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建设方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建设方案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项目的原则要求,结合萧山学院的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活动,为使创建工作有效推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增强办学能力和发展活力;坚持以创促建,以建促改,推动学院强化电大意识,提升发展内涵。
把电大萧山学院建设成办学思想先进、教学管理规范、学习支持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全国一流的基层电大,从而提升学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成为本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
二、建设目标
根据中央电大《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项目实施方案》、《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指标体系》,萧山学院的建设目标是:
1.办学理念深入人心。
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系统办学的品牌意识成为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共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全体全日制学生和业余学生的共同思想。
2.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按照全国一流电大的标准,努力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化“:校园园林化、设施现代化、网络高速化、资源多样化。
3.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形成“制度管人,计划管事”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实施教学零事故,执行制度零投诉”的管理目标。
4.办学规模省办领先。
形成以开放教育为主体,成人专科和奥鹏教育为补充的办学结构。
学校每年招生人数超过萧山区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八。
5.办学成效更加显著。
开放教育合格率超过省平均,毕业生社会满意率超过90%。
6.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社区教育保持全国示范,校园人文环境实现省内示范。
三、基本任务
1.进一步突出开放教育的主体地位。
坚持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做大做强。
(1)把扩大开放教育招生列为“一号工程”,由院长宋德清亲自负责。
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人人关心开放教育,人人宣传开放教育的良好局面。
(2)建立研究开放教育例会制度。
全校一学期召开一次开放教育专题会议;教学、
教务部门每召开一次开放教育专题会议。
定期研究开放教育的发展思路、招生规模、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模式,以深化和提升开放教育各项工作。
(3)建立提高开放教育质量专项课题。
建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教务部门主要负责、瓶颈课程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参与实施的开放教育课题组,各教研组都要建立相应的子课题。
集中攻关,提高开放教育合格率。
(4)优化开放教育专业设置。
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意见、群策群力,认真分析学校的办学条件、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求学需求,合理安排专业和招生计划。
切实做到专业设置与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坚决调减或停止社会需求不足或就业困难的专业。
切实把握好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把实际需求、办学条件和行业需求等指标作为确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
2.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按校园建设的“四化”要求,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园林化。
校园绿地公园化的要求,优化草地、花卉、灌木、乔木的科学搭配,实现常年绿色,四季有花,怡情宜学的环境要求。
(2)设施现代化。
加快教室的多媒体改造步伐,实现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多多媒体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实现四个一:人手一台电脑,人手一只80G的移动硬盘,人手一只4G优盘,争取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加强图书馆建设,增加馆藏图书,做到年均增加1000册图书的要求,实现与省电大“都读数字图书馆”和萧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无缝链接。
(3)网络高速化。
扩大校园网的容量,建设出口达到1G的千兆校园主干网,建立与省电大对接的开放教育管理电子系统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使各类数据的处理高速化。
(4)教学资源多样化。
统一订购各试点专业统设必修课选修课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包括标准的文字教材及辅导教材、音像教材(VCD、录音带、数据光盘、IP课件、录像带等)、网上教学资源等,配备率要达到100%,开学一周内到位率达98.9%。
由教学处牵头、网络中心负责定期按时下载整理、更新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开放在线网上的教学资源,由各专业任课教师负责上传自己编写的课程导学、教学要求、辅导材料和作业等内容,并定期上传至开放教育在线本校平台上,为开放教育学生提供网上点播服务。
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学资源及时到位有效保证了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根据“制度管人,计划管事”的的要求,传到“实施教
学零事故,执行制度零投诉”。
(1)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包括学籍管理制度、专任教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形成性考核管理制度、教研组考核制度、工作量考核制度、教学和管理奖惩制度、目标量化考核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电教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和网上资源建设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以保障试点教学的规范进行。
(2)加强学生服务。
推行“首问责任制”;改善学校内网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面向全体学生提供网上咨询、网上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系统、网上“过客留言”等人本化的教学管理服务,以服务保养管理。
(3)规范考试管理。
严肃考试纪律,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考试,切实落实《萧山电大监考工作要点及操作规程》;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监考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在考试过程中安排“巡视员”进行考场巡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以保证教学质量和考试信誉度。
5.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1)根据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通过专业进修、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搭建队伍专业成长的平台。
(2)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教师队伍数量。
(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4)积极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采用特殊政策聘用优秀人才。
6.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1)调整招生策略。
根据学校现条件,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优化招生结构:提高开放教育招生比例,重点是强化开放本科招生,要从开放专科学生中挖潜;控制成人专科数量;开拓奥鹏远程教育招生。
(1)扩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规模。
积极配合区农办,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为农村大学生培养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结合,引导在校学生参加与专业对口的非学历证书考试,提高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
(3)强化校企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与具有较好实践条件、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7.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
积极为社会各类成员的终身学习服务。
大力开展继续教
育、岗位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为社会各类成员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提高素质提供教育服务。
(1)继续探索电大与社区学院共享共赢模式的构建。
(2)加强与镇(街)社区教育中心的联系与合作,扩大社区学院的服务范围。
(3)利用电大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
(1)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云飞(区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宋德清许红平胡国良
成员:楼小清来光辉申树明朱小明吴信贤冯凯章晓强
黄美初曹飞颖何建明马莉
(2)建立创建工作小组
组长:胡国良
副组长:申树明吴信贤朱小明
成员:冯凯章晓强马莉黄美初曹飞颖施国强王一清
(3)明确分工
定位与理念责任人:申树明
规划与方案责任人:胡国良
教学资源责任人:冯凯
教学管理责任人:冯凯
师资队伍建设责任人:朱小明
科研成果负责人:朱小明
基础设施建设责任人:何建明
教学质量责任人:冯凯
考试管理责任人:吴信贤
毕业生追踪调查:朱小明
招生规模责任人:黄美初
网络与技术保障责任人:章晓强
2.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1)第一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方案;
(2)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照考核评估指标,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3)第三阶段(2009年9-11月),为完善阶段,对照考核指标,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第四阶段(2009年12月),优化迎评资料,迎接考核评估。
3.自我评估,不断完善。
(1)严格按照《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指标体系》进行逐项评估,找出扣分点。
(2)分析每个扣分点,逐项写出消除扣分的整改措施。
(3)把每条整改措施,分解到相应的责任处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4.加强宣传与沟通,争取支持
(1)及时请求汇报,争取政策支持。
要把创建工作的有关上级文件、本校的创建方案及时向区政府、区教育局汇报,争取上级支持。
(2)向有关合作单位通报创建工作情况(特别是把创建过程中需要合作单位或其它部门配合的工作),寻求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3)加强宣传,赢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要创建意义、方法、过程、困难明明白白地告诉全体教职员工,把学校意志转化为每位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
二○○八年十一月八日。