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7分)
注意事项:1. 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

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5.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 牛顿
B. 焦耳
C. 奥斯特
D. 法拉第
16. 下列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所用羽毛球拍的长度约为1.5 m
B. 中考体育测试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 kg
C.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 m/s
D. 体育测试时室外温度约为50 ℃
1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联欢晚会中欢呼声“响彻云霄”,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 百米赛跑时以发令枪发声为起跑信号,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D. 音乐会上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8.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北运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 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
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快
D. 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
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透镜、蜡烛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图
A.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 cm
B. 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C. 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光屏上仍能呈现烛焰完整的像
D. 在靠近凸透镜的右侧放一个近视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
B. 能量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也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 烧开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 一个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就会下降
21. 大物块甲质量为m甲,小物块乙、丙的体积都为V,质量分别为m乙、m丙。

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圆柱形容器,装入一定量水后,先后将乙、丙按如图(a)(b)所示放置,使物块甲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21题图
A. 两种情况下,图(a)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图(b)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B. 细绳所受的拉力为m丙g
C. 三物块的密度关系ρ乙>ρ甲>ρ丙
D. 两种情况下,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变化量为(m乙-m丙)g
2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L1、L2为灯泡,R为滑动变阻器,a、b、c是电流表或电压表。

当只闭合开关S、S2时,L1、L2发光,a、c的指针均明显偏转,b无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2题图
A. b为电流表
B. 当只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a、c两表的变化量相同
C. 当S、S1闭合,S2打开,将a、c换为另一种电表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则电路总功率变大
D. 当S、S1、S2都闭合时,若两灯都发光,则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不会影响两灯的亮度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23. 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的那个插脚比另两个插脚要稍长,这样设计是为了。

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为(选填“从甲到乙”或“从乙到甲”)。

第23题图
24. 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 m。

如图甲所示,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 m,则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m。

检查完后,当人逐渐走近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请在图乙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中S点的光路图。

第24题图
25. 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70 kg的箱子,小刚用水平推力F使它在3 s内匀速前进了3.6 m,此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70 N。

此后小刚停止施力,箱子又经过1.2 s向前滑动了72 cm 后停下来,则水平推力F为N,小刚对箱子做功J。

在箱子运动的前3 s 时间中,小刚做功的功率是W。

(g取10 N/kg)
26. 天然气热水器加热水时是将能转化为能,小明某次利用该天然气热水器洗澡耗水20 kg,热水器的进水温度为20 ℃,出水温度为40 ℃,小明这次洗澡消耗天然气0.06 m3,则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2×107 J/m3]
27. 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

山东舰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母。

(1)航母使用的燃料是石油中提炼的重油,重油含碳量高,且含有一定量的硫,则重油燃烧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为。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接触而锈蚀。

(3)航母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32. 课堂上老师说“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课后小明想来验证这个观点。

他选择橡皮、玻璃杯、硬卡纸、直尺作为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将玻璃杯正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硬卡纸平放在玻璃杯口处,将橡皮放在硬卡纸上,用直尺沿水平方向(选填“快速”或者“缓慢”)击打硬卡纸,观察橡皮的运动状态。

(2)实验现象:。

(3)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静止的橡皮(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4)列举一个生活中运用该原理的实例。

33. 小明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液体密度。

主要步骤如下:
①把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然后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整到处;
②在塑料杯中装入体积为V的水后,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向塑料杯中注入体积相等的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第33题图
(1)请将上面步骤补充完整。

(2)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小明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

(3)待测液体的重力是N,待测液体的密度是g/cm3。

(4)如果小明同学把这个弹簧测力计改造为“液体密度计”,物理量的单位改为“g/cm3”,则他改造的这个“液体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是g/cm3。

(5)用这个“液体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所用的测量方法是。

34. 小明测量定值电阻R x(阻值约10 Ω)阻值的装置如下,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第34题图
(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小明用一根完好的导线对电路进行检测,首先将导线接在定值电阻两端,发现两电表指针位置均不变;然后将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B、C两接线柱,发现两电表指针有偏转,由此可判断出现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则此次测得的电阻R x=Ω(保留一位小数)。

(4)实验中把电流表电压表均看做理想元件,而实际上电压表有微弱的分电流作用,会对实验结果带来误差,导致测出的电阻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拓展】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损坏,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变阻器。

此时小明将滑动变阻器从电路中拆下,假如还能测出R x的阻值,那么没有滑动变阻器对实验的影响可能是。

为克服上述缺点,除换用新的滑动变阻器外,还可采取的方法是。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

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7. 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OA=20 cm,OC=10 cm,G1为边长是5 cm的正方体,G2重为20 N,此时杠杆水平平衡。

(1) 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 Pa,求G1的重力。

(2)现对G2施加F=2 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使G2沿OC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求G2向右移动多远时,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②求出G2向右移动过程中最多要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

第37题图
38.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可调,灯泡L规格为“12 V12 W",电流表量程为“0~0.6 A”和“0~3 A”,电压表量程为“0~3 V”和“0~15 V”。

(1)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4 Ω时,灯泡正常发光,求灯泡的额定电流及电源电压。

(2)调节电源电压至某一定值,并用定值电阻R0替代小灯泡L,当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5 V,电流表示数为I B,此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电流表的量程可能变化);当滑片P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 A,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 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求定值电阻R0可能的阻值。

甲乙
第38题图
逆袭复诊卷
一、选择题
15. D【解析】牛顿建立了运动三大定律,A错误;焦耳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B错误;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由此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开辟了电气化时代,D正确。

故选D。

16. B
17. C
18. D【解析】坐在甲车上的人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乙两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9. C【解析】由题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5 cm,像距为40 cm,即40 cm>2f,2f>25 cm >f,解得,20 cm>f>12.5 cm,则焦距不可能为10 cm,A错误;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B错误;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他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C正确;近视眼镜片是由凹透镜制成
的,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向左移动了,光屏必须向左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D错误。

故选C。

20. AC【解析】质量相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氢的热值比较大,放出热量多,所以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A正确;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B错误;烧开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C正确;一个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不一定下降,例如晶体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D错误。

故选AC。

21. ABD【解析】在两种情况下,图(a)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图(b)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则图(a)中液面升高量大。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强图(a)大于图(b),A正确;左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F拉,右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G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F拉=G丙=m丙g,B正确;只有乙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物体才能下沉,才能给甲物体向下的拉力;把甲和乙看做整体,甲和乙的整体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乙的重力;把甲和丙看做整体,此整体浮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丙的重力;但是甲乙整体排开水的体积大,所以甲乙整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甲丙整体受到的浮力,所以乙的重力大于丙的重力;因乙和丙的体积相等,所以ρ乙>ρ丙,因甲单独放入水中时处于漂浮状态,ρ甲<ρ水,但无法比较出甲丙的密度,C错误;把甲和乙看做整体,甲和乙放入水中后,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为G甲+G乙;把甲和丙看做整体,甲和丙放入水中后,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为G甲+G丙,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变化量为(m乙-m丙)g,D正确。

故选ABD。

22. ABD【解析】当只闭合开关S、S2时,表a、b串联后与L2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电路并联,c与L1并联,L1、L2发光,可知道此电路为串联电路,a、c的指针均明显偏转,b 无示数,可知a、c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A正确;a测L2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c 测L1两端的电压,L1、L2和滑动变阻器为串联,所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a表示数减小,c表示数增加,总电压不变,所以a、c两表的示数变化量相同,B正确;当S、S1闭合,S2打开,将a、c换为另一种电表时,L2被短路,L1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P=UI可知,电路总功率减小,C错误;当S、S1、S2都闭合时,L1与L2串联,因b表为电流表,会造成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所以移动滑片对电路无影响,D正确。

故选ABD。

二、填空及简答题
23. 插头插入插座时外壳先接地线,拔出插座时外壳后脱离地线,防止触电从甲到乙
24. 2不变如答图所示
第24题答图
【解析】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 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 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 m,所
以人站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 m 处,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2 m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人逐渐走近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不变;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S 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S 点的像点S ′,连接眼睛和像点S ′,交平面镜于O 点,连接SO 即入射光线,O 点与眼睛的连线为反射光线,如答图所示。

25. 70 252 84
26. 化学 内 87.5 【解析】天然气热水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装置;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2-t 1)=4.2×103 J/(kg·°C)×20 kg×(40 °C -20 °C)=1.68×106 J ,天然气完
全燃烧产生的能量Q 放=qV =3.2×107 J/m 3×0.06 m 3=1.92×106 J ,由η=Q 吸Q 放×100%可得,η=Q 吸Q 放
×100%=1.68×106 J 1.92×106 J
×100%=87.5%。

27. (1)CO(或SO 2) (2)氧气和水 (3)运动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
32. (1)快速 (2)橡皮竖直落入玻璃杯中 (3)具有
(4)晒被子时拍打灰尘
33. (1)①零刻度线 (2)如下表所示 (3)1.8 0.9
(4)2.5 (5)在塑料杯中装入体积为V 的待测液体,仪器的读数除以2即是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析】(1)把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然后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整到零刻度线处,相当于称重前进行调零;(2)设计的表格要能够记录实验数据,包含水的重力,待测液体的重力,待测液体的密度,如下表所示;(3)由图乙可知,塑料杯中待测液体的重力为1.8 N ;由图甲可知,塑料杯中水的重为 2 N ,则可得出水的体积为V 水=m 水ρ水=G 水gρ水
=2 N 10 N/kg×1.0×103 kg/m 3=2×10-4 m 3;因V 液=V 水,则ρ液=m 液V 液=G 液gV 液= 1.8 N 10 N/kg×2×10-4 m 3
=0.9×103 kg/m 3=0.9 g/cm 3;(4)当测力计示数为1.8 N 时,液体的密度是0.9×103 kg/m 3,弹簧
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5 N ,设其改造后可测的最大密度为ρ′,由题意得: 1.8 N 0.9 g/cm 3=5 N ρ′
,解得ρ′=2.5 g/cm 3;(5)用这个“液体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所用的测量方法是在塑料杯中装入体积为V 的待测液体,仪器的读数除以2即是此待测液体的密度.
34. (1)如答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断路 (3)0.24 10.4 (4)偏小 【拓展】无法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的误差较大 改变电池节数,进行多次实验
第34题答图
【解析】(1)电流表应该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应并联在定值电阻R x 两端,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 x 串联,具体如答图所示;(2)检查无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小明用一根完好的导线对电路进行检测,首先将导线接在定值电阻两端,发现两电表指针位置均不变,则说明与电压表并联之外的电路有断路;然后将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B 、C 两接线柱,发现两电表指针有偏转,则此时电路连通,由此可判断出现的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3)由图甲知电流表接小量程,其分度值为 0.02 A ,故电流表示数为0.24 A ;电压表
示数为2.5 V ,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次测得的定值电阻阻值R x =U I =2.5 V 0.24 A
≈10.4 Ω;(4)由图甲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测量准确,电流表测量的电流为通过灯泡和电压表的电流之和,这样所测电流偏大,由欧姆定律可知计算所得的电阻值偏小;【拓展】滑动变阻器拆下后,不能进行多次测量,实验只能得到一组数据,只有一个电阻值,测量的误差较大,要完成多次测量,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求电阻的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四、计算应用题
37. 解:(1)G 2在C 点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F A ×OA =G 2×OC
即:F A ×20 cm =20 N×10 cm
解得:F A =10 N(1分)
物体G 1对地面的压力
F 压 =pS =2×104 Pa×(0.05 m)2=50 N
物体G 1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 G 1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F 支 =F 压=50 N 绳对G 1的拉力F A ′与G 1对绳的拉力F A 为相互作用力,则F A ′=10 N
G 1的重力 G 1=F A ′+F 支 =10 N +50 N =60 N…(1分)
(2)①当G 1对地面的压力为0时,杠杆在A 点受到的拉力F A ″=G 1=60 N(1分)
设G 2位于D 点时,G 1对地面的压力为0,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 A ″×OA =G 2×OD
即:60 N×20 cm =20 N×OD
解得:OD =60 cm(1分)
物体G 2向右运动的路程:s =OD -OC =60 cm -10 cm =50 cm =0.5 m
②因G 2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 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G 2受到的摩擦力f =F =2 N(1分)
则G 2向右移动过程中最多要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s=2 N×0.5 m=1 J(1分)
38. 解:(1)灯泡的额定电流I额=P额
U额=
12 W
12 V=1 A(1分)
灯泡正常发光时U L=U额=12 V
电路中的电流I=I额=1 A
电源电压U=U L+IR=12 V+1 A×4 Ω=16 V(1分)
(2)由题意可知U B=5 V,由于电压表与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则电流表示数为I B=0.2 A或
I B′=1 A(1分)
当电流表量程为0~0.6 A时,I B=0.2 A,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 max=U B
I B=
5 V
0.2 A=25 Ω(1
分)
当电流表量程为0~3 A时,I B′=1 A,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R max′=U B
I B′=
5 V
1 A=5 Ω(1分)
由图像可知:I A=2I B——①
当滑片P在B端时,U源=I B(R0+R)——②
当滑片P在A端时,U源=I A R0——③
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源电压不变,则联立①②③可得,R0=R 所以R0可能的阻值为25 Ω或5 Ω(2分)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