察,幸好皇上仁德圣明不听信谗言,就任命崔公为河南府尹。
崔公治理河南不满一月,百姓家家都说自从有了崔尹之后,兵士官吏们不敢登门骚扰。
熟知政事的人都说:“五十年来从未有过像这个府尹这么好的。
”这年七月崔公上疏直言说:“我已七十岁了,应当退休。
”言辞坚定,无法劝阻,朝廷嘉许他的行为。
近代以来从未有过像他这样胆略正强,名望气势正稳,却能自己引退的。
第二年春天,因突发疾病在家中去世。
我和崔公相知交好多年了。
考察崔公所崇尚的,是仁义孝道友情爱心,内外亲戚如有婚丧嫁娶无力自操办的,没有不是由他来承担的。
为官治理崇尚严格明察,勤于考核官员,下属官吏们开始时都感到在崔公治下难以为官,但最终都没有犯大的过错。
崔公言语神态严厉,好像不可抗拒,然而对比他地位低的人,能以说理来分辨的,他没有不当时改变自己意见的。
这就是他的被人称赞之处。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山中与元九书
元稹白居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
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2分)
(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
(4分)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4分)
【答案】(1)(2分)(我)听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2)(4分)①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②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③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或同处被贬的境遇);④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
(友情、悲愤、境遇各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
(3)(4分)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2分);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
(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由诗歌注释“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可知,此时的元稹被贬官,与白居易同病相怜,故解释时,要注意对象及被贬官等要素。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示,应先了解诗歌抒情方式,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暗风吹雨入寒窗”属于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人间相见是何年?”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然后根据两首诗歌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出其作用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2),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4),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6)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7)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8),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1)仓廪实而知礼节(2)为人性僻耽佳句(3)猿猱欲度愁攀援(4)万里悲秋常作客(5)静影沉璧(6)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7)辩乎荣辱之境(8)山河破碎风飘絮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仓、廪、僻、耽、度、作、璧、辩。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
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
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
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
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
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
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
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
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
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
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
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
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
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2月23日 08 版有删改)
12.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3.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6分)
14.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
(6分)
【答案】
视听相结合;反衬,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比拟;表达了对麦子的赞美和喜爱。
(每点1分)
冬天:沮丧、不甘、无奈;(2分)麦子:自豪、愉悦、蔑视。
(2分)
叙述人称: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生动。
(1分)
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富有韵味。
(1分)
内容上:插入了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2分)结构上: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
(2分)
赞美麦子坚守不屈的品格;赞美麦子给人以希望与幸福;赞美农民坚韧和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
(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可根据对常见的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句,从视听结合、反衬、比拟等角度赏析,然后再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语句中的关键词,描述性的概括作答,修饰性的直接提取。
例如,“无奈”“滴泪”等表现了冬天无奈、沮丧的心理;而“绿油油”“高”“微笑”均表现了麦子的自豪、愉悦心情。
叙述方式,可结合着第二人称的一般性作用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角度。
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在结构角度,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中间,则其句子作用有: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换)——全文内容或思路的转折,④总结。
本题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人与麦子的情感、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抒情性;在结构上,从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的探究能力。
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要在感知与理解文章内容,并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着对“长冬麦语”的含义的理解探究作答。
答题时,要根据对麦子的形象,从作者对麦子的品格,从麦子与农民的关系,从作者对农民的赞美等角度探究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18分)
大巧若拙
朱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